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為啥在二戰中,蘇聯士兵傷亡慘重,但卻越打越多?用了一妙招

為啥在二戰中,蘇聯士兵傷亡慘重,但卻越打越多?用了一妙招

相信了解過蘇德戰爭的軍迷,心理都會有這麼一個疑惑,那就是在早期蘇德大戰的時候,蘇聯就呈現了潰敗的跡象,在德軍的閃電猛烈打擊之下,蘇軍可謂是損失慘重,後續給人感覺已經無法再往前線輸送兵力。然而奇怪的是,在蘇軍反擊的時候,不但兵源充足而且給人一種打不完的感覺,這點在電影《兵臨城下》中能夠比較完整的體現出來。

那麼是什麼原因,讓蘇聯重新恢復了生氣呢?其實跟思想的改革有很大的關係,當時蘇聯也曾一度為兵源的問題而苦惱,為此只能想盡一切的辦法,在國破家亡的時刻它們甚至號召女人上戰場,為保家衛國貢獻一份屬於自己的力量。在如此的號召力之下,很多女性放下手中的活,拿起槍械就奔赴前線,有的女性前往一線和敵人對戰,有的則做的是後勤工作或者是醫療工作,整體的士氣逐漸回升。

但即便有女性的加入,也無法解決掉戰場上大量傷亡的問題,至此斯大林再度想出了一個辦法,那就是將囚犯們運送往戰場。據悉當時的蘇聯囚犯高達近500-600萬人,這些人有罪的很少,大多都是被牽連的家屬等,所以斯大林直接給出了戴罪立功的機會,誰能夠活下來誰就能獲得自由,當然如果不去的話,將會繼續待在這個牢里。

自由的誘惑下,讓囚犯們看到了一絲希望,雖然這點希望極可能會付出生命的代價,但搏一搏尚且還有一線生機,至此如此多數量囚犯開始加入到戰場上,它們的到來大大的減緩了蘇聯兵源緊缺的問題,同時也為之後的反擊貢獻不缺少的力量。並且蘇聯還專門分了一批人到後方,專門負責生產武器和打造物資,全力的補給前線。

最後在這樣的外援加入之下,整個部隊的體系被重新盤活,讓前線的士兵士氣大增,同時也讓指揮員們減去了一大壓力,畢竟在兵力沒有得到補充之前,指揮官必須要顧慮到兵源的問題,所以作戰的時候都是處於被動的狀態。當這股壓力消失之後,蘇軍開始發起反攻的號角,德軍節節敗退,最終宣布投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武器裝備 的精彩文章:

史上混得最差的霸主!殖民領土丟了98%,或將淪為二流國家
國產老古董武器淘汰多年,在中東卻成了香餑餑,出口帶來上億利潤

TAG:武器裝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