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情感 > 被遺棄的10000具「屍體」,改變了無數孩子的命運!

被遺棄的10000具「屍體」,改變了無數孩子的命運!

作者|布吶吶

最近,「垃圾」成了一個熱詞。

當全國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上海開展的垃圾分類時,卻忘了有一大片「垃圾墳場」已經被我們悄悄遺忘。

在那裡,共享單車的「屍體」早已堆積如山。

共享單車變成「共享墳場」。

01

曾經無意看到了自由攝影師吳國勇先生拍攝的一組照片——《無處安放》。

裡面呈現的畫面讓人震驚。

坐標:上海浦東

這是攝影師拍到的最大的共享單車墳場,有超過10萬輛共享單車整齊劃一地排列在閑置的土地上。

坐標:廈門同安一號

你無法想像,在這裡共享單車的堆積高度竟然達到七八米,有兩層樓那麼高。

坐標:深圳羅湖

一名城管隊員騎著一輛共享單車,在四處巡視。這裡大概有8萬輛被廢棄的共享單車。

坐標:東莞萬江

這是一條斷頭路上的共享單車墳場,路中間的綠化帶被附近的居民開墾,種上了蔬菜。

坐標:武漢菜甸

密密麻麻的共享單車被野草覆蓋,一些完好的單車時不時發出蜂鳴聲。

各種顏色的共享單車纏繞在一起,堆成一個個的山谷。

看似絢爛至極,實則「屍骨」遍地。

數以萬計的共享單車被廢棄,任由風吹雨淋。

共享風暴過後,僅剩一片狼藉,資源的浪費讓人觸目驚心。

02

但你能想得到嗎?

正是這些在別人眼裡不值一提的垃圾,卻改變了無數緬甸孩子的命運。

根據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統計,緬甸有55%的兒童生活在貧困之中,有一半的孩子17歲之後,就不再上學。

這其中有一個原因就是學校離家太遠,他們不得不輟學。

聽起來很不可思議,但這就是事實。

緬甸是一個農業大國,村莊分布零散,但是政府無力為每個村莊都修建學校。

但是很多家庭根本負擔不起自行車這樣的交通工具,校車更是連聽都沒聽說過。

所以孩子們每天不得不早晨6點起床,穿過村莊、田地、小河……徒步一兩個小時去學校上課。

一到下雨天,在路上耽誤的時間就要更長。

很多家庭窮到連個傘都沒有,這些孩子就不得不用塑料片遮雨。

這一切,都被一個Mike Than Tun Win(邁克丹頓溫)的人看在眼裡。

他是當地的一個商人,小時候就跟著父母移民到新加坡。學成歸來之後,他又回到緬甸創業。

儘管自己已經過上了別人羨慕的生活,但當他看到這些孩子,徒步幾小時只為上學時,他為這些孩子感到難過。

他想,如果能減少孩子走路上學的時間,他們就有更多的機會完成學業。

而這,也是孩子們擺脫貧窮的唯一機會。

今年2月,邁克聽到oBike和ofo宣布計劃放棄國際市場,當時他就意識到機會來了。

於是3月份,他就發起了「減少走路」計劃。

他向退出新加坡市場的oBike和ofo公司,購買1萬輛共享單車,再運回緬甸。

這些車全部捐給了那些家裡貧窮,走路要超過2公里的孩子。

所購買的共享單車,有一半是他自掏腰包,其餘是一些企業贊助。

本來,邁克想把這些車都買下來,但他的朋友一聽,也都紛紛加入了進來。

這些單車的平均價格約20新元(約合100元人民幣),但是為了適應緬甸孩子的需求,邁克他們又進行了改造。

他們給自行車都加上了后座,這樣孩子們就可以載著弟弟妹妹一起上學了。

此外,原來的電子鎖也都去掉了,換上了普通的手動鎖。

再加上運輸配送的費用,每輛單車的成本約35美元(約合人民幣240元)。

有了自行車之後,孩子們花在路上的時間被大大縮短。

不少孩子開心地說:

「我不需要那麼早起床了。」

「我也不需要走兩個小時的路了。」

「我再也不會輟學了。」

邁克說,「這僅僅是個開始。」

他還計劃在5年內發放10萬輛自行車,縮短更多孩子走路上學的時間,讓他們有更多的時間完成學業。

圖源:lesswalk.org

至於為什麼要執著於「少走路」運動,他給出的回答是,教育是窮人家的孩子改變貧窮的最好途徑。

03

讓不禁讓我聯想到曾經看到的幾條新聞:

根據《華西都市報報道》,位於成都市武侯區學府二段的一處拆遷工廠內,堆積如山的報廢小黃車被壓扁裝車。

它們等待被廢品廠已每輛15元的價格被收走。

根據《北京晨報》報道,累計註冊用戶超過400萬的小鳴單車,申請破產清算。

11萬用戶押金未退還,公司賬戶僅剩35萬,負債高達5000多萬元。

採購價700元1輛的單車,只能以12元的價格賤賣。

根據據江蘇公共·新聞頻道《新聞360》報道,在南京棲霞區寅春路附近,有很多共享單車被「肢解」,壓縮成了一個個鐵餅。

垃圾處理中心工人:這個就當廢鐵賣了……

一邊是資源的過度浪費,一邊是資源的過度稀缺。

這樣的反差,無不叫人唏噓。

04

我們不禁要問,到底是什麼造成如今滿地狼藉?

2015年,第一批共享單車,出現在北京街頭。由此,引發各路資本的瘋狂追逐。

一時間,各種共享單車紛紛擠入這一賽道。

業者為了搶佔市場,盲目增加和投放共享單車的數量。

一夜之間,可以說是車山車海。

根據中國自行車協會報道,2017年中國市場上預設投放了總數接近2000萬輛的共享單車。

很明顯,市場飽和了。

經濟學裡,有一個很簡單的道理叫供需平衡,當供大於求的時候,問題也就產生了。

果不其然,共享單車的神話很快破滅。

2017年至2018年初,悟空單車、酷騎單車、小藍單車等相繼倒閉……超過50家雷同模式的公司相繼死亡。

而死亡背後,有多少企業真正願意為資源的浪費買單?

如今,只剩下一輛輛的廢棄單車和一片片的單車墳場。

它們被遺忘在城市的角落,無人問津。

記得胡瑋煒說過,「有一次我們的單車被扔到河裡,就像兇殺現場一樣。」

是啊,看著這些無辜的共享單車,誰不心疼呢?

共享單車本是一件好事,顯然這種資源的浪費的行為,早早背離初衷。

據媒體調查顯示,這些車子報廢之後,會產生接近30萬噸的重金屬。

但因為這些金屬的回收價格太低,竟然很少有回收業者願意接受。

曾經的寶貝,現在的垃圾。簡直荒誕至極。

Mike Than Tun Win發起的「減少走路」計劃,給無數緬甸孩子帶去了希望,但也給我們帶來了無數響亮的耳光。

經濟利益下催生的共享單車,沒有為創造者帶來巨大價值,便被無情拋棄在廢車場。

可是,某天那裡卻傳來了笑聲,荒涼的單車墳墓,卻成了無數孩子最甜的夢。

比起那些急功近利的企業,以及千萬輛單車的鬧劇,也許這才是我們更需要關注的事情。

參考資料:

澎湃新聞:《「無處安放」的共享單車:從解決痛點到成為痛點》

解放日報:《無處安放的共享單車 》

北京青年報:《那些廢棄的共享單車都去哪兒了?有的捐給緬甸學生》

齊魯晚報:《廢棄的共享單車成了緬甸孩子的寶貝》

36kr:《共享單車大敗局:資本神話破滅始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心理時間 的精彩文章:

人性陰暗度測試,測你最醜陋的陰暗面是什麼?
真相是,婚姻都是不幸的

TAG:心理時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