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慢性胰腺炎的治療選擇:內鏡還是外科手術?

慢性胰腺炎的治療選擇:內鏡還是外科手術?

胰腺炎可分為兩種,一種是急性胰腺炎,一種是慢性胰腺炎。急性胰腺炎發病較急,是消化科常見的急腹症原因,它是由於多種原因導致的胰腺組織自身消化所導致的胰腺損傷,多數患者癥狀比較輕,經過及時的治療之後可以治癒,但也有少部分的患者比較重,導致多器官的功能障礙,甚至導致死亡。慢性胰腺炎是一種胰腺局部、節段性或者瀰漫性的胰腺炎症,伴有胰腺功能不全,慢性胰腺炎最顯著的臨床特點是反覆發作的腹痛、腹瀉、黃疸等癥狀。

慢性胰腺炎有發展為胰腺癌的風險。治療原則主要為去除病因,控制癥狀,糾正改善胰腺內外分泌功能不全及防治併發症。具體治療主要針對腹痛、內外分泌功能不足、胰管結石、胰管狹窄、胰腺假性囊腫及胰漏等併發症,目的為控制癥狀、延緩病程及改善併發症,治療方法包括內科保守治療、外科手術及內鏡介入治療。

當前臨床上一線治療手段為內鏡治療和外科手術治療,近年來臨床研究顯示胰腺疾病內鏡治療有較好的療效並可多次施行而其相關的併發症和死亡率較低,不影響胰腺內分泌及外分泌功能,也不影響後續可能採取的手術治療。除此之外,內鏡治療也有創傷小、恢復時間短、療效確切等優點。目前內鏡治療在一定程度上可替代手術冶療,成為治療慢性胰腺炎的首選方案。

1. 胰管狹窄的治療

慢性胰腺炎患者常有梗阻性的腹痛,疼痛主要由胰腺的神經被炎症侵犯或胰管阻塞後胰管壓力升高壓迫神經引起的。治療胰管狹窄主要用經內鏡下胰管括約肌切開術,該手術是在內鏡操作下,切開胰管的Oddi括約肌,從而達到降低胰管內壓力的目的,同時也為後續胰管支架術、組織取樣活檢、胰管狹窄擴張術和取石術創造條件。此外,肉毒桿菌毒素括約肌注射,使括約肌失去收縮能力;胰管擴張術:採用擴張導管和氣囊導管撐開狹窄的胰管;胰管支架術:植入支架等方法臨床上也在部分情況下採用。

2. 胰管結石的治療

慢性胰腺炎患者也常出現胰管結石。胰管結石導致管腔內高壓可引發急性胰腺炎和慢性腹痛,取出結石可改善癥狀。取石指征為:結石

3. 膽管狹窄的治療

大約10%~30%慢性胰腺炎患者出現有癥狀的膽管狹窄表現,內鏡下置入塑料支架可在短期內取得良好的效果,然而由於支架阻塞等原因,長期效果欠佳,大多需再次進行外科手術治療。

4. 胰腺假性囊腫的治療

胰腺假性囊腫是胰液積聚在胰腺內部或周圍而形成,其囊腔內壁沒有上皮細胞,慢性胰腺炎患者發生率在20%~40%,部分可自行緩解。

對於有臨床癥狀(包括腹痛、胃排空障礙、早期飽腹感、體重減輕及黃疸),囊腫繼發感染,增大的患者,可在囊腫形成4~6周實施內鏡引流,此時囊腫內壞死組織液化有利於引流。臨床上根據情況不同可分為經十二指腸乳頭間接引流和經胃或十二指腸壁引流兩者,基本原理一致:在內鏡下將導絲插入囊腫深部,用探條擴張囊腫與外界間的通道,將其內液體引流出來。臨床上長期效果好,預後良好,複發幾率低。

5. 胰瘺的治療

胰腺內(外)痿是慢性胰腺炎的併發症之一,傳統保守治療成功率為40%~90%,無效時常需要進行手術,而手術併發症常見,死亡率較高。內鏡治療很大一部分能替代手術治療,即使治療不成功,也能為手術治療贏得時間。

胰瘺難以自行癒合的原因是遠端胰管狹窄導致胰液排泄不暢,內鏡治療就是通過放置引流管或支架降低胰管內壓力,使胰液不流經外瘺內口,從而促進瘺口的自行癒合。目前獲得的經驗表明內鏡治療胰腺外瘺可作為保守治療無效時的首選治療。

6. 腹痛的神經治療

內鏡下進行內臟神經阻滯術可控制慢性胰腺炎引起的腹痛,主要方法是向腹腔神經節注射化學藥物從而鎮痛,短期內有效,但往往需要反覆注射。該方法是目前控制慢性胰腺炎疼痛癥狀的安全、有效、廉價的方法。

綜上所述,慢性胰腺炎是複雜疾病,患者病情不一,沒有一種治療方式能被作為標準方式解決所有患者的問題。基於藥物、內鏡、外科手術的多學科、個體化治療是慢性胰腺炎患者的理想治療方法。內鏡治療可提供包括胰管括約肌切開術、支架置入、狹窄擴張、取石、體外震波碎石、囊腫引流和超聲內鏡引導下的治療等多種方法,相比外科手術,其具有療效好、併發症少、死亡率低等優點,但同時也具有大多數治療長期療效較差等缺點,因此在選擇治療方案時需具體化、個體化,以求達到最好的治療效果。

來源:手術風險控制

消化界長期徵稿:原創稿件及特約作者招募!

投稿郵箱:DDP@high-med.com

關注消化界,海量專業知識等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消化界 的精彩文章:

世衛組織公布男人比女人壽命短的4個原因
食管常見疾病的診斷和鑒別診斷

TAG:消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