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從趙孟頫茶畫《鬥茶圖》看元代嗜茶風尚

從趙孟頫茶畫《鬥茶圖》看元代嗜茶風尚

在我國豐富悠久的茶史中,『鬥茶』是茶文化的一種。最早的『鬥茶』,起源於貢茶基地。人們為了選出最好的茶貢獻朝廷,茶產出後在一起『斗比』。後來,『鬥茶』漸漸流行,上至宮廷、文人雅士,下至市井百姓,幾乎『鬥茶』成風。不但產茶要『斗』,賣茶也要『斗』。『鬥茶圖』應運而生。

趙孟頫 鬥茶圖 局部

作為愛茶畫家,趙孟頫還有著名的《鬥茶圖》傳世,台北『故宮博物院』收藏。圖中設四位人物,兩位為一組,左右相對。每組中的有長髯者均為鬥茶的主戰者,各自身後的年輕人在構圖上都遠遠小於長者。他們是徒弟或『侍泡』一類人物,屬於配角。圖中左面這組,年輕者持壺注茶,身子前傾,兩小手臂向內,兩肘部向外挑起,姿態健壯優美有活力。年長者左手持杯,右手拎炭爐,昂首挺胸,面帶自信的微笑,好似已是勝券在握。右邊一組,其中長者左手持已盡之杯,右手將最後一杯茶品盡,並向杯底嗅香,年輕人則在注視對方的目光時將頭稍稍昂起,似乎並沒有被對方的躊躇滿志壓倒,大有一股『鹿死誰手』還未知的神情。圖中的這兩人物動靜結合,交叉構圖,人物的神情顧盼相呼,栩栩如生。人物與器具的線條十分細膩潔凈。

劉松年 鬥茶圖 局部

趙孟頫的《鬥茶圖》從人物的設計到道具等的使用較多取自劉松年的《鬥茶圖》。該畫是茶畫中的傳神之作,畫面上四茶販在樹蔭下作『茗戰』(鬥茶)。人人身邊備有茶爐、茶壺、茶碗和茶盞等飲茶用具,輕便的挑擔有圓有方,隨時隨地可烹茶比試。左前一人手持茶杯、一手提茶桶,意態自若,其身後一人手持一杯,一手提壺。作將壺中茶水傾入杯中之態,另兩人站立在一旁註視。鬥茶者把自製的茶葉拿出來比試,展現了宋代民間茶葉買賣和鬥茶的情景。原文作者:鮑志成(作者系浙江文化藝術研究院研究員)文章來源:《榮寶齋》2018年4月刊《趙孟頫茶書畫述略》

值得一提的是,在日本德川美術館藏有一幅趙孟頫所畫《琴棋書畫圖》,其中點茶情景十分細膩傳神:方巾綠衫的男子正在茶台上點茶,而腰背插著鵝毛扇的董角茶童正在端盞奉茶。從茶台上的茶具看,點茶用的茶筅是扁片狀的竹絲帚,而不是後世日本流行的圓球狀;點茶的茶碗類似白釉鑲邊大盞,其下是朱漆天目台,這與南宋『瓷盞漆托』的記載和審安老人的《茶具圖贊》中『十二先生』所畫茶筅、陶寶文、秘閣等基本相符;而奉茶用的茶盞是類似青白釉的海棠杯,並配有船形茶托;其旁還有青綠色的帶蓋圓形盒,諒必是儲存茶粉的茶盒子;另一側則有置於青綠色類似青銅爐具上的帶把鳳首執壺,看上去頗有波斯風格,與上海博物館藏的仇英《仿宋人》冊頁中蒙古騎兵騎馬過河手中所持鳳首壺形制,十分接近。

宋 佚名?十八學士圖

從畫面看,這是文人雅士在湖石假山、青石雕欄的庭院里,撫琴對弈,揮毫潑墨,進行『西園雅集』之類的風雅活動時點茶奉茶的情景。從題材和風格而言,類似與北宋《文會圖》《十八學士圖》中的茶事雅集大同而小異。

元 趙孟頫(款) 江村漁樂圖頁 絹本設色 克利夫蘭藝術博物館藏

此外,據傳趙孟頫還畫有《陸羽烹茶圖》。他的同鄉畫家錢選也畫有茶畫兩幅。一幅是《盧仝煮茶圖》,現尚存世,紙本設色,盧仝頭戴紗帽,身著白衣,席地而坐,正在指點女婢和長須老僕烹茶。畫上部尚有乾隆乙巳仲秋題詩。另一幅為《陶學士雪夜煮茶圖》,《歷代鑒賞》卷九著錄,原畫未見。與趙孟頫、錢選為同時代的湖州人胡廷暉畫有《松下烹茶圖》,著錄於《好古堂畫記》。趙孟頫的外孫王蒙擅長山水、人物畫,有《青卞隱居圖》《花溪漁隱圖》等名作,他的茶畫《煮茶圖》,至今也仍存世。凡此都說明,元代前期,在浙西一帶的文人吃茶嗜茶,依然成風。

元 趙孟頫(款)?平遠圖頁 絹本設色 故宮博物院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美篇 的精彩文章:

閨內香風情萬縷
趙孟頫《大學帖》

TAG:美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