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園藝 > 盆景之神意境

盆景之神意境

意境,這個在中國美學界探討了兩千多年的辭彙,的確有著非常深邃的內涵,而以書畫界應用最為廣泛,古人論書法時說「有意境,則成高格,無意境,則成奴書」。雖論書法,盆景亦然,看看全國展獲獎的作品,特別是近年來獲獎的作品,莫不氣韻生動而意境幽遠,但我們怎樣才能將藝術家創作盆景作品時所追求的意境發揮到極致呢?孟子說,境生於象外,可見,境是在具象的基礎上生髮出來的,具體到一盆盆景,樹、石、幾架是實實在在的象,而藝術家的才情、學識、人文節氣可謂之欲表達的境,所以要探討盆景的象外之境,首先就應該從藝術家本人著手,研究他們的才情學識,以此為鑰匙,打開作品的意境之窗。比如,同樣是風動式盆景,《眠柳驚風》與賀先生的風動式就明顯不同,都在表現風,而前者重在一個「驚」字,以怪柳之弱,去塑造風之強,這就是王選民式的風動。

王先生自幼習畫,後又參研佛道、儒學,所以他的創作過多地把文人對畫理的診釋溶入盆景,雖求動勢,但中庸的成份多些,包括他近年來的柏樹盆景,雖手法獨特,但重要的是表現柏樹的人文精神,那種滄桑,那種堅毅,那種自強不息的精神,不正是中華民族的縮影嗎?而賀先生的作品,同樣注重畫理,強調構圖,但常以他對祖國的情感、對時代的禪悟入景,是藝術當隨時代的典範。道家認為,境由心造,這個心,不僅指創作者,同樣也指欣賞者,如果你沒有較高的文化修養與藝術修養的話,再好的東西,也難免干出煮鶴焚琴的蠢事,所以只有加強自我修鍊,才能提高欣賞水平。只有賦予盆景人文精神,盆景才是活的;只有透悟出盆景的意境,盆景才具備獨立的人格魅力。西方人的美學原則,眼見為實,很少有實生虛之說,當他們看到《海風吹拂五千年》時,就是風動的樹,就是香港的樓;東方的美學原則,不僅要見樹見樓,而且要看到經過我們的思想陶冶後的樹和樓,看到作者賦予樹、樓之外的感情色彩。百年風雲,百年恥辱,便是雕塑枝幹的風;百年苦戀,百年相思,便是那浩瀚的海—這就是盆景的意境,也是中外盆景的根本區別所在。

景與情的交融,象與意的統一,構成了中國盆景的神髓,即盆景的意境,只要我們悟透了景,理清了情,洞曉了象,自然會際遇盆景欣賞的至高境界。

欣賞與創作原本就是一個事物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面。前些年,我們過多地強調了創作的重要性,而忽略了欣賞的價值,甚至在很多人的心目中認為創作是實實在在的,是務實的,而欣賞是務虛的,是不切實際的,這是不正確的,至少是不科學的,它將嚴重製約盆景事業的發展。好在很多有識之士,包括我們的許多盆景專家、雜誌都在努力做這方面的工作。隨著盆景事業的迅猛發展,盆景界一定會湧現出更多的理論大家、欣賞大家,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深度閱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盆景藝術 的精彩文章:

盆景藝術與文化完美結合
盆景蟠扎技巧

TAG:盆景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