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絲路錢幣見證敦煌古文明輝煌

絲路錢幣見證敦煌古文明輝煌

6月29—30日,「敦煌與絲路錢幣」學術研討會在敦煌研究院舉行。與會專家學者表示,絲路錢幣除具有文物價值外,其背後承載的歷史尤為重要,通過對錢幣及其相關文物的研究,可以窺探其所處時代的社會變遷、經濟發展、文化交流、科學技術以及宗教文化等狀況。

敦煌研究院研究員楊富學認為,絲綢之路既是多樣文化的交融之路,也是東西方錢幣的傳播交融之路。絲路錢幣不僅是亞歐大陸多樣文化的重要見證物,也是世界錢幣文化中寶貴的遺產。絲路沿線民族相互接觸、融合,錢幣文化受到其他民族文化不同程度的影響。這一格局是以各民族的經濟交流為前提,以語言文字溝通和多語音文字兼用為手段而產生的。多文種錢幣顯示出絲路沿線古代民族在不同範圍、不同程度曾兼用其他民族的語言或文字,異質文化共融於一種錢幣之上,從而形成了絲綢之路沿線錢幣文化的一大特色。

寧夏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郭勤華認為,敦煌作為絲綢之路東西交流融匯之地,對貫穿東西方文化乃至絲綢之路兩側的波斯文化、印度文化和伊斯蘭文化等有著重要的意義,推進了各種文化的交流與融合。敦煌所具有的這一文化傳播功能,決定了在絲綢之路商業貿易中充當交換媒介的錢幣具有其特殊性。

錢幣本身的文物價值及與錢幣相關的歷史信息,可以用來彌補文獻資料記載的不足和缺失。「雖然一些古錢幣經由陸上絲綢之路傳入中國,但具體的傳入線路有區別,因此在地域和時間上會出現交叉現象。」據寧夏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張玉梅介紹,傳入寧夏的薩珊銀幣處於南北朝時期。當時銀幣的分布區域較為廣泛,基本沿著絲綢之路由西向東深入,銀幣的種類及數量都有增長的趨勢,這反映了當時絲路的繁榮和薩珊國力的強盛。諸如此類尚未定論的問題,可以通過後續問世的絲綢之路古錢幣及其他相關文物進行論證,為史學界開闢新的研究領域。

此次會議由甘肅省歷史學會和敦煌研究院主辦,敦煌研究院人文研究部及敦煌文獻研究所承辦。

精彩推薦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責任編輯:胡雪菲 排版編輯:胡雪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社會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發揚五四精神 勇擔時代責任
推進「人類命運共同體」研究學理化

TAG:中國社會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