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長衡會戰時日軍大勢已去,國軍卻遭到慘敗,根源是蔣介石有小心思

長衡會戰時日軍大勢已去,國軍卻遭到慘敗,根源是蔣介石有小心思

抗日戰爭勝利的前一年,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節節勝利、呈現良好態勢,日本由於國力有限,成為了強弩之末。然而在1944年發生的長衡會戰中,國民黨軍隊卻遭到了慘敗,主要根源是蔣介石有了個小心思。

長衡會戰發生在1944年5月底到9月初,包括第四次長沙會戰、衡陽保衛戰兩個階段。日軍作戰目的是,確保湘桂、粵漢及京漢鐵路南部沿線的要衝,摧毀重慶國民黨政權繼續抗戰的意圖。

長衡會戰歷時三個多月,雙方參戰人數方面,國軍占絕對優勢,先後投入16個軍,40多個師,約38萬人。日軍先後投入10個師團,約28萬人。最終國民黨軍損失9萬多人,而日軍傷亡6萬多人。

國民政府第九戰區不僅未能打破日軍攻取長沙、衡陽,進而控制粵漢、湘桂鐵路線的戰略企圖,還損耗了自己大量的有生力量和武器裝備,是一次徹底失敗的戰役,失敗的根源是蔣介石的主導思想有誤。

當時,蔣介石首先考慮的不是對日軍的積極出擊,而主要是準備在戰後權威的確立。蔣介石不但考慮日益壯大的共產黨,還防著國民黨內非嫡系派別。在這樣的思想指導下,蔣介石不準備同日軍真正決戰。

薛岳的作戰計劃,是在考慮到周邊其他戰區兵力配合的基礎上作出的,但蔣介石在5月31日的來電中不僅不讓第4、第7、第6戰區的兵力加入決戰,連第9戰區原有的第10軍、暫2軍亦不能用於會戰。

在蔣介石看來,保存軍事實力,才是首要任務。衡陽堅守40餘日,薛岳雖經一再電促外圍部隊前往解圍,但除第62軍及第100軍、第79軍先後進至衡陽郊區或外圍外,其他部隊均未到達衡陽附近。

不可否認,中國守軍的廣大士兵和中下級軍官,在愛國熱情的驅使下,同仇敵愾,奮不顧身,可歌可泣,但他們的英勇表現卻不能改變戰爭結局。此戰,對廣大士兵來說,許多人憑藉愛國的熱情在作戰,但他們連最基本的生活待遇都得不到維持,第62軍進至衡南兩日不得飽食,影響戰局極大。可以說,由於蔣介石的小心思,導致了高級將領消極抗戰,企圖保存實力,最終使此戰失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縱覽 的精彩文章:

這位軍閥真搞笑,睡覺差點壓死小妾,被自己手槍走火打中胸膛
汪精衛的妻子非常厲害,除了汪精衛不敢納妾,就連蔣介石都怕她

TAG:歷史縱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