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北京的古橋 | 萬寧橋:矗立於中軸線上的石拱橋

北京的古橋 | 萬寧橋:矗立於中軸線上的石拱橋

北京的古橋 | 萬寧橋:矗立於中軸線上的石拱橋


北京的古橋

歷史上北京的橋樑不僅數量眾多,而且形式多樣,別具風采。可以說,北京的古橋是人類建築和藝術寶庫中的重要寶藏之一。「北京的古橋」欄目將展現北京古橋的歷史與文化,並向公眾介紹北京古橋保護的工作進展與成果,從而喚起更多人對北京古橋文化的熱愛與傳承。

在北京城的發展歷史上,元大都城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而元大都的規劃,又與萬寧橋有著密切的聯繫。矗立700餘年的我,是北京城起源的重要標誌,也是北京城發展史上的重要文化遺產。

北京的古橋 | 萬寧橋:矗立於中軸線上的石拱橋

大家好,我叫萬寧橋,因位於北京地安門(俗稱後門)外、什剎海附近,所以很長一段時間朋友們又叫我後門橋。

北京的古橋 | 萬寧橋:矗立於中軸線上的石拱橋

萬寧橋(圖片來源:北京晚報)

直到2000年的時候,人們意識到應該好好保護我,於是對我進行了整治修繕:把毀壞的橋欄杆按舊樣做了修整,橋洞下和河岸邊的鎮水獸被原地保留,並疏通了河道。

煥然一新的我也恢復了我本來的名字——萬寧橋。

北京的古橋 | 萬寧橋:矗立於中軸線上的石拱橋

新舊護欄對比(圖片來源:北京古建文化叢書《橋塔》)

元朝初建的時候,我是一座木橋。後來因地處鬧市,交通流量過大而改建成為了一座石拱橋。

我跟著名的永定河盧溝橋是同一個類型,不同的是盧溝橋有十一個拱,加起來總長兩百六十多米,而我只有一個拱,且只有二十餘米長……

北京的古橋 | 萬寧橋:矗立於中軸線上的石拱橋

萬寧橋立面圖(圖片來源:北京古建文化叢書《橋塔》)

什剎海畔,中軸線上

北京的古橋 | 萬寧橋:矗立於中軸線上的石拱橋

萬寧橋現狀(圖片來源:編輯拍攝)

儘管在名氣和規模上我都完敗於橫跨在永定河上的盧溝橋,但是我也沒有妄自菲薄,要問我哪來的自信?那我就不得不跟你們聊聊我對北京所做出的貢獻了。

北京有兩句老話,一是「先有潭柘寺,後有北京城」,另一句是「先有什剎海,後有北京城」。

前者是說建於西晉永嘉元年(公元307年)的北京第一座寺廟潭柘寺。後者則是指1800年前的東漢末年,因永定河改道而形成的今天什剎海、北海、中海等一連串大小不一的湖泊。

前者和北京城發展似乎沒有什麼關係,但後者則迥然不同,八百餘年的北京建都史,幾乎離不開這一連串如翡翠般美麗的湖泊。

北京的古橋 | 萬寧橋:矗立於中軸線上的石拱橋

什剎海(圖片來源:「北京印跡」網站)

北京的古橋 | 萬寧橋:矗立於中軸線上的石拱橋

北海(圖片來源:「北京印跡」網站)

當蒙古軍隊攻陷金中都時,一代宮闕已然毀於兵火,於是忽必烈選中了原金帝西園的瓊華島及其周邊水域,多次修葺和擴建,並在此基礎上建立都城,也就是大家所說的元大都。

北京的古橋 | 萬寧橋:矗立於中軸線上的石拱橋

元大都復原圖(圖片來源:「北京印跡」網站)

元大都城是經過縝密規劃而建成的,而這個規劃的核心就是「水」


首先,

她是以

瓊華島

為核心,以

太液池

為重點規劃皇城,將金代的白蓮潭分為兩部分,

皇城外稱積水潭,內為太液池。


其次,

選定積水潭的東北岸為整個都城的

幾何中心

,即今天

鼓樓

的位置為中心點,建立

「中心閣」

,並與皇宮的中軸線相接,由此確定了

元大都的南北中軸線

北京的古橋 | 萬寧橋:矗立於中軸線上的石拱橋

元大都中軸線(圖片來源:「北京印跡」網站)

如此,也形成了南自都城麗正門,穿皇城欞星門,過宮城崇天門、大明門、大明殿、延春門、延春閣、清寧宮、厚載門、萬寧橋,直到中心閣的一條3.7公里長的城市中軸線。

這也是北京中軸線歷史的開端。

北京的古橋 | 萬寧橋:矗立於中軸線上的石拱橋

北京中軸線(圖片來源:「北京印跡」網站)


運河咽喉地,是橋也是閘

介紹了這麼多關於元大都建立和中軸線形成的歷史,大家是不是在疑惑我到底做出了什麼重大貢獻,從表面上看似乎跟我沒什麼關係?當然我並不是強行給自己加戲,梁思成先生曾在《北京──都市計劃的無比傑作》一文中提到:

「中軸線的劃定,對元大都的規劃建設起著決定性作用。規劃師利用北京什剎海、北海一帶天然湖泊的遼闊水面和絢麗風光營造這個城市。為了使中軸線不湮沒於湖水之中,元大都的設計師在圓弧狀湖泊的東岸划出了一條南北與湖泊相切的直線,

切點就是今天的後門橋(我現在叫萬寧橋),切線就是今天的中軸線。

那作為「切點」有什麼意義呢?

學過數學的都知道,一個圓的切點既是圓上的點又是切線上的點。所以我也具備雙重功能——既作橋可通行,又當閘以制水。

北京的古橋 | 萬寧橋:矗立於中軸線上的石拱橋

閘口遺迹(圖片來源:編輯拍攝)

當時的我是京杭大運河最北邊的一個閘口,進入北京皇城的漕運船隻必須通過我這裡。打個比方,假如說積水潭是元大都的胃,日以繼夜地消化著整船整船的糧食。那麼,我無疑屬於咽喉,見識過太多太多的財富,一時風頭無兩。

北京的古橋 | 萬寧橋:矗立於中軸線上的石拱橋

西望金錠橋與前海(圖片來源:編輯拍攝)


每 當 變 幻 時

當時的我不僅地位重要,而且在我附近也是京城著名的繁華地帶,達官貴人都在此擇地構築園林別業畫舫朱樓。因此,這裡酒樓歌肆,燈紅酒綠,一派繁榮景象。在我兩側還有著高柳巨槐,迎風搖曳時儼然一派江南景色,美不勝收。

北京的古橋 | 萬寧橋:矗立於中軸線上的石拱橋

兩側垂柳(圖片來源:編輯拍攝)

還有那幾隻一直陪伴著我的鹿角鎮水獸,他們伏卧在東西兩邊的駁岸上,雙目注視著河水,造型十分奇特,雕刻也很精美。橋東的兩隻趴在岸沿上,投伸出岸沿邊,形成伏岸望水的姿勢,因在下水方,有通過橋孔望水勢的寓意;

北京的古橋 | 萬寧橋:矗立於中軸線上的石拱橋

橋東鎮水獸(圖片來源:編輯拍攝)

橋西的兩隻鎮水獸將頭外伸,兩隻有吸盤的爪抓著垂直的岸邊牆面,身體一側掛在岸沿外,大有了解水勢,保一方平安之意。

北京的古橋 | 萬寧橋:矗立於中軸線上的石拱橋

橋西鎮水獸(圖片來源:編輯拍攝)

不過可惜的是,到了明朝,由於元大都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壞。明朝皇帝改造新城,大運河的終點碼頭南移至了北京城東南角外的大通橋下。大通橋取代了我的地位,而大通橋與我之間的這段舊漕道,也逐漸淤塞,最終斷流。後來,我再也無法親眼目睹江南的糧船了,而我也面目全非。

北京的古橋 | 萬寧橋:矗立於中軸線上的石拱橋

整治前的萬寧橋(圖片來源:「北京印跡」官網)

朝代更替,時光荏苒,自我誕生之初(1285年)的715個年頭,人們終於再次思念起了我以及我旁邊的鎮水獸,開始動工進行整治維修,先是拆除兩側煞風景的廣告牌,修補破損的雕花橋欄與望柱;繼而又挖開被封堵的橋洞,並疏浚兩側的部分河床,使什剎海之水從橋下流過。

北京的古橋 | 萬寧橋:矗立於中軸線上的石拱橋

整治後的萬寧橋(圖片來源:編輯拍攝)

我丟掉曾經蓬頭垢面的模樣,終於也可以在水中照一照鏡子,梳妝打扮一番了。

參考資料

[1] 北京市古代建築研究所. 橋塔[M]. 北京美術攝影出版社,2014.

[2] 張必忠. 萬寧橋——北京城的奠基石[J]. 紫禁城,2001(02).

[3] 後門橋與通惠河[J]. 科技潮,2002(S1).

[4] 金聲. 後門橋暢想[J]. 北京檔案,2002(11).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