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張嘉譯《少年派》太真實,好的親子溝通都離不開這一點!

張嘉譯《少年派》太真實,好的親子溝通都離不開這一點!

文:vipJr

良好的親子溝通,是一個充滿智慧的過程,是有套路的。什麼樣的套路有益於孩子的成長呢?來看看今天的文章吧!

近日看了電視劇《少年派》,被劇中張嘉譯飾演的林妙妙爸爸的智慧所折服。

一天放學之後,林妙妙腳剛剛進入家門,就給爸爸媽媽說起了學校里的八卦。

爸爸聽完之後語重心長的和妙妙溝通了起來:「你要有自己的立場,不能隨大流。」

妙妙雙手抱懷,撅著嘴看著爸爸。

林爸爸繼續說:你生病的時候,鄧小琪去照顧你;你受了委屈,鄧小琪幫你解圍。這些你沒有忘記吧。別人議論這事,咱可不能隨大流。

林爸爸提醒妙妙,要記得別人的好,做人要心存感恩。

妙妙聽了後大為所動,最後主動邀請鄧小琪一起參加學校的創意比賽。一對好友就這樣和好了。

被林爸爸充滿了智慧的行動給折服了。既能尊重孩子,又能循循善誘。聊天的過程里一來一去就讓孩子接受了自己的觀點。

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聽自己的話,有時候一開口就激發孩子的逆反心理,立刻扭頭就走。

教育並不是一件「告訴」和被告知的事情,而是一個主動的和建設性的過程。

簡簡單單告訴孩子,你需要做什麼,必做什麼,忽略了主動思考的過程,被動的灌輸往往會受到很大的阻力。

就如同向水中壓充滿氣的氣球,力量使得越大,反彈高度越高。

良好的親子溝通,是一個充滿智慧的過程,是有套路的。

1、看見孩子,是溝通的前提,孩子最需要的是被看到。

父母不帶評判地看到孩子的行為,理解他的感受,並且向孩子表達出來,讓孩子感到被尊重,那麼父母與孩子之間便建立心靈上的連接。

記得有一次,我在夏令營里當營長,晚上查房的時候,發現有個孩子想媽媽了,哭起來沒完沒了。

老師們已經手足無措了。我來到孩子的身邊,蹲下來,抱著他說:孩子,我看到你很想媽媽了,但卻見不到媽媽,這讓你很傷心。

說完抱著他任由他在我懷了大哭。沒過一會兒,哭聲小了。我看著他微笑的說:現在好受點了嗎?老師帶你去睡覺吧!

孩子點點頭,跟著我去了寢室。

當孩子感覺到被看到,被理解的時候,他們會感到安全,慢慢卸下防禦,和你建立連接。

馬斯洛需求理論中提到:人人都希望得到相互的關係和照顧。

孩子的行為背後都是有原因的,那就是希望得到關注和照顧。此時哪怕一個笑容,哪怕一個簡簡單單的手勢,都可以讓孩子感覺到被關注。

孩子傷心了,給一個擁抱;孩子成功完成了一個小挑戰,笑一笑點個贊,他們立刻可以感覺到你的關注。

良好的溝通,從看見孩子開始。

2、父母統一觀點

兒童發展心理學上說: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需要父母具有一致性,這樣更有利於孩子成長。

近日,多多因為鋼琴榮獲一等獎登上熱搜。

獲得成功的背後離不開努力的付出。

多多每天都需要練琴,但是有一次精力特別不集中,練習的一塌糊塗。

孫莉看到這一幕很生氣,板著臉說:學鋼琴必須勤學苦練,今天你把這個曲子必須練好。

多多委屈地看向爸爸,用眼神像爸爸求助。

而爸爸「咻」的一下,跑到沙發上去看電視了。

後來多多埋怨他:爸爸,你為啥不來救我啊!爸爸摟著多多,說:多多啊!媽媽沒做錯,我和你一樣要聽媽媽的哦!

當教育孩子時,夫妻應該統一戰線。如果另一方站出來唱反調,會很不利於家長的權威建立。

有一次,和朋友一家一起聚餐,在餐桌上孩子開始挑食。

媽媽對他說:寶貝,挑食可不是個好習慣啊!孩子立馬求助似的看向爸爸。

這位爸爸手裡那這手機,頭也不抬的說:不想吃就不吃了吧!

孩子特別開心的放下碗就跑。

媽媽特別生氣,指責爸爸:孩子怎麼能挑食啊!別玩手機了,都是你把孩子慣壞啦!

爸爸也很生氣,把手機一放說:說我慣壞的?平常你都給她買些啥亂七八糟的東西……

一次好好的聚會,就這樣不歡而散。

教育孩子,力量只能合,決不能分。

在孩子面前,爸爸媽媽如果呈現出觀點不統一,孩子就會選擇傾於自己的斷電,或者兩方都不聽。

父母的一致,不僅僅能夠讓孩子體會到原則和規則,而且可以感覺的父母之間的恩愛。

要想孩子聽你的建議,那麼一定要和另一半建立統一戰線。

3、不吼不叫也能管好孩子

家長們希望孩子聽話的時候,會怎麼說呢?可能會有這樣的場景吧:

指著孩子喊道:

你必須……,趕緊去……!

鄰居每天為孩子犯愁,她和孩子立了規矩,晚上要少玩手機早睡覺,然而孩子每天都會向規矩發起挑戰。

當孩子沒有按要求去做的時候,張姐就會大發雷霆,沖著兒子大聲喝道:給你說過多少遍啦!晚上8點之後不能玩手機,你看看都幾點啦!

但兒子會很淡然得回答:哦,知道了!然後嘭的把們關上。張姐就像打在棉花上,有力無處使。

有一次,時間已經很晚了,她看到兒子還躲在被窩裡偷偷玩手機。

於是她坐到孩子的身邊,說:兒子,我看到你在玩手機,玩得很入迷。我還注意到,現在已經是晚上10點半了。早點睡覺,你明天才會有精力好好享受新的一天。

說完,她就走開了。沒想到,一會兒兒子去洗刷上床睡覺了。

當媽媽只關注孩子的行為並不批判時候,孩子感覺到媽媽對他的尊重。

《好父母勝過好老師》里提到:教育的奧秘在於堅信孩子「行」。每個孩子心靈深處最強烈的需求與大人一樣,就是渴望受到尊重與信任。

對於行為過程地關注,能夠幫助孩子重新回憶整個行為過程,讓孩子感覺到被尊重、被看到。有助於孩子做出自己地判斷,此時再引入家長的觀點、道理孩子便更容易接受。

道理是說出來的,不是吼出來的。

親子溝通,是一個循循漸進的過程,不要指望一蹴而就。其中的所謂的「套路」,並不是冷冰冰的,而是充滿溫情的一步步推進的過程。

看見孩子,是對孩子的愛的傳遞;父母的統一,其實是夫妻之間愛的體現;關注事實的描述,引出觀點是對自己的尊重。

每一次的親子溝通,都是一次愛的傳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名校家長 的精彩文章:

真正的放養教育:放的是思維,養的是習慣,受益的才能是孩子
詩詞才女考入清華:每個橫空出世的孩子,後面都是父母的奮力托舉

TAG:名校家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