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第二章:自然界中的生存大師——羅非魚家族三兩隻(上)

第二章:自然界中的生存大師——羅非魚家族三兩隻(上)

這是一篇可能會引起您食慾的文章。這是一篇可能會令您帶著譏笑心態來閱讀的文章。這是一篇寫羅非魚的文章。前不久我跟好友說最近更新文章太快,我也不知道該寫什麼了。他們說了好多我不喜歡的,於此,我調侃道那我可寫羅非魚了啊。然後,我就真的寫羅非魚了。由於是非常熟知的食用魚,在觀賞魚圈羅非魚這個詞絕不是什麼褒義的讚美,往往多用來戲謔或者嘲諷,偶爾也是吵架工具。那麼,我們吃了這麼久的羅非魚,對羅非魚的了解到底有多少呢?

事實上這類魚具有超強的野外生存能力。他們(部分品種)可以適應8-42度的水溫,他們可以在污濁的水質里生活繁衍,他們可以在含氧量微弱的水中留存,他們可以在食物充足時吃大量食物用來快速儲存脂肪,也可以在食物嚴重匱乏時期堅持很久,他們有些品種甚至可以在海水中出現。這是一種不斷更新人類對熱帶魚認知的品種,是一種不斷征服大自然惡劣環境的品種,是一種給全球多個地區生態環境帶來巨大破壞的入侵品種。他們是我們水族愛好者最熟悉又最陌生的一個品種。

接下來請您跟著我一起簡單的看看羅非魚的小故事吧。

羅非魚家族主要分為兩個大屬,Oreochromis口孵非鯽屬和Tilapia齊氏非鯽屬。過去這兩個屬經常被合併為一類,統稱為羅非魚。但最新的研究認為兩者存在著很多不同點,最大的一個差別就在於O屬是口孵繁殖,T屬是基質層繁殖。雖然還都是傳統意義上的羅非魚,但是兩者已進行了嚴格區分。因此,羅非魚家族我將會分兩章來完成,這一章就讓我們先了解下Oreochromis口孵非鯽屬吧。(感謝魚友凈膚瑤池在這兩個屬分類上對我的糾正)

為了便於您的閱讀,本文涉及O屬品種如下:

1.歐蕾坦克;2.維多利亞紅羅非;3.小斑點羅非;4.瓦利亞羅非;5.馬拉維卡朗黑羅非;6.馬拉維銀頭羅非;7.希拉諾羅非;8.莫三比克黑羅非;9.尼羅河羅非;10.瓦米羅非。11.吉皮羅非;12.紅翅羅非;13.斑點羅非;14.安哥拉羅非;15.奧利亞藍羅非;16.奇古魯魯羅非;17.查拉羅非;18.埃及羅非;19.卡莫洛羅非;20.馬拉加西亞羅非;21.寬鰭羅非;22.莫蒂默羅非;23.施韋比希羅非;4.斑尾羅非。

本文非技術文或科普文,僅是故事,請酌情閱讀,看後就忘,萬勿當做「資料」。謝謝

Oreochromis tanganicae 歐蕾坦克

歐蕾坦克我曾經有專文介紹,這裡不在重複贅述了。說幾個飼養上的問題吧,很多魚友反饋歐蕾坦克養了很久都不如圖片艷麗,這魚是不是魚缸里無法展示自然界的色彩呢?其實很多觀賞魚要想完全釋放色彩,往往都需要滿足一些條件。具體到歐蕾坦克,您可以回顧下;飼養的水體是否足夠寬大?購買時是否是一公配多母,且公魚處於魚缸內絕對主導地位。是否經常提供一些素食給他們。歐蕾坦克在自然界中可以長到將近50厘米,他們以一條公魚四條甚至十條以上的母魚組成以公魚為絕對核心的家族在坦湖開闊水域遊盪,這個家族對同類里年輕雄性充滿了敵意。絕大多數時間,藻類都是他們的主要食物,小蝦螃蟹螺類死魚屬於不可多得的美味。

歐蕾坦克是僅分布在坦噶尼克湖的羅非魚,也是這個家族裡色彩相當華麗奪目的品種。這個魚在頭幾年突然一夜之間流行起來,德系台系不同價位的個體都有,然後又是突然在一夜之間悄無聲息了。從流行到落寞中間時間跨度很短暫,這很符合「三湖」圈一貫的跟風-買進-炫耀-賣出模式。如果您打算飼養,多和身邊的供應商聯繫下還是可以找到的。如果您不能提供一個1000升以上的魚缸或者無法一公帶多母成群飼養,那麼我並不推薦這個色彩艷麗,適應超強,簡單好養的魚。

Oreochromis esculentus 維多利亞紅羅非(紅頰食神)

這個來自於維多利亞湖及周邊的品種我也曾單獨寫過,這裡也不過多贅述了。維多利亞羅非魚也是個大傢伙,只要您捨得使用魚塘飼養,並給其足夠的生長時間,那麼他是可以長到50厘米,5公斤以上的,不過在魚缸中通常長到20厘米以上將會十分困難。維湖羅非性成熟很早,6個月即可用來繁殖,完全生長成熟卻需要很久的時間,在您的精心照顧下他們可以活到15年甚至更久。自然界中,由於糟糕的環境問題以及缺乏正確的管理保護,該物種面臨著極大的生存挑戰,在野外已經很難發現30厘米的個體了,儘管原本他們可以長到令人吃驚的重量。他們可以很容易在德國預訂單中購買,訂單中維多利亞慈鯛選項中就能找到,但並不意味這個魚推薦和維多利亞慈鯛共處一室。維湖羅非成長更快,需要更多藻類食物來滿足,更強的新陳代謝帶給飼主更多的管理工作。單獨的,一個較大的水箱更適合安置這種野外出現了生存危機的羅非魚。

Oreochromis leucostictus 小斑點羅非魚

這個沒有水下照片可以看做維鯛的羅非魚主要來自於維多利亞湖以及周邊的湖泊河流,不過他普遍被視作外來入侵品種,而真正的產地目前還不得知。從文獻資料上的形容來看,這是個外觀獨特色彩鮮艷的品種,由於目前還買不到這裡我就不去描述了。小斑點羅非採集個體一般在20厘米左右,但也抓捕過35厘米的個體。他們生活於淺水區,生長成熟非常迅速,這個羅非和尼羅河羅非共同擔負起了排除毀滅本土生物的「責任」,因此是不受歡迎的。不過他們在野外生活也充滿了艱辛,由於幼體大量聚集於淺水區,是當地人類和其他食魚類生物主要抓捕對象。飼養時需注意,他們可以接受低氧,但不能接受太低或太高的溫度。

Oreochromis variabilis 瓦利亞羅非魚(維多利亞綠羅非)

這個在繁殖期公魚具有強烈誇張色彩表現的魚曾經廣泛分布於非洲大陸東北部地區。尼羅河流域,維多利亞湖,金佳湖,款尼雅湖,索爾茲伯里湖都曾經有其足跡。特別是維多利亞湖,瓦利亞羅非魚過去是該湖十分重要的魚獲組成部分。但隨著尼羅河羅非魚在非洲大陸擴散失控,兩種羅非魚展開了極其殘酷的生存競爭。十分不幸的是,在這場激烈的競爭戰鬥中,瓦利亞羅非魚和紅頰食神紛紛不敵具有超強適應能力的尼羅河羅非,生存空間被擠壓到很小的一個範圍。更加雪上加霜的是,當地政府修繕的水壩阻斷了種群交流,目前瓦利亞羅非魚處境岌岌可危,多個傳統產地已經不見其宗,在自然界不排除徹底消失的可能。

這個品種和馬拉加西加河的羅非品種血緣更近,因此他們之間有很多趨同性。瓦利亞羅非不會長得太大,捕獲最大記錄只有30厘米,由於生活區域水質溫度都很穩定,因此他們不能接受太過苛刻的飼養環境,一個大型的,過濾強勁的水箱更適宜飼養這種華麗的慈鯛。西方開展了人工培育計劃,希望藉此能幫助該品種在野外恢復一定基數。不過該計劃也是困難重重,能不能成功還無法預測。在維多利亞湖區,很多生物都面臨著繼續存在下去的危機,不少物種都有消失的可能。因此我始終不太懂那些想要獲得維多利亞湖區野生水生生物的人是出於什麼考量。人工個體難道還不能滿足您的貪婪和虛榮嗎?幸好當地有嚴格的法律約束,想要去維湖野采至少目前還不太容易。

Oreochromis karongae 馬拉維卡朗黑羅非魚 (卡朗羅非)

馬拉維羅非魚顧名思義,這是個來自於馬拉維湖及周邊伊坦巴,伊卡普等湖(lake Itamba and Ikapu)的一種大型羅非魚。這種羅非魚個體間色彩表現存在差異,在採集的個體中,除了本土展示黑色個體外,不同產地還有黃色與橘色的樣本存在,例如伊卡普湖的母魚和沒有領地的公魚是金色狀態。研究表示這些不同顏色的樣本並不存在差異,僅是顏色不同。繁殖期公魚身體的肛門到尾柄處下半部會變成白色,很有看頭。

同坦葛依克湖的歐蕾坦克一樣,馬拉維湖羅非生活的區域水質和溫度都相當穩定,因此這個羅非並不能像同是羅非魚的維多利亞羅非那樣適應性更廣。過低的溫度,不夠潔凈的水質都應避免。自然界中他們熱衷刮食藻類,也會捕捉領地內的小魚,因此領土糾紛時有發生。這個魚可以長到40厘米,比上述兩種羅非魚略小些,但領地意識較強,過小的水體很難駕馭他們。而且它們食慾旺盛,成體後一頓飯即可吃一小罐素食貼片會讓您考慮飼養成本。不過喜歡他們的朋友也不必為此感到困擾。作為曾經周邊人民重要的蛋白質來源,過度捕撈是必然的,這個魚在野外幾乎難覓蹤跡,很早就被列為瀕危物種而禁止抓捕貿易了。

Oreochromis squamipinnis 馬拉維銀頭羅非

和馬拉維卡朗黑羅非不同,這個銀頭羅非公魚頭部會有十分明顯的白色或者藍色甚至綠色表現,兩者可以很好地進行區分。唯一需要注意的是,這兩種羅非的名字都是魚標本為了便於描述自己取的。銀頭羅非分布在馬拉維湖以及周邊水域,他們可以長到35厘米,達到一公斤的重量。過去,他們大量聚集在淺水區域貪婪的吞噬浮游植物,刮食岩石區的藻類,捕捉草叢中的甲殼類動物。由於是比較容易捕捉到的魚類,和卡朗黑羅非一樣,該品種目前幾乎很難見到行蹤。這兩個羅非品種都在IUCN上註冊為瀕危物種並開展了保護措施,捕撈是非法且禁止的。不過似乎為時已晚,目前這類羅非在湖內並不總能見到。

Oreochromis shiranus 希拉諾羅非魚

這個魚來自於馬拉維湖及周圍。馬拉維湖,齊爾瓦湖,齊烏塔湖和希雷河都有分布。據信該物種已知有三種或更多的差異版本,這些差異主要集中在顏色差別上。這是一種從小到大都非常好看的羅非魚,少年時燦燦生輝的綠色搭配鮮紅的尾巴令人過目不忘。成年後雖然不在「亮閃閃」,但綠色更加濃厚,緩緩遊動在缸中氣勢非凡。在上述水域中這個品種曾經是常見物種,他們並不喜歡在較深的水下生活,更青睞於近岸蘆葦茂密的地方。最大體長不足40厘米,但是生長很快,對食物的接受度相當高,在當地是優勢物種。同馬拉維湖的羅非親戚一樣,希拉諾羅非魚也是當地重要的食用魚,由於過渡捕撈,目前種群有減少趨勢。部分地區已開展了保育工作禁止捕撈。

Oreochromis mossambicus 莫三比克黑羅非魚(莫三比克石頭魚)

這個物種是值得敬佩的生存大師,作為野生物種,他們和維多利亞羅非魚一樣可以在攝氏10°C—40°C的環境內生存並健康成長。甚至在海水中這個品種也可以短暫正常生活,且可以在鹽濃度高達34.5ppt的水質內產卵繁殖。至於低含氧量,污濁糟糕的水質這些似乎都不是阻礙其成長的問題。雖然這是個極限生存大師,但是飼養中仍不建議您去挑戰上述過於極端的操作,這並不能幫助您成為萬眾矚目的偶象。老話說的好:人在做,天在看。

如果您從上個世紀90年代以前開始飼養觀賞魚的話,那麼對這個魚一定不陌生,他經常出現在路邊瓶瓶罐罐里。墨綠色的小魚身上閃著一些亮斑,陽光灑落照在身上燦燦生輝,在那個水族初起步的年代煞是好看。而那時莫三比克石頭魚這個稱謂也覺異域風情,留給人不少想像空間。進入上世紀90年代末,非洲魚開始陸續進入市場。於是這個魚和西非紅寶石,非洲十間,非洲鳳凰非洲王子阿里等魚一起放入一個大缸,統稱為非洲魚販賣。當非洲慈鯛熱潮逐漸興起開始詳細分類後,千禧年來臨之前莫三比克石頭魚退出了觀賞魚市場至今不得而見。

非常有趣的是,莫三比克石頭魚曾經是極少數觀賞魚市場和水產市場同時販賣的魚類。莫三比克石頭魚很早以前就作為蛋白質來源被引進到我國進行農業養殖,是上世紀90年代水產市場的常客。但這個魚肉質不夠鮮美,生長速度相對緩慢,繁殖量低。隨著各方面更強勢的尼羅河羅非大規模引進和海量產出,最終被後者替代,消失在時代進步的車輪中。

莫三比克石頭魚有多個地域種,繁殖期雖然有爭鬥,但是僅局限於恐嚇,通常不會大打出手。體長一般在38cm—45cm之間,但魚缸環境內很難突破20厘米,很適宜魚缸飼養。自然環境中,它們廣泛分布於莫三比克全境,甚至在莫三比克海峽也有蹤跡,超強的適應能力使其成為極具競爭力的物種。當海峽對面的馬達加斯加為了改善當地漁業產量引進了這種羅非魚後,莫三比克羅非,尼羅河羅非和非洲黑魚造成了馬島本土慈鯛的全面迅速崩潰,多個物種已經野外消失或者正在消失。但不管怎樣,這種野外善於刮食青苔,最終能長出厚唇或者鏟嘴的羅非魚還是非常具有觀賞價值的,希望還能有機會引進,饕餮廣大非洲慈鯛愛好者。

Oreochromis niloticus 尼羅河羅非

這是個廣泛分布於非洲大陸,具有超強適應性的生存大師,從西非慈鯛愛好者熟知的尼羅河流域,到蘇古塔河,甘比亞河。從「三湖」愛好者熟知的坦噶尼克湖,馬拉維湖到維鯛愛好者熟知的艾伯特湖,愛德華湖,塔納湖,以至於莫三比克的一些瀉湖統統都有分布。分布之廣不禁令人感到驚訝。

這個羅非魚可以長到60厘米,5公斤以上,而且成長速度相當誇張。此外他對惡劣環境的容忍度,對各種食物的接受度,對溫度變化的適應性一次次突破人們對熱帶魚的認知。由於其具有如此多的「優勢」,加上肉質相對鮮美(還是帶有腥味),尼羅河羅非快速取代莫三比克羅非成為我國漁業養殖的一個重要品種。具有數千年農耕經驗的民族優勢再享受到國家各種農業優惠政策的支持,目前我國是全世界範圍內尼羅河羅非魚最大的產出國。

尼羅河羅非魚可算是自然界中的貝爺了,他能在8-45度,水質污濁,溶氧極低的條件下生存。還能適應具有一定鹽分濃度的水域。在食物方面上,野外主要靠濾食藻類為生,但也不介意吃掉遇到的一切能裝進嘴裡的食物。他是偽裝與逃脫的專家,且生長快速,適應性極強,是自然界中競爭性超強的資源掠奪者。全世界範圍內因尼羅河羅非魚入侵造成的環境破壞是驚人的,目前許多國家都嚴格限制這個物種活體引進,甚至出台法律嚴禁該物種流入本國水域,對養殖戶進行嚴格管理。我國也是尼羅河羅非魚入侵嚴重的地區,從東北一路到台灣,許許多多的水域中都能發現這個傢伙,流竄外逃的這些尼羅河羅非魚為我國本土多個物種的生存危機甚至毀滅帶來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這個物種對環境的破壞程度遠非您的想像,他們從小貪吃的本性和對任何食物都可接受的性格會造成本土生物食物匱乏,快速成長後的他們開始大量捕殺比自身小的任何水生生物,長大以後的他們由於超強的新陳代謝和永遠管不住的嘴會對當地水質造成很大的污染。如您一直關注本公眾號且讀到了這段文字,希望愛護自然環境能從您和我開始。放生請放生當地產的生物,萬不可放生這種羅非魚。垂釣釣到這個品種請勿再放入河中,如您不忍殺生可交與當地觀賞魚店或者送親戚朋友。

上圖是這個魚不同階段顏色樣貌,過去德單即可預訂。偶爾有些販售羅漢魚苗的商家也會混淆著販賣。不管您在何處購買,如若不打算繼續飼養也請千萬不要為身邊的河流添磚加瓦了。更多烹飪羅非方法請諮詢度娘。

Oreochromis urolepis(Wami)瓦米羅非魚

這個品種如今正式划到了Tilapia家族。這是個古老的羅非品種,最初他們只發現於烏干達和坦尚尼亞境內,但目前整個非洲大陸都可以找到這種魚。Tilapia家族相較奧利亞家族通常不會長太大(重量),瓦米羅非魚算是家族裡的大個子,最大捕撈記錄25厘米。這種魚繁殖期公魚全身發黑,部分個體唇部會變白。隨著生長,嘴巴會微微翹起看上去十分逗趣。和其他羅非魚一樣,他們偏好素食,但不會抗拒任何食物。這種魚可以在鹹水中生存,但適應性不如奧利亞O屬家族那般強大。在當地是重要的食用魚,不過其15個月才進入性成熟期,因此並不被養殖戶看中,採集多來自於自然環境。

Oreochromis jipe 吉皮羅非魚

這個魚主要來自於坦尚尼亞和肯亞,最初發現地是吉皮湖因此得以用這個湖泊命名。上圖為您展示的是兩隻亞成體樣本,成熟後的吉皮體型則和尼羅河羅非魚區別不大。他們可以長到50厘米,終日在湖底如吸塵器一般「掃蕩」著各個角落。藻類和各種小生物都是其美味佳肴。在上世紀70年代展開的狂熱捕撈造成了該物種在產地極具下降,目前這個品種已被列入瀕危範圍,是不允許開採捕撈的。

Oreochromis amphimelas 紅翅羅非魚

紅翅羅非魚來自於坦尚尼亞境內靠近大海的幾個鹹水湖,不同區域所產的個體有所差別。這種魚可以長到30厘米,曾經是當地非常受歡迎的食用魚類。但是隨著乾旱,環境污染,過度捕撈等多重因素影響,目前該品種在多個鹹水湖內已消失,野外留存數量也岌岌可危,未來有可能會永遠消失。還未曾去了解就要說再見,這是非常令人遺憾的事情。

Oreochromis andersonii 大斑點羅非

這個青年時期長得有點像海地野人的羅非來自於西非廣袤河流湖泊。在西方叫做三點羅非,指的是其身上青年時期非常明顯的三個黑斑。但是我覺得這個名字不太好,所以這裡暫時稱作大斑點羅非吧。同大多數O屬羅非相同,他們更喜歡生活在淺水區。幼年時期在近岸的草叢中尋找食物,青年時代就開始聚集在開闊水域活動。淡水,含一定鹽分的鹹水,低溫,高溫都可適應。同其他羅非魚不同的是,成年大斑點羅非魚生活水流較快的水域中,因此這種羅非魚不耐低氧,飼養中要注意氧氣供應。這是一種大型優雅的羅非魚,他們可以長到60厘米或者再大些,需要超大型的水箱來飼養。幼年階段需要安靜多植被的環境並給予更多的葷食來幫助成長,進入青年期則需要開闊水域來滿足活動需要,此階段食性也開始往偏素食上轉變。洗凈燙過的菠菜是很不錯的食物供給。大斑點羅非在西部非洲分布很廣,儘管有些區域因人為因素出現了種群危機,但大多數地方是安全的。

Oreochromis angolensisi 安哥拉羅非

請不要因上圖感到驚訝,因為對這個物種的描述非常短缺。安哥拉羅非僅存在於安哥拉境內本格河與坤扎河(Bengo and Quanza (Cuanza) Rivers)分布非常狹窄,對其研究起步也很晚。目前還未對其種群數量進行過詳細的研究,也沒有太多關於這個物種的研究資料。已知的是,這個魚採集到最大的樣本只有20厘米,或許是個小型的口孵非鯽屬品種。

Oreochromis aureus 奧利亞羅非(藍羅非)

奧利亞羅非魚大家也不會陌生,這是繼莫三比克羅非魚進入我們餐桌以後的另一種羅非魚,不過目前已經逐步被尼羅河羅非魚所替代。這個魚可以長到45厘米,重量卻只有尼羅河羅非魚的一半,因此在漁業水產市場上缺乏與尼羅河羅非魚的競爭力。這個魚分布在非洲大陸整個北部地區,他們有著羅非魚超強的生存能力而且高產。進入10厘米大小母魚就可以進行繁殖,只要條件恰當,子代成長速度非常喜人。幼年階段他們更青睞捕食小魚小蝦,但進入成年階段逐步會變成嚴格的素食主義。這個品種更喜歡在低溫下繁殖,20-22度是合適的,超過25度繁殖工作會變的困難。這種羅非不太耐鹽,鹹水環境並不能幫助他生長良好。飼養的話同樣需要大型水槽。注意,這依舊是一種外來入侵品種,我國很多水系中都有其存在,對於本土水生生物而言,具備超強競爭能力的他們是危險的外來物種。

Oreochromis chungruruensis 奇古魯魯羅非

這個小型的羅非魚來自坦尚尼亞隆葛山脈中一個貧瘠的環形湖—奇古魯魯湖(Lake Kiungululu)在不遠處另一個半封閉湖泊馬索克湖中也可能存在少量個體(Lake Masoko)。這種大頭羅非採集到的最大個體不過15厘米,較小的體型令其在資源匱乏競爭非常激烈的原產地處境艱難,目前這個品種在自然界中已經瀕於絕境。奇古魯魯羅非和上述馬拉維羅非無論色彩展示還是習性上都有趨同性,考慮到奇古魯魯湖和馬拉維湖相距不遠,兩者間可能存在某些更親近的關係。該物種是保護物種,由於分布狹窄,因此能受到嚴格監管。貿然前去採集可能會引發某些十分刺激的「運動」。

Oreochromis hunteri 查拉羅非魚(亨特利羅非)

這是來自查拉湖特有的羅非品種。青年時期身上淡淡的橘色比較引人注目,隨著年齡的成長,這種淡淡橘色最終會變成一種微微泛黃的褐色,但身上還是會隱約看到一些金色反光的鱗片。儘管這是種大型羅非,可以長到30厘米。但隨著原產地一些其他O屬羅非被引進,生存競爭變得日趨激烈,目前該品種生存狀況堪憂,有逐漸消失的可能。

Oreochromis ismailiaensis 埃及羅非(伊斯梅利亞羅非)

請忽略上圖,因為目前該品種缺乏圖片資料與信息資料。這是來自埃及伊斯梅利亞省的羅非品種,由於緊鄰蘇伊士運河,對這個魚的調查受繁忙的運河影響開展緩慢。這個魚可以長到20厘米,是當地食用魚類。如需更多資訊,請和經常往返埃及與蘇杭的Daniel.T聯繫。

Oreochromis karomo 卡洛莫羅非

這個長得有點像南美綠面皇冠的長嘴羅非曾是坦尚尼亞馬拉加拉西河流域(Malagarasi River)的特有品種,現在已有部分群體因人為因素外流到臨近水域。卡洛莫羅非不足30厘米,生長周期較快,由於肉質鮮嫩味道可口,是當地深受歡迎的捕撈對象。也正因為如此,過度開採帶來了嚴重的種群危機,目前該品種在馬拉加拉西河產量大幅下降。這是個淺水區品種,公魚挖沙泥來營造一個小型圓盤狀產房吸引母魚,有些公魚會準備多個產房來吸引更多雌性。有趣的是同類間會嚴格恪守領土邊界,爭鬥在野外並不常見,但這類魚對其他物種缺乏包容性,會激烈追逐入侵領地的其他品種。飼養它們需要較大的水體,前提是您能買到這個瀕危物種。

Oreochromis malagarasi 馬拉加拉西羅非

同樣來自於馬拉加拉西河的羅非魚。馬拉加拉西河是位於坦尚尼亞境內的一條大河,這條河西邊源頭是坦噶尼克湖。這個品種分別生活在坦湖與河口交匯處以及靠近坦湖的西段水域。因此儘管命名為馬拉加拉西羅非,但由於坦湖有少量分布,所以並非是馬河特有物種。雖然沒有提供給大家該品種水下的樣貌,不過從外文資料上描述來看這依舊是長的類似於玉面皇冠的比較華麗的羅非魚品種,特別是誇張的胸鰭很有看點。該品種分布的區域非常有限,因此和上述多種羅非一樣,面臨著嚴峻的環境威脅,無論是作為觀賞魚還是食用魚,都不太可能進入到我們的市場。

Oreochromis macrochir 寬鰭羅非(龍鰭羅非)

這是個來自西非的羅非魚,巨大的胸鰭是其最大的特徵。這個羅非和樓上的羅非有很多共同點,最大的相似處就是那對兒碩大的胸鰭。他們可以長到40厘米以上,但是重量無法和尼羅河羅非對比。這個品種更喜歡植物茂密水流緩慢的安靜水域,可以接受35度以下的高溫,但是較不耐低溫。同其他羅非魚相同,幼年階段食性很雜,各種可捕獲的資源都將被利用。隨著成長,成熟個體會逐漸過渡到完全素食。飼養的話需要超大的水體才能滿足其喜愛遊動的需求,一個巨型水槽是必要的。南方的朋友可在戶外挖掘池塘飼養,但秋冬季要注意保溫,低於18度會引起多種問題甚至造成損失。

Oreochromis mortimeri 莫蒂默羅非

我不想騙大家,所以這裡誠實的告訴各位這個羅非魚的圖片我沒找到。上圖是奧利亞藍羅非的彩繪,由於這兩種魚色彩表現比較接近,這裡就暫放個藍羅非圖片了。這個魚的英文叫做莫蒂默利,是以在尚比亞常年進行魚類養殖研究,促進魚類產量做出巨大貢獻的莫蒂默先生命名的。莫蒂默羅非生活在非洲大陸中部地區,剛果的魯菲拉河(Lufira River)到著名的贊比西河都有分布。(部分地區有斷層)這個魚擁有奧利亞羅飛家族的許多優點,高速生長,適應性強,繁殖量大。此外他們可以長到50厘米,4公斤重,是受歡迎的漁業養殖品種。在飼養上,這類羅非同樣非常喜好淺水環境,特別是進入繁殖期,超過4米的水深會造成親魚繁殖壓力,繼而失敗。飼餵上隨著魚的成長,對素食的要求會越來越高,要注意食物結構變化及時採取調整。面對這個品種,如果沒有一個超大的水箱,那麼就準備一個炒鍋吧……

Oreochromis schwebischi 施韋比希羅非

施韋比希羅非魚看上去和坦噶尼克湖的歐蕾坦克非常相似,差異在於這個品種公魚臉部有豐富的「麻子」作為裝飾,且體表顏色是鮮亮的黃綠色而非藍綠色。此外臀鰭顏色也不相同。施韋比希羅非分布在西部非洲加彭到剛果盆地間的河流中,由於產地充滿風險,目前這個羅非魚流通性並不強。他們並不能長的很大,比華麗的坦湖羅非要小上不少,最大只能長到30厘米。雖然體型不大,但並不意味著這是個良好的魚缸展品。同大多數羅非魚一樣(歐蕾坦克除外),他更熱衷在淺水區活動。進入繁殖期,公魚會在水深1米的泥地區域劃分一個長2米寬1米的繁殖場,並在期間打造多個直徑20厘米的產房。繁殖場內是不能有任何其他生物的,因此請先衡量下您魚缸尺寸再決定是否要飼養這個美麗的大羅非。

Oreochromis spilurus 斑尾羅非魚

斑尾羅非魚外貌十分逗趣,上翹的厚唇給人一種始終在微笑的感覺,因此很受歡迎。他們分布在東部非洲,從維多利亞湖最北端到肯亞沿海河流都有蹤跡。雖然出現在內陸湖泊中,但是目前該品種主要採集地還是沿海水域,因此飼養時最好有一定鹽分來讓其慢慢適應純淡水。他們不會長的很大,最大只有20厘米。性情溫和平靜,顏色並不寡淡,加上高身翹嘴的特徵,是很受歡迎的魚缸展品。這個品種有三個不同變種,具體差異反映在顏色區別上。無論哪一個變種,在青少年時期身上帶有棟線,體色黃色,金黃到橘色不等。成年後頭部開始變紅,唇部越來越肥厚。是一種越養越耐看的羅非品種。需要注意的是,這個羅非魚適應環境能力遠不如他的同胞,水溫最好控制在24—28度之間,否則將引起不適。水質需要保持清澈乾淨,定期大量換水是一個飼養它們好的開端。只要身材合適,「三湖」慈鯛,馬達加斯加慈鯛,西非慈鯛都將是理想混養夥伴。成年後大量投喂素食能令其保持鮮艷的色彩。

O屬羅非魚基本都是大個子。如您決定飼養,一個大型水槽是必備的。此外羅非魚新陳代謝相當強大,水質污染的很快。無論您提供多麼超級的過濾系統也不要忘記每周大量換水來維持水質,水質腐敗以後您的羅非或許安然無恙,不過同缸其他品種會怎樣就不得而知了。雖然很多羅非品種都非常耐鹽,但這並非他們所需要的,純淡水就可以將其養得很好。值得注意的是,很多羅非魚品種成體後都偏重素食。不要被雜食特徵迷惑,他們依舊可以接受您提供的各種食物。如果需要繁殖,需要他們色彩更加艷麗,那麼不用多想,除了巨大的水槽,更多的母魚以外,使勁的投喂素食吧。喜瑞和卓比克的素食貼片完全能滿足這些魚的健康需求,由於其旺盛的食慾和巨大體型,建議您整桶購買或者聯繫銷售方進行批發,這樣可以降低部分飼養成本。菠菜大白菜也是不錯的食物,投喂前記得洗凈,用開水焯一下去掉蔬菜上面酸腥味道,待放涼後使用。造景的話不要使用任何粗糙的底砂,因為這些魚每天都能製造大量排泄物,粗糙的底砂會積累這些物質帶來隱患。細沙是很好的鋪墊,原境Biotope U系列底砂是我個人十分願意推薦的。有關羅非魚造景問題歡迎諮詢美麗老師。

無論多麼超強的生存大師,面對人類文明影響依舊難逃一劫。這是個對很多地區生態造成破壞的魚類,同時它們也是自然生態破壞的受害者。不得不說是個莫大的嘲諷。由於篇幅關係,還有很多O屬羅非無法一一介紹,更多有關O屬羅非魚的信息,歡迎大家加入魚標本的亮麗鯛群,我準備了充足的黑瑪麗與綠虎皮資訊期待與您暢聊。

撰寫人:最近常被帶去使館區吃昂貴午餐的魚標本

校閱審核:美麗往事

【rlyl的自然世界】校稿:小希

圖片來源:網路見水印

起稿:2019年5月21日

終稿:2019年5月24日

特別感謝:點擊右下角在讀、留言誇作者,轉發朋友圈的您

*本文已書面授權【rlyl 的自然世界】平台使用。其他非合作公共媒體和公眾平台號未經許可,以及本人書面授權,均不可擅自轉載發布。謝謝您的合作與理解。魚友個人轉發朋友圈則不屬於轉載範疇,歡迎廣大魚友轉發朋友圈。

進入《魚標本》學者專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rlyl的自然世界 的精彩文章:

養「球蟒」當寵物?檢察機關對這兩人做出不同的決定
雍容華貴古怪精靈的非洲鯰及灌腸——魚標本戲說非洲中小型鯰魚

TAG:rlyl的自然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