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20年前被拿來diss韓寒的哈佛女孩,如今被嘲「失敗」

20年前被拿來diss韓寒的哈佛女孩,如今被嘲「失敗」

最近網上出現一個熱門話題:當年被拿來和韓寒對比的哈佛女孩,現在過得怎麼樣了?

說起這個哈佛女孩劉亦婷,你可能不太熟悉,但在20年前,她和韓寒擁有相近的知名度。

但兩個人走的卻是完全相反的道路,一個看起來離經叛道,一個就是學霸精英。

韓寒,高中輟學,在家寫作,18歲就寫出了暢銷書《三重門》。劉亦婷,從小就是學霸,18歲被哈佛全額獎學金錄取。

劉亦婷的媽媽還曾專門出了一本書《哈佛女孩劉亦婷:素質培養紀實》,成為當年無數家長學習的榜樣。

當年,劉亦婷的成長故事也被很多教育專家拿來Diss韓寒,在他們眼中,桀驁不馴的韓寒,無疑只是曇花一現。

很多專家給出預言:韓寒將來註定無法適應社會的,只有劉亦婷這種好學生,才更符合社會需要。

2000年,央視的《對話》節目邀請韓寒,拿韓寒和另一個「三好學生」對比。有教師批評,韓寒是「畸形發展」,只有「全面發展的人才,才是社會所需要的。」

但如今,20年過去了,作為反面教材的韓寒依舊活躍在公眾的視野中,從一個作家、賽車手然後又變成了導演。

哈佛女孩劉亦婷去哪兒了?

她如今是一家投資機構的COO,過得也還算不錯,但比起韓寒的風生水起,知名度畢竟小了不少。

於是有不少媒體,形容曾經的哈佛女孩劉亦婷「銷聲匿跡」,「泯然眾人」,以此感嘆,教育並不能改變人的命運。

發現君覺得,其實所謂的在公眾之中的名氣並不代表成功,「銷聲匿跡」也未必就是生活得不好,這更多取決於他們對自己的人生的感受。

如果有機會20年後再次採訪這兩個人,他們會如何評價自己的人生?

決定他們各自人生是否成功的因素,究竟是出身、教育,還是勤奮、際遇或是運氣?

最近,發現君看了一個非常好的紀錄片,那就是BBC的《人生七年》

這部紀錄片,選了14個不同階層出生的孩子,每隔7年,就對他們做一次回訪,了解他們過去7年的生活,讓他們對自己的人生進行評價。

上個月,BBC推出了這個系列的第9集《63 UP》,這些孩子從7歲開始到63歲,究竟發生了什麼?

01

多數人還停留在出生時的階層

56年時間過去,當初7歲的孩子,如今已是63歲的老人,14個人的大半人生,都濃縮在了這些影像里。

當初導演將邁克爾·艾普特(Michael Apted)拍攝的目的很簡單,只是為了讓所有人看到,英國的階級固化已經很嚴重,富人仍富,窮人愈窮

紀錄片中有一句話非常經典:「給我一個男孩,直到7歲,我會還給你一個男人。」

這段源自耶穌格言的金句,很像我們中國的古話:「三歲看大,七歲看老。」

「孩子的人生是由他們的社會階層決定的」,當年,導演艾普特的一席話可謂刺痛了許多人的心。

為了證明自己的猜想,導演挑選了4個女孩,10個男孩作為拍攝對象。其中4個來自富裕家庭,2個來自中產階層,4個來自普通工薪家庭,2個出身農村,2個來自孤兒院……

事實上,幾十年來,紀錄片呈現的現實和導演預測的大體一致:

出生於富人家庭的孩子,7歲就開始看《金融時報》,後來劍橋大學畢業,如今是知名的律師。

而出生於工人家庭的孩子,長大後要不當計程車司機,要不做行政工作,更「慘」的只能領救濟金度日……

這14個孩子,經歷了56年的人生,大部分人都沒有實現階層流動,依然延續著父母的命運。

02

貧窮或富裕,成功都離不開好的教育

但是出身決定命運這個結論,其實也並不絕對準確。

這14個人中,也有兩個人「意外」地脫離了出生時的階層,這其中,教育依然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 從農村娃到大學教授

出生於農村的尼克,作為14個孩子中的「精英逆襲者」,既是打破階級壁壘的特例,也是教育改變人生最好的例證。

7歲時,尼克每天需要走3公里路去上學。

14歲時,他依然是一個喜歡把自己藏在厚厚眼鏡片下,對未來充滿憂愁和迷茫的少年。

然而,教育改變了他

21歲,尼克順利考入牛津大學就讀物理系。28歲,因為英國緊縮學校經費,尼克移民美國做起了核電研究,併到威斯康辛麥迪遜大學做了一名電機學教授 。

從不自信、害羞的農村男孩,到走出牛津校門後成為令人如沐春風的學者,人們透過鏡頭看到了一個鄉村小子到大學教授的蛻變。

可以說,尼克從草根到精英的逆襲,真正成為知識改變命運的典型。

雖然個人生活也經歷了離婚,但49歲再婚後,他的生活平靜幸福,事業也非常穩定,成為了普遍意義上的成功人士。

/ 從中產階級的幸福家庭淪落到流浪漢

再看整部紀錄片中讓人十分唏噓的人物尼爾。

7歲時的他非常純真可愛,明亮的眼睛和天真的笑容在14個孩子中讓人過目不忘。

生於利物浦郊區中產階級家庭的尼爾,那時還希望自己未來能進入牛津就讀。

但牛津的大門卻沒有向他敞開,他在阿伯丁大學讀了一年後就退學了,在工地里打工。

21歲時還大談理想的他,28歲時竟然淪落成無家可歸的流浪漢,自稱不知道未來在何方。

對於陷入這樣的境地,尼爾在紀錄片中認為是因為父母的強勢和古板,造就了他自卑、壓抑、焦慮的性格,而父母過高的期望也讓他變得眼高手低。

他為此變得孤獨、自責、憤世嫉俗,一個中產就此沒落。而他的經歷,也讓觀眾看到,除了把孩子一味地送進名校,家庭教育同樣非常重要

如果父母沒有給孩子足夠的關愛,為他們建立起足夠的自信和抗挫折的能力,讓他們可以面對無法預測的人生,那麼即使喊著金鑰匙出身,一個人的命運也可能急轉直下。

03

「真正支撐人生的不是成就,而是愛」

雖然一開始導演的目的,是想證明出身對命運的影響,但56年的拍攝,早已讓這部紀錄片的內涵變得更加豐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發現紐西蘭 的精彩文章:

中國遊客自駕游1死8傷!4年7位華人命喪「死亡路口」
中國留學生買特價機票,結果被航空公司永久禁飛,還罰了10萬……

TAG:發現紐西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