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許知遠《青年變革者》:離思想家傳記有多遠

許知遠《青年變革者》:離思想家傳記有多遠

離思想家傳記有多遠

文|陳純

(中山大學哲學博士)

在過去一個月里,許知遠的《青年變革者》一定是最受關注的人文社科類書籍之一。他在接受採訪時說,讀了以賽亞?伯林的《俄國思想家》,感覺自己很淺薄,寫梁啟超的傳記算是「對淺薄的糾正」,但在新書發布會上,他卻自信地說自己比梁啟超寫得好,看來對自己的「糾正」頗為得意。

豆瓣上,許多人對他的轉型並不買賬,憤怒地給出了一星或兩星的評價。其中不乏有人因為他在《十三邀》中的「頑固」和「傲慢」給出低分。也有一些從歷史和寫作的角度,覺得許知遠的新書乏善可陳。就我讀完的感受來說,許知遠的文字要高於大部分同類書籍,對一些情節的發揮也頗有神來之筆,但就梁啟超三部曲首卷所呈現出來的氣象,似乎尚不足夠支撐許知遠的野心。

有些問題,在新書發布會上,許知遠的朋友都委婉提出來過,比如,他對歷史人物的書信和文章引用過多,有時甚至是大段引用,犧牲了可讀性,而可讀性本來應該是他的優勢。許知遠回應說,他沒寫過有註腳的書,他想證明自己是可以寫註腳的,僅此而已。在歷史著作中,歷史學家會為引文鋪墊出明確的語境,或者在引文上下給出自己的解釋。但在大量引用的時候,許知遠並未給出任何解釋,語境的鋪墊也經常不充分,這就使得閱讀引文變成讀者的一種苦役。

離思想家傳記有多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財新文化 的精彩文章:

馬丁·費爾德斯坦
偉人夢與常人夢——馬哈福茲的《我們街區的孩子們》(下)

TAG:財新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