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華北平原連續高溫,本世紀末不再適宜居住?美科學家的報告可信嗎

華北平原連續高溫,本世紀末不再適宜居住?美科學家的報告可信嗎

如今正是炎熱的夏季,近些日子華北平原一帶連續多日的高溫讓這裡的人們很是難受,而且高溫少雨的現象還造成了華北平原大面積的乾旱,個別地區旱情已十分嚴重。

去年的這個時節(2018年7月份),曾經有美國科學家在《自然》雜誌子刊上發表報告稱華北平原很可能會在本世紀末成為地球上最炎熱的地區。由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主導的一項科學研究認為,我國的華北平原是地球上人口最密集的地區之一,大量的人類活動也代表著這裡有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而且由於華北平原北西南三面環山,中間還有泰山山區,這裡產生的二氧化碳、霧霾、水汽等都不容易以較快的速度排出(報告重點強調了農田灌溉產生的水汽對氣溫的提升作用),所以當夏季來臨的時候,這裡的二氧化碳造成的溫室效應就比較強,空中的霧霾也能吸收陽光使空氣變熱,而這裡的農田灌溉和工業用水等造成的水汽蒸發現象又會進一步增加這裡空氣的溫度,因此隨著全球變暖現象的加劇,華北平原的氣溫升高現象將更為顯著,1970年以來,華北平原的高溫現象已經越來越頻繁,而在2070年之後,華北平原有可能成為地球上最熱的地方,並且不再宜居。

美國麻省理工的研究者是通過驗算一個氣候模型得出的這一結論,文章雖然有理有據,但是也有氣象學家提出了質疑,我國大氣物理研究所的研究者們就認為我國受東亞季風氣候影響,而季風氣候的特點是顯著的季節變化,華北平原夏季高溫是每年都會發生的氣候現象。雖然華北平原的地形容易造成二氧化碳、霧霾和水汽的停留,但也並非不易排出,只要有風很快就能吹向海洋,而且全球變暖是一種全球現象,華北平原夏季氣溫增高的同時,其他地方的溫度也一樣會增高。

比如南亞地區的印度河和恆河平原,其地形更不易二氧化碳和霧霾與水汽的排出,如果說我國的華北平原熱到不在宜居的話,那麼印度河和恆河平原,恐怕早就不能再住人了。

今年五六月份的時候,南亞地區就經歷了極端的高溫,不少地方的溫度都超過了40攝氏度,經常連續多天都是如此,而且晝夜溫差極小,熱浪也奪走了南亞地區一些人的生命,可是那裡的人們也並沒有耽誤生產生活,天氣條件也並沒有導致那裡的人們無法生存下去。如果和南亞地區的高溫比起來,我國華北平原的氣溫並不算很高,即便在當下,這裡也並非全球氣溫最高的地區。

今年被氣象學家認為是厄爾尼諾年,北半球大部分地區都出現了高於常年的氣溫,南亞地區之外還有撒哈拉沙漠、西亞地區、歐洲地區、就連青藏高原上的溫度都高於往年,從來沒有真正進入過夏天的西藏自治區首府拉薩今年也如願以償地入了夏,很多氣象學家認為這種氣溫的反常現象與全球變暖有關。

全球變暖是整個地球平均溫度升高的現象,它產生的根源被認為是人類活動導致的,可以在生產生活中向大氣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等增加造成了溫室效應,它會導致地球平均溫度以較快的速度升高,體現在地球表面區域分布上,基本就是各個區域的溫度都在升高,那麼這樣一來,地球熱帶地區以及亞熱帶地區本來溫度就很高的地方會有更高的溫度,因此不再宜居的地方也會從這些地方開始。

華北平原所處的緯度偏高,每年較為炎熱的時間比較短,一般不超過4個月,其他時間的氣候還是比較宜人的,相比較而言,南亞人口一樣稠密的地區高溫天氣的時長要多很多,而且氣溫更高,如果連華北平原都不在宜居了,那麼南亞等世界上很多地區恐怕都無法住人了,這當然是很不現實的。

不過全球變暖還有一種改變就是可以使得較高溫緯度的寒溫帶變得更加宜居,甚至可以將寒帶地區變成寒溫帶,所以雖然全球變暖屬於非良性氣候變化,卻也是有的少部分的好處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普大世界 的精彩文章:

我們愛吃的小龍蝦並非真正的龍蝦,澳洲龍蝦才是,兩者差別在哪裡
夜空中能看到的恆星都比太陽大,那它是最小恆星嗎?其實是大個子

TAG:科普大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