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大清朝的內蒙古烏蘭察布

大清朝的內蒙古烏蘭察布

順治五年(1648年)

清王朝將烏喇特所部編為烏喇特後旗、烏喇特中旗、烏喇特前旗,俗稱東公旗、中公旗、西公旗。三旗均為札薩克旗,同在陰山北麓游牧,沒有明顯界限。

固穆巴圖爾被封為茂明安部輔國公。七年(1650年),晉多羅貝勒。

順治九年(1652年)

十二月 五世達賴由西藏前往內地朝清。達賴及隨行3000餘人抵代噶(今涼城)。不久,達賴帶少許隨從入京覲順治帝。次年三月,自京返至代噶。五月,清禮部尚書覺羅郎丘和理藩院侍郎席達禮率官員至代噶,代表清王朝正式冊封達賴五世為「西天大善自在佛所領天下釋教普通瓦赤喇達賴喇嘛」,授金冊金印。

順治十年(1653年)

元太祖20世孫喀爾喀中路台吉本塔爾率戶千餘歸附清朝。順治詔封本塔爾為札薩克和碩達爾罕親王,統其眾,賜牧於塔爾渾河,是為喀爾喀右翼旗(亦稱達爾罕貝勒旗)。

康熙三年(1664年)

康熙授僧格掌旗一等台吉,茂明安部由呼倫貝爾西遷艾布蓋河源,是為茂明安札薩克旗。

圖巴襲茂明安旗多羅貝勒。

康熙八年(1669年)

諾內襲札薩克和碩達爾罕親王。

康熙九年(1670年)

四子部(一旗)、茂明安部(一旗)、喀爾喀右翼部(一旗)、烏拉特部(三旗),共四部六個札薩克旗會盟於四子部境內的烏蘭察布地方,始稱烏蘭察布盟。烏蘭察布會盟地系清廷指定。蓋其地有河,名烏蘭察布,因以河名呼其地,以地名呼其盟。實則河名為烏蘭察布,而地名為烏湖克圖(今四子王旗東八號鄉境,蒙古語意為有油脂石的地方)。

康熙十一年(1672年)

諾爾布襲茂明安旗札薩克一等台吉。

康熙十三年(1674年)

詔調茂明安札薩克諾爾布帶兵剿陝西叛軍王輔臣。

康熙十四年(1675年)

察哈爾布爾尼親王反清失敗,清王朝廢其世襲爵位,將其部眾從遼寧義州遷到大同、宣化邊外,按滿洲八旗建制,編為左、右兩翼各四旗。今烏盟東部、南部、中部、西部地區屬右翼正黃、正紅、鑲紅、鑲藍四旗游牧地區。由在京蒙古都統兼轄。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

清王朝設察哈爾都統一人,駐張家口,統轄察哈爾游牧八旗。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

三月 噶爾丹侵喀爾喀右翼及茂明安兩旗,諾內選兵駐邊,諾爾布帶兵嚴加防範。

五月 內大臣索額圖等奉特旨,率八旗精兵萬餘出使俄羅斯。二十一日過都倫大壩(今大青山蜈蚣壩),屯駐昆都勒河(今武川縣可可以力更鎮附近),留二日。隨軍舉人錢良擇作詩紀行。

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

清王朝在口外設喜峰口、古北口、獨石口、張家口、殺虎口五路驛站。其中,張家口至阿爾泰軍台的五、六、七、八、九驛站均設在今烏盟商都縣、察右後旗境內;殺虎口至歸化土默特驛站,有兩處設在和林縣境。

詔調殺虎口倉粟賑喀爾喀右翼旗貧戶。

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

九月十九日 康熙統領八旗將士2390人及文武大臣,出京「巡行北塞,經理軍務」,命皇長子允褆、皇八子允祀、皇三子允祉隨駕。經張家口北上至海柳圖(安固里淖爾東40里),又西轉入察哈爾正黃旗、正紅旗、鑲紅旗轄地磨海圖(今卓資縣東三十里馬蓋圖),然後沿伊克土爾根河(大黑河)上游喀喇烏素河至鑲藍旗察罕布拉克(今卓資縣後房子鄉廠不浪村),於十月十三日到達歸化城(今呼和浩特市)。其間,達爾罕親王諾內前往朝見。是年康熙皇帝率中路大軍親征噶爾丹,察哈爾八旗、四子部落旗、茂明安旗、烏喇特三公旗、喀爾喀右翼旗等均應徵參戰。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

康熙皇帝將六女和碩恪靖公主嫁於喀爾喀土謝圖汗親王敦多布多爾濟。和碩恪靖公主在清水河(今清水河縣)居住時辟有菜園地,並於城東開鑿10公里長的石渠,引水溉田,取名為清龍渠。三十八年(1699年)移住歸化城北的公主府。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

詹達固密降襲札薩克多羅達爾罕貝勒,從此喀爾喀右翼旗稱達爾罕貝勒旗。是年,詹達固密在諾內修廟計劃及準備的基礎上,主持修建貝勒廟(後轉音為百靈廟)。當年完成主殿之一「朝克沁札充」,康熙賜名——「廣福寺」。

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

三月 達爾罕貝勒旗、茂明安旗久雪傷牧產,上詔發呼坦和朔儲粟賑之。

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

十一月 清王朝內務府決定在助馬口設15處糧庄(八旗米糧地)。此即今涼城縣曾曹滿族鄉之由來。

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

歸化城通往烏里雅蘇台的驛道(時稱官道)軍台第一站設在今武川縣可可以力更鎮附近,主要轉送軍用物資,商旅亦藉此地停歇。

雍正十二年(1734年)

清王朝在薩拉齊、和林格爾、托克托城分別設立協理筆帖式,辦理各地的蒙漢事務。乾隆元年(1736年),改置協理通判。

在新平路邊外地高廟子設立豐川衛,設守備一員;得勝路邊外地衙門口設立鎮寧所,設千總一員;隸大同府大朔理事通判管轄。

置寧朔衛和懷遠所,寄治山西朔平府。同年,在今涼城縣永興鄉西街建寧朔衛守備衙門。

乾隆四年(1739年)

今涼城縣境廠漢營始生產鴻茅酒,由山西榆次王家鋪中醫王吉天配製,內含69味中藥材。該酒有祛風保溫、補氣通絡、舒筋活血、健脾溫腎之功效。

乾隆六年(1741年)

清王朝規定:凡鄂爾多斯七旗、歸化城土默特二旗、烏喇特三旗、喀爾喀右翼旗、茂明安旗、四子部落旗等旗民觸犯刑律,全部交由歸化城理事同知審理或監禁。

乾隆十一年(1746年)

二月 寧朔衛,懷遠所遭旱災,貧民大飢,皇帝下詔賑濟。

乾隆十三年(1748年)

巴圖哈拉嘎(百靈廟)地區開始有商事,專門從事貿易的店鋪有多元魁、集義公、德勝公三家,20餘人。這裡成為歸化(今呼和浩特市)至大庫倫(烏蘭巴托)旅蒙商必經之要衝。

乾隆十五年(1750年)

清王朝置豐鎮廳和寧遠廳(今涼城縣),二廳分別管理察哈爾右翼四旗的旗、民交涉事務。豐鎮廳隸山西大同府,寧遠廳隸山西朔平府,各設理事通判一員。

乾隆二十年(1755年)

豐鎮廳署在張皋設巡檢司,派巡檢一員。

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

清王朝設歸化城土默特札薩克旗(轄地大約在今大青山北部部分地區),隸屬烏盟。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因喇嘛札布「違例妄行」,被革去札薩克職,歸化城土默特札薩克旗也隨之裁撤。

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

四子部落旗建成西拉木倫廟,乾隆帝賜名普和寺。該寺曾管轄過察哈爾、綏遠地區數十旗和青海部分地區喇嘛寺的事務,號稱「塞外拉薩」。最盛時期,喇嘛僧人達1400餘人。

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

清政府改清水河、和林格爾、托克托三協理通判為理事廳,隸屬歸綏道。同時命薩拉齊協理通判兼理烏喇特三旗等蒙、民交涉事務。

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

清王朝設察哈爾都統一人,總理察哈爾游牧八旗事務,駐於張家口。

在和林格爾、昆都侖、八十家子等地,差蒙筆貼式二員,分督徵收牲畜稅。

大青山北部放墾土地4萬畝。至乾隆六十年(1795年)放墾八旗牧場地69萬畝。

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

豐鎮廳理事通判改為理事同知,仍隸屬山西大同府。豐鎮廳理事同知改任糧捕同知,移住陽高;陽高糧捕同知改任豐鎮廳蒙民理事同知。

豐鎮廳署在大庄科置巡檢司,設巡檢一員。

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

第六世呼圖克圖格根之轉世活佛阿嘎旺老布曾達旺修建北席力圖召,作為他的避暑廟宇,乾隆賜名「普會寺」(今召河)。

大同鎮總兵新設豐川營,駐防高廟子。設守備一員,屯兵125名。

嘉慶二十三年(1818年)

和林格爾遭大旱及霜凍,緩徵賦稅及米穀等。

嘉慶二十四年(1819年)

欽差大臣衙門為烏盟所屬各旗商人頒發營業證。

道光六年(1826年)

道光帝因功賞達爾罕貝勒車旺都布吉紫韁。

道光十二年(1832年)

九月 理藩院左侍郎松筠親臨勘定土默特、茂明安、達爾罕貝勒、四子王旗地界,並確立章程十條。

道光十六年(1836年)

茂明安旗王府由齊德西熱北遷至巴彥紅格爾。原因是南部草原被放墾。

豐鎮境內蝗蟲猖獗,莊稼受害嚴重。

道光二十年(1840年)

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為支援反侵略戰爭,察哈爾官兵捐馬3600匹,察哈爾葉古則爾呼都克圖捐馬250匹。清政府增調察哈爾蒙古兵2000名到天津駐防。

豐鎮城成為塞外糧油、牲畜集散貿易市場。商號店鋪、手工作坊、居民住房猛增。廳署理事同知便興令捐俸勸輸,修拓城垣,城域周長達5580米。

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

蘇德那木道爾吉襲喀爾喀右翼旗(達爾罕貝勒旗)札薩克多羅達爾罕貝勒爵位。

道光三十年(1850年)

百靈廟佛教興盛,5座殿宇雄偉壯觀,喇嘛僧人1500餘人,占達爾罕貝勒旗總人口的30%左右。(其主殿「朝克沁扎充」建於康熙四十四年,其它4座殿堂是在乾隆年間建成的。)

咸豐二年(1852年)

和林格爾廳理事同知托明纂修的《和林格爾廳志》成書。

咸豐六年(1856年)

二月十九日 察哈爾等地的部分官兵被調赴山東、河南進剿太平軍。

咸豐八年(1858年)

寧遠廳康保爾鎮(今察右中旗境)遭白災,雪厚三尺,牲畜死傷殆盡,損失慘重。

咸豐九年(1859年)

正月二十三日 察哈爾精選的1000官兵赴天津聽候調遣。是年丹丕勒之子格楚克襲茂明安旗多羅貝勒爵位。

咸豐年間

歸化至涼城公路建成通行,全長70公里。

同治元年(1862年)

貢桑襲喀爾喀右翼旗(達爾罕貝勒旗)札薩克多羅達爾罕貝勒爵位。

同治三年(1864年)

伊希其登長子那木海道爾吉襲四子部落旗札薩克多羅達爾罕照日格圖郡王爵位。

同治四年(1865年)

五月三十日 察哈爾1000騎兵被調赴山東軍營差遣。

同治九年(1870年)

七月二十七日 豐鎮城連降10日大雨,居民房屋大半倒塌,直至冬月有許多人流棲街頭,無家可歸。

同治十年(1871年)

夏回民起義軍進入烏盟,向歸綏、多倫淖爾地區進發。

七月十一日 察哈爾都統文盛因病解職,盛京戶部侍郎額勒和布任察哈爾都統。到任前,鑲藍旗蒙古都統慶春代理其職。

十二月 和林格爾廳巡檢陳寶晉編纂的《和林格爾廳志略》成書。

同治十一年(1872年)

四月 肅州回軍進入烏拉特境內,杜格爾派遣侍衛永德率兵進駐喀爾喀右翼旗一帶堵截。

五月十九日 察哈爾商都牧群的850峰駱駝和800匹馬被調往烏里雅蘇台、科布多兩城備用。

是年 清王朝從察哈爾徵兵2000名,由鑲藍旗總管達勒扎帶領,出兵徐州與太平軍殘部作戰。

格楚克襲茂明安旗多羅貝勒,並任烏盟盟長。

光緒二年(1876年)

七月二十九日 午後,豐鎮白毛溝突起羊角風(龍捲風),直入雲際,如塔狀,平地雷聲大作,飛沙走石,塵霧漫天,農田莊稼遭到嚴重毀壞。

光緒三年(1877年)

和林、清水河二廳連續兩年受旱災,各廳開倉放賑,倉谷不敷,饑民餓死眾多。

光緒四年(1878年)

四月 清王朝從察哈爾牧群撥出馬3000匹,調往山西各廳州縣供災民耕作。

光緒六年(1880年)

六月二十三日 涼城岱海灘周圍數百里突降暴雨,平地水深3尺,人畜、房屋、莊稼損失嚴重。

是年 貢桑台吉長子策林道爾吉襲喀爾喀右翼旗札薩克多羅達爾罕貝勒爵位。

在興和城北門外,修建了樂善浮橋。

光緒七年(1881年)

五月三十日 午後,豐鎮城南二十一溝村,聽到風聲從西北而來,勢如萬馬奔騰,瞬間狂風大作,拔起村北百年大楊樹8棵,房頂刮壞很多。是年豐鎮廳理事同知德溥主持總纂《豐鎮廳志》(光緒二十九年)修定成稿,民國五年更名為《豐鎮縣誌書》刊印發行)。

光緒八年(1882年)

山西巡撫張之洞奏請清政府,在大同府的豐鎮廳、朔平府的寧遠廳(今涼城縣)設立豐寧押荒局,押荒招墾,推行「移民實邊」政策。

光緒九年(1883年)

秋清水河東鄉一帶遭冰雹襲擊,冰雹大如雞卵,莊稼被毀殆盡,政府免收賦稅。

是年 清水河廳理事通判文秀總纂的《清水河廳志》成書。

光緒十年(1884年)

豐鎮、清水河、和林、寧遠等廳改屬歸綏道(歸綏道轄7廳)。並改理事通判為撫民通判。

寧遠廳、和林格爾廳、清水河廳設捕盜營(光緒二十八年將捕盜營改組為巡警營,設哨官、哨長等職,配有馬步兵40~50名,各營人數不等,多則100餘人,少則20餘人)。

光緒十一年(1885年)

那木海道爾吉長子拉旺諾日布襲四子部落旗札薩克郡王爵位。

光緒十二年(1886年)

清政府設寧遠驛站,有馬14匹、馬夫5人,例行傳遞公文之事。

光緒十四年(1888年)

朝克寶音圖長子若西斯楞道爾吉襲茂明安旗札薩克一等台吉爵位。

光緒十六年(1890年)

八月 策林道爾吉嗣子云端旺楚克襲喀爾喀右翼旗札薩克多羅達爾罕貝勒爵位。

是年格楚克之侄貢布襲茂明安旗多羅貝勒爵位。

光緒十八年(1892年)

三月初四至初六日 俄國蒙古學學者阿·馬·波茲德涅耶夫從張家口出發,經二道河子、張皋、隆盛庄、永善庄、豐鎮城、巨寶莊等地考察了風土人情。

是年 寧遠、和林、清水河各廳遭受乾旱,餓死者甚多。

光緒二十年(1894年)

四子部落旗札薩克拉旺諾日布任烏盟盟長。

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

豐鎮、寧遠等廳墾民達數萬戶。

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

秋和林廳降暴雨成災。石咀子、下土城、老爺壩各村官道均被洪水沖壞,交通斷阻數月。

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

六月 山西、歸綏各地的義和團拳師們相繼進入豐鎮,散發神拳單,設立神廠,練拳術,招拳徒。

七月 綏遠城駐防騎兵、和林格爾、托克托拳勇500餘人,合剿鐵乞旦溝(今四子王旗境內)教堂。

豐鎮城的義和團聚眾擊毀耶穌教堂兩處,隆盛庄700拳民圍攻七蘇木教堂時,被豐鎮廳撫民同知徐兆豐率隊驅散。

寧遠廳(今涼城)義和團拳勇攻陷舊堂、弓溝沿等教堂,並殺洋教士。

八月 四子部落旗及察哈爾右翼四旗反教會鬥爭爆發,政府嚴旨查辦。

是年 清水河、和林二廳春旱秋凍,顆粒無收,饑民餓死者眾多。

清水河廳渾河石壁橋附近一個村莊,因患炭疽病死亡30多人和近百頭(只)牲畜。

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

四月 八國聯軍侵入察哈爾地區後,派小股部隊到豐鎮一帶騷擾,企圖西犯歸綏,遭到察哈爾鑲藍旗蒙古官兵的開槍阻擊和當地義和團的不斷襲擊,被迫退回。

夏豐鎮地區瘟疫盛行(俗稱傳症),人畜病死甚多。

是年 清政府與八國聯軍簽定了不平等的《辛丑條約》,向各國賠款。察哈爾鑲藍旗、鑲紅旗賠給涼城教堂土地5000公頃,正紅旗從全旗官兵兩年餉銀中撥出1500兩賠款,正黃旗賠給官村(土貴烏拉)教堂土地3333公頃。

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

正月 清政府派貽谷督辦墾務,放墾烏蘭察布、伊克昭二盟和察哈爾蒙地。

二月初二日 清政府免收清水河、寧遠、和林、歸化等42廳州縣受災地區的新舊賦稅。

五月 歸綏督辦蒙旗墾務大臣貽谷由歸綏抵達察哈爾,視察察哈爾右翼四旗墾務。改豐寧押荒局為豐寧墾務局,豐鎮廳設東路墾務公司。

八月十七日 烏盟6旗札薩克台吉聯銜呈文清政府,反對開墾。

是年 和林廳東鄉63村農牧民聯合起來,抵抗清政府欽差大臣貽谷清丈土地。

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

八月初一日 豐鎮創辦郵寄代辦所(宣統三年晉陞為自辦郵政分局)。

是年 清政府在內蒙古西部新設立陶林、武川、興和等直隸廳。各廳設置了巡警營。

興和廳知事陳時雋主持纂修《興和廳志》。

光緒三十年(1904年)

八月 四子部落旗劃地244公頃,抵銀11萬兩給教堂,了結庚子賠款。

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

六月 二十五日在清政府脅迫下,烏盟6旗札薩克勉強聯銜報墾。

是年 各地成立勸學所,主管教育。豐鎮、涼城、興和、清水河等地興辦了一批學校。

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

六月初一日 設立烏盟墾務總局,下設墾務分局,專辦四子王、達爾罕、茂明安3旗的墾務事宜。

是年 巴黎至北京長途汽車拉力賽,以18種汽車約40輛,經庫倫到張家口,途經察哈爾蒙地(今烏盟化德、商都境),這是大規模汽車首次通行烏盟地區。

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

年初 同盟會山西會員弓富魁派楊金中在豐鎮城忻州巷李氈房院內開設「書子房」,建立了同盟會豐鎮秘密聯絡處。

二月 察哈爾蒙古各旗及商都牧群等處風雪過大,又復狂風,被雪成災。清政府撥白銀五萬兩,賑災區。

是年 豐鎮墾務局撤銷,墾務未完事宜由豐鎮廳辦理。豐鎮共放墾土地58 484公頃,徵收押荒銀383 779兩。

宣統元年(1909年)

正月初五日 清政府緩收寧遠、興和、和林格爾、清水河等14廳縣受災地區的新舊賦稅。

宣統二年(1910年)

是年 寧遠廳設電報交換所。

巴彥孟克任察哈爾右翼正黃旗總管,達密凌蘇龍任參領。

宣統三年(1911年)

正月初七日 清政府撥幣銀10 000兩,賑濟察哈爾右翼四旗受災牧戶。

秋 豐鎮廳雙腦包村秀才許登弟,帶領民眾抗稅抗差,並在八蘇木聚眾千餘人舉事,遭清軍鎮壓。

九月初三日 同盟會會員王虎臣在豐鎮廳召集各路「獨立隊」首領計議起義、建立義軍之事。推舉「小狀元」張占魁為義軍首領,王虎臣為軍師。

九月十九日 歸綏陶林同盟會與趙喜泰等部分農民軍聯合陶林廳警佐李昭明起事,響應辛亥革命,發動起義,殺死通判齊世民和巡檢王化源,佔領陶林城。後遭綏遠清軍鎮壓而失敗。

十月二十日 張占魁率隊開進隆盛庄,宣告起義。十二日,率義軍攻克豐鎮城,成立了豐鎮知事公署,推舉同盟會會員朱芝為知事。十七日,大同毅軍進攻豐鎮,王虎臣在撤離戰鬥中壯烈犧牲。

是年 烏蘭察布盟六旗共放地48 867公頃,應徵押荒銀330 581兩(自光緒三十二年起合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富察春兵 的精彩文章:

守陵人後代「捐出」博物館
明朝奴役擾民有多麼的嚴重?

TAG:富察春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