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飲食運動兩不誤,健康迎接老年生活

飲食運動兩不誤,健康迎接老年生活

要吃得雜而優

民諺有雲「雜食長生」。隨著年齡增長,人的食慾漸弱、味覺變差,食物選擇應優質而多樣。中國營養學會老年營養分會提出的「中國老年人平衡膳食寶塔」,將老年人的一日三餐量化為:水至少1200毫升,穀類、薯類及雜豆類200~350克,水果類200~400克,蔬菜類400~500克,蛋類25~50克,魚蝦類、禽類50~100克,畜肉類50克,大豆類及堅果30-50克,奶類及奶製品300克,鹽不超過5克,油20~25克。大家可參考實行。除了選擇多樣的優質食材,還需注意飯菜的色、香、味,以增進食慾。

說到「雜食」,中醫學強調的「五味調和」觀點很值得借鑒。五味,指酸、甘、苦、辛、咸。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腎。食物性味不同,食入後會歸於各自所對應的臟腑,產生不同作用。如果五味有偏,可致五臟之氣失調,引起多種疾病,如多食甜味易生濕而妨礙脾胃,多進鹹味則易傷腎等。

飲食運動兩不誤,健康迎接老年生活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要吃得少而淡

老年人消化吸收功能下降,進食要適度,避免多食過飽,尤其不可暴飲暴食。民諺云:「每餐八成飽,保你身體好。」身體虛弱的老年人可採取一日多餐、餐餐不飽的飲食方法,有專家稱之為「羊吃草」。

年歲漸長,飲食應以清淡為主。一些對長壽老人的飲食調查發現,其主食多是五穀雜糧,副食以蔬菜為主,肥甘厚膩攝入較少。古人說「粥飯為世間第一補人之物」,大米是多數長壽者一輩子的主食。主張素食,不是一概反對葷食,只是葷食應適量。有些人一味強調素食,追求「老來瘦」,導致營養攝取不足,體重下降,影響健康,則不可取。與此同時,還應提倡「淡食」。老年人味覺功能減退,往往因進食無味而變得「口重」,以致五味過濃。提倡淡食,非不吃有滋味的食品,而是指飲食五味不要太過,特別要控制鹽的攝入量。

飲食調養分體質

飲食調養切忌跟風學樣,應根據個人的體質、習慣等進行合理調節。如:氣虛之人宜補氣健脾,常食大棗、扁豆、粳米等,不宜攝苦寒、辛烈之食;陽虛之人宜溫補壯陽,可常食羊肉、韭菜、胡桃、蝦等,不宜食生冷苦寒之品;陰虛之人宜滋補養陰,常食粥、湯、銀耳、鴨等,不宜食辛熱香燥食物;多痰之人宜健脾化痰濕,多食蘿蔔、山楂、冬瓜、赤小豆、萵苣等,不宜肥甘滋膩飲食;陽盛之人宜清瀉內熱,多食芹菜、黃瓜、綠豆、莧菜等,不宜溫熱辛燥等。因人調食,是正確的食養觀念,也是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標誌。當然,身體狀況會因四時變化而不同,隨時令調整飲食也不可忽視。

飲食宜忌應拿捏

老年人飲食有所宜所忌,拿捏得當可趨利避害。

?宜專致暢情,忌郁怒不安食時應安靜專心,心情平和順暢,保持胃氣和降,以利於食物的消化吸收;情緒不暢而食則有礙健康,諺語有「食後不可便怒,怒後不可便食」。

?宜細嚼慢咽,忌進食過快進食時細嚼慢咽可減輕胃腸負擔,促進消化,防止異物吸入。老人防噎很重要,民間有「吃飯如數」之說。

?宜溫熱、熟軟,忌生冷、黏硬老年人咀嚼、消化功能下降,食物應溫軟易消化,以利吸收。

多舒緩鍛煉

?太極拳鍛煉能夠延長足後跟達到最大壓力的時間,有助於增強足跟對身體重量的緩衝能力,使足底中心壓力在額狀軸的擺幅減小,從而增加行動過程中身體的穩定性。另外,太極拳鍛煉對增強老年人的下肢功能,促進老年人步態穩定,提高平衡能力有顯著效果。

?五禽戲由漢代名醫華佗依據中醫學陰陽、五行、臟象、經絡等理論,在總結前人模仿鳥獸動作以鍛煉身體的基礎上創編而成,是世界上第一套醫療保健體操。五禽戲通過模仿虎之威猛、鹿之安適、熊之沉穩、猿之靈巧、鳥之輕捷鍛煉肢體,同時注重內氣運行、意念導引來調整身心。有研究記錄了42名患有代謝綜合征的老年人進行6個月五禽戲鍛煉的相關數據,發現受試者的心血管風險顯著降低,認知功能得到明顯改善。

?八段錦源於宋代,最早有坐勢和立勢之分,具有柔筋健骨、養氣壯力、行氣活血、協調臟腑之功能。從分解動作來看,八段錦包括四肢和軀幹的伸展運動、頭頸的靈活性運動、腰部的節律性運動等,動作柔和緩慢,對老年人來講簡單易學。隨著動作導引,內氣貫通五臟六腑。配合呼吸鍛煉,還可以提高肺活量、改善肺通氣和換氣功能。第二式「左右開弓似射鵰」中的馬步動作,長期習練可以強筋壯骨、增強體質,增強老年人的平衡功能。

飲食運動兩不誤,健康迎接老年生活

《大眾醫學》2018年第10期6-8頁

飲食運動兩不誤,健康迎接老年生活

(當歸 艾蒿 蛤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海中醫藥大學 的精彩文章:

清熱類葯粥之絲瓜粥和海帶粥

TAG:上海中醫藥大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