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動物 > 中國黃海候鳥棲息地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中國黃海候鳥棲息地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新華社巴庫7月5日電(記者李奧 廖冰清)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在7月5日舉行的第43屆世界遺產大會上,審議通過將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該項目成為中國第54處世界遺產。

當天,世界遺產委員會高度肯定了該項目具有的「突出普遍價值」和中國政府採取的保護措施,一致同意將該項目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中國常駐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代表瀋陽說,這次黃(渤)海候鳥棲息地項目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證明了中國致力於保護世界自然遺產的決心,這也是推動「東亞—澳大利西亞」國際候鳥遷飛保護地保護的契機,中方期待該路線其他保護地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自然保護地管理司副司長周志華說,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不但是榮譽,也意味著更多的責任。中方將一如既往地按照公約和世界遺產委員會決議要求,通過科學規劃、嚴格保護、綜合管理,保護好、管理好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這一大自然給予全人類的禮物。

江蘇省鹽城市市長曹路寶表示,中國黃(渤)海濕地是全球典型的潮間帶濕地,這一區域的突出普遍價值在本次會議上得到了認可,更加堅定了當地政府推動濕地保護管理的信心。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認為,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擁有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潮間帶灘涂,是瀕危物種最多、受威脅程度最高的「東亞-澳大利西亞」國際候鳥遷徙路線的中心節點。第一期項目所在的江蘇鹽城黃海濕地有超過680種脊椎動物和500多種無脊椎動物,其中包括415種鳥類,是全球數以百萬遷徙候鳥的停歇地、換羽地和越冬地。

該區域為23種具有國際重要性的鳥類提供棲息地,支撐了17種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物種的生存,包括1種極危物種、5種瀕危物種、5種易危物種。同時,這裡還是世界上最稀有的遷徙候鳥勺嘴鷸、小青腳鷸的存活依賴地,也是中國丹頂鶴的最大越冬地。

來源

新華網客戶端 CCTV4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 的精彩文章:

嚴禁登陸的紐西蘭神秘島嶼
中動協華北環境前線志願者積極推進愛鳥護鳥文明鄉村共建活動

TAG: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