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重建慢乙肝,抗病毒特異性免疫應答,主要參照乙肝DNA和e抗原

重建慢乙肝,抗病毒特異性免疫應答,主要參照乙肝DNA和e抗原

在慢性乙肝自然感染史研究中,母嬰垂直傳播導致的幼年時期感染,約為五歲以下已感染乙肝病毒者,今後發展為乙肝患者的幾率很高。而國內近三千萬慢乙肝者,也多屬於這種類型。

重建慢乙肝,抗病毒特異性免疫應答,主要參照乙肝DNA和e抗原

我們探究其長期攜帶原因,主要可歸納為:第一,乙肝病毒的DNA進入肝細胞核內部和染色體聚合,產生乙肝病毒複製模版,即臨床醫學所稱的CCCDNA。該CCCDNA就是乙肝病毒長期存在與複製的基礎。

第二,我們所稱乙肝免疫耐受期。指的是人體免疫系統多種抗病毒細胞失去抗病毒識別與清除能力,導致患者對乙肝病毒免疫應答不理想,呈現長期的耐受狀態。

乙肝病毒攜帶者所處免疫耐受期,往往與自身免疫功能健全程度有關聯,例如,幼年期由於免疫功能不健全無法自發主動識別體內乙肝病毒,導致長期慢性攜帶。但是,免疫耐受期並非長期穩定無變化。隨著年齡增長、外界環境因素等,乙肝病毒攜帶者的免疫清除期可進入下一個階段,也就是免疫清除期。

國內在慢乙肝防治,主要有兩個方向。第一,長期強效抑制乙肝病毒,並實現徹底清除;第二,建立在打破免疫耐受期,實現慢乙肝修復自身抗病毒特異性免疫應答。通常第一種情況已處於免疫清除期,即免疫系統已展開清除乙肝病毒,抗病毒特異性免疫應答良好。

第二種情況,重建慢乙肝的抗病毒特異性免疫應答,通過抗病毒藥物以及自身的抗病毒免疫應答,實現長期抑制乙肝病毒,並真正清除乙肝病毒複製模版(CCCDNA)。

自身特異性病毒免疫重建修復,主要依據患者的乙肝DNA轉陰以及e抗原消失。(這種情況實現率較高)因此,不少應用抗病毒治療後實現重建與修復,再繼續延長抗病毒療程,已達到臨床停葯標準。標準參照為乙肝DNA與e抗原轉陰,e抗體由陰性轉為陽性。

還可見慢乙肝原本轉氨酶反覆升高,達到臨床停葯標準後,轉氨酶恢復正常水平。通常提示這種發生血清學轉換的慢乙肝,複發率低,病情將長期處於穩定狀態。實現以上前提為,按照醫院指導足夠療程,停葯標準後繼續複查三年;期間若病情變化,及時由醫生調整方案,規範治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番健康 的精彩文章:

乙肝免疫清除期或再活動期,慢乙肝轉肝硬化,比率是顯著升高
乙肝病毒攜帶遠離不良習慣,清淡為主,優質蛋白質為輔

TAG:小番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