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20世紀最偉大的坦克:它拯救了蘇聯 總產量高達84000輛

20世紀最偉大的坦克:它拯救了蘇聯 總產量高達84000輛

鋼鐵洪流,草原騎兵。

縱橫沙場,老兵不死。

作為人類近現代戰爭史上影響最為深遠同時也是戰績最為輝煌的坦克,包括授權其他國家生產在內的累計總產量達到84000輛T-34中型坦克,無疑是二戰時期蘇聯紅軍鋼鐵洪流戰術的登峰造極之作。

首批量產型T-34中型坦克,基於1939年哈爾科夫第183廠所屬莫羅佐夫設計局所提交的設計方案生產而來。

該型設計方案為T-34中型坦克的首批量產型號定製了強大的裝甲防禦,其呈60度角度傾斜布置的45毫米車體首上軋制均質鋼裝甲採用了在當時來說非常先進的"等效裝甲"防禦理念,在水平狀態下來襲的敵方彈道路線上可以提供90毫米厚度的等效裝甲防禦力,這在T34坦克誕生的40年代初完全是首屈一指的強大裝甲防護性能。

:首批定型量產的T-34中型坦克1940年型號,與後續型號T-34中型坦克主要區分於炮塔外形。但其五對負重輪托舉下的系統布置傾斜裝甲車體,卻已經成為了後續諸多T34坦克改型不變的經典。

火力方面,第一批走下生產線的T-34中型坦克1940年型號裝備了一門30.5倍口徑76.2毫米L-11(1938年型)坦克炮。

該型主炮在1000米常規交戰距離上發射BR-350B型風帽穿甲榴彈時,足以擊穿呈90度垂直角度布置的60毫米厚均質鋼裝甲。

到了1941年蘇德戰爭爆發時,最新出廠的1941型T-34中型坦克則全面換裝了威力更加強勁的F-34型41.5倍口徑76毫米坦克炮。該炮相較於原先的L-11型坦克炮身管倍徑更長,有著更高的穿甲深度威力,使用BR-350B型風帽穿甲榴彈可在1000米距離上確保擊穿90度垂直的70毫米厚裝甲。

反觀同時期征戰歐洲馳騁在法國大地上的德軍裝甲師裝備早期型三號與四號坦克,其正面防禦均為垂直布置的30毫米厚裝甲,這就意味著其在T-34坦克的主炮火力面前形同虛設。

:二戰期間身披52輛德軍坦克擊毀戰績的蘇軍頭號坦克王牌拉夫里年科(左一)及其車組,攝於1941年。

其身後的座車即為T-34中型坦克1941年型,明顯有別於1940型的新式F-34型坦克炮炮塔是其顯著外觀特徵。

動力系統方面,T-34中型坦克裝備了一台四衝程V型12缸水冷柴油發動機。

該型發動機物美價廉,設計製造上便於大規模生產。

其所輸出的500匹馬力澎湃發動機功率為T-34坦克的強大機動性提供了可靠保證,充沛甚至盈餘的發動機輸出馬力,更是為後續T-34型號的不斷升級改良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該型發動機自最初的T-34首批型號開始一直沿用至最後的T-34-85末代型號,體重不斷上漲的T-34坦克後期改型卻始終沒有更換過發動機,足見其成功之處與強大可靠的性能。

儘管在火力、機動、防護三大關鍵要素指標上碾壓了同時期所有德軍坦克,但早期型T-34中型坦克卻也並非十全十美。

不可靠的變速箱齒輪、炮塔觀瞄設備的設計缺陷、片面追求傾斜裝甲防護性能而導致的狹窄擁擠戰鬥室環境造成人機功效低下。過於狹小的炮塔內無法容納下專職車長而只能由炮手兼任,既要負責主炮瞄準射擊又要指揮全車戰鬥的炮手經常顧此失彼,整個車組的戰鬥失誤率無形中被一再放大。

:T-34坦克狹窄擁擠的車體底盤內塞滿了彈藥箱,兼任車長一職的苦逼炮手就是戰鬥在這樣的環境里。

只有營連級指揮車才裝備有車際聯絡用無線通訊電台的蘇軍T-34坦克部隊,在1941年德軍巴巴羅薩入侵行動爆發後,立刻因那大毛病沒有卻小毛病纏身的缺陷暴露出嚴重的實戰問題。

車際通訊聯絡間依靠旗語甚至是隔車喊話方式的蘇軍坦克兵訓練不足、實戰經驗匱乏,全數裝備車際聯絡用無線通訊電台的德軍裝甲兵們在征服了整個歐洲後,有著非常嫻熟的戰鬥經驗及完善的戰術布置。

被抑制了單車質量優勢性能的T-34坦克弱點被一再放大,遭到德軍裝甲兵分割包圍後逐個擊破,最終導致了手中握有T-34這張絕對王牌的蘇軍在1941年的整體戰略失敗。

:1941年時的初戰失利多為蘇軍實戰經驗匱乏、戰術布置不當所致,反觀這一時期的德軍士氣高昂、連戰連捷,只要部署得當,德軍有經驗的反坦克小組也可以通過隱蔽側擊的方式消滅掉強大的蘇軍T-34中型坦克。

在莫斯科城下遭遇到了慘痛失敗的德軍,被迫接受戰爭在1942年繼續進行下去的事實。同樣是在這一年,新出廠的改進型1942年型T-34中型坦克再次得到了加強。

:正在裝運火車準備開赴前線的1942年型新T-34坦克。

與前代1941型T-34坦克相比,1942型T-34坦克外觀上的最明顯區分之處便在於其新式六邊形鑄造炮塔,以及改善了前代1941型炮塔上沉重不便開啟一體化艙蓋後的新式圓形獨立炮塔艙蓋,雙炮塔艙蓋開啟樹立之後形狀酷似米老鼠耳朵。

新式的六邊形鑄造炮塔採用了一次性鑄造成型的一體化生產工藝,大幅度縮短了生產一個炮塔所需的工時和成本,這是基於蘇軍以數量取勝的鋼鐵洪流戰術所做出的便於大規模生產改進。

此外該1942型鑄造炮塔的裝甲厚度也進一步上升到53毫米,並帶有32至18度不等的傾斜角度以換取等效裝甲防禦力,遠超德軍同時期主力反裝甲坦克四號F2型坦克的50毫米厚炮塔正面裝甲。

:為了應對蘇軍T34危機的四號F2型坦克是一款倉促投產的應急之作,儘管其所裝備的KWK40型43倍口徑長管75毫米坦克炮足以在常規交戰距離內從正面擊毀T34坦克,但其裝甲防護並無本質加強,不及同時期蘇軍的1942型T-34中型坦克,更無談T-34坦克還有著絕對的數量優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利刃軍事 的精彩文章:

巔峰對決!中國5G和美國太空「6G」到底誰才是未來之星?
印度海軍真尷尬:航母潛艇燒了個遍,最強盾艦也不能倖免

TAG:利刃軍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