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皇帝的「內庫」,從錢罐子裡面話大宋的興衰

皇帝的「內庫」,從錢罐子裡面話大宋的興衰

【本文由蜀山筆俠獨家原創,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抄襲必究!】

在家天下的封建時代,國庫的管理和現在是不一樣的,那個時候除了國庫,還有一個是皇帝的「小金庫」,如果把國庫稱作「外庫」,那麼皇帝的小金庫就稱作「內庫」

別小看這兩個庫,它們的變化決定著王朝的興衰。今天,筆俠就帶大家一起來看看宋朝「內庫」里的秘密。

皇帝的收入是不靠國庫的,他有自己專門的來源,比如山川林澤稅、鹽鐵稅、榷場稅等,只要稍微從裡面摳出一點來,就足夠皇帝使用了。此外還有藩國進貢的物品、抄家籍沒的財產、到周邊國家打劫的東西,都是皇帝的私產。

宋太祖趙匡胤在陸續平定各藩鎮後,並沒有將掠奪來的財富納入自己的私產,而是放在了一個專門的存錢機構。趙匡胤希望用這些亡國之財去干一件大事,就是收復「燕雲十六州」。但是這需要很多的錢,所以趙匡胤從這時就開始存錢。

除此以外,國庫每年的結餘也順理成章地存在了裡面,它實際上就成了國庫的存錢罐,這個機構名字叫——封樁庫

可惜,趙匡胤還沒等到封樁庫的錢足夠收回燕雲十六州,他就離奇暴斃了。

趙光義繼位後,將封樁庫改名為「內藏庫」,開始就慢慢地向「內庫」轉變了。

在國庫充盈的時候,人們才不會惦記內藏庫裡面的錢,內藏庫雖表面還是「國有」,但實際成了皇帝的私產。

但國庫吃緊的時候,情況就不一樣了。到了宋真宗時期,「三冗」現象開始顯現,遼、宋邊境又衝突不斷,軍費激增,國庫相當吃緊,再加上西夏這個小跳蚤不時跳來跳去,讓北宋朝廷壓力山大。

這時,有人想到了內藏庫。可是錢到手了又要吐出去這放在誰身上都不爽,宋真宗雖拿了幾次錢解燃眉之急,但明確警告管財政的三司們以後自己想辦法,甚至嚴令內藏庫的官員們不得將內藏庫的賬目泄露,否則殺頭。

這樣一來,即便有人打內藏庫的主意,只需說沒錢就搞定了。

宋仁宗時期,財政進一步惡化,官員們天天要錢,宋仁宗扛不住壓力,把內藏庫的錢也拿出來用了。

等到宋神宗繼位的時候,內藏庫基本上已經清倉了。這對於一個國家來說是非常危險的,內憂外患不斷,如果財政再崩潰,那就要大禍臨頭了。所以,宋神宗迫不及待地搞改革。

司馬光提出「節流」,就是大家省吃儉用,節省下來的就是錢。如果那樣,豈不成了「民富君窮」了?而且光靠節省能節省幾個銀子?司馬光也夠單純的,火燒眉毛了,還去河裡打水。

王安石提出「開源」,就是多掙錢。不提高收入,難道省吃儉用一輩子?

其實問題的根源很清楚,GDP年年創新高,百姓的賦稅蹭蹭蹭往上漲,可就是沒錢,錢去哪兒了?

當然是中間環節,錢被某些環節吃了。

於是,在宋神宗的支持下,王安石頂著被千夫所指的壓力搞變法。最終,宋朝又有錢了,有錢到什麼程度呢?

打西夏也有錢了,熙河開邊2000餘里,連大遼都不想認這個不爭氣的小弟了;大遼也不趾高氣揚了,紙老虎的本性也暴露了;內藏庫的錢甚至可以用到北宋滅亡,幫助宋徽宗大建延福宮、艮岳,盡情展現這位文藝皇帝的個人情懷。

也正是在宋徽宗的揮霍之下,北宋的「兩庫」被徹底掏空,等到金兵打來的時候,連給將士犒賞的軍資都沒有了。

北宋的滅亡史,就是一部財產的揮霍史,到頭來你才發現:負責賺錢養家的人,才是被罵得最慘的人。

明天繼續……

本文作者《蜀山筆俠》,一個文章會「說話」的歷史作者,專註於不同角度看歷史,探索不一樣的春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蜀山筆俠 的精彩文章:

明朝的「國旗」長啥樣?好像在哪裡見過
專家還原了王昭君的容貌,網友:這麼丑可能嗎?專家:最真實的她

TAG:蜀山筆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