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千古奇書《韜晦術》,刷到就打開讀一遍,可使你獲益良多(2)

千古奇書《韜晦術》,刷到就打開讀一遍,可使你獲益良多(2)

作者,楊慎,明代文學家,詩人,明代三大才子之首。

1524年因得罪明世宗朱厚熜,落難雲南。

路途長江之時,

剛好,一個漁夫和一個山人在江邊喝酒作樂,談笑風生。

楊慎感嘆萬千,於是請人找來紙筆,

寫下了這首著名的《臨江仙》。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其作為《三國演義》的主題曲而名揚天下。

上篇名:千古奇書《韜晦術》,刷到就打開讀一遍,可使你獲益良多(1)

謀晦卷四

若夫天時突變,人事猝興,養晦則難奏膚功,斯即謀晦之時也。

晦以謀成,益見功用,隨匪由正道,卻不失於正,以其用心正也。謀晦當能忍,能忍人所不能忍。始成人所不能成之晦,而成人所不能成之功。

夫事有不可行而又勢在必行,則假借行之勢以明不可行之理,是行而不行矣。破敵謀、挫敵鋒,勇武猛鷙成不如晦之為用。至若萬馬奔騰、千軍圍攻,我困孤城,勇既不敵,力不相侔,惟謀惟晦,可以全功。

晦者忌名也,以名近明,有亢上有悔之虞。負君子之重名,偶行小人之事,斯亦謀晦之道也。己所不欲,拂逆則傷人之情,不若引人入晦,同晦則同欲,無逆意之患矣。人慾不厭,拒之則害生,從之則損己,姑且損己從人,繼而盡攘為己有。居眾所必爭之地,謀晦以全身,謀晦以建功,此又謀晦之大者也。

【譯文】

假如形勢發生了突然變化,人事上也無從應對,養晦在時間上來不及,怎麼辦?

這正是謀「晦」的最好時機。

用智計謀畫「晦」的形成,你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雖然有失去正道的嫌疑,但在大義上卻又不失為正,這是由於內心光明的緣故。

謀晦要能忍耐,能忍常人所不能忍,

才能成就非凡之勢的「晦」,然後方能立下不朽之功績。

如果事情不能去做卻又不得不做,此時,便假借做的名義來闡明不可做的道理,這樣就達到了做而實際不做的目的。

這是《晏子春秋》中的一個故事。齊景公讓養馬人飼養他喜愛的馬,馬突然死了,景公大怒,命人拿刀肢解養馬人。這時,晏嬰在旁邊侍立。手下的人拿了刀上前,晏嬰叫住了他們,問景公說:「堯舜肢解人,是從身體的哪個部位開始的?」景公神色驚慌地四處張望說:「堯舜從不肢解人,肢解人是從我開始的。」於是就不肢解了。景公說:「就把他關進監獄去吧。」晏嬰說:「這麼做的話,他還不知道自己犯的罪大到死啊,我來替您一一羅列他的罪行,讓他伏罪,然後再把他關到監獄去。」景公說:「可以。」晏子對養馬人說:「你的罪名有三個,景公派你養馬,你卻把馬養死了, 這是當死的第一條罪行。弄死的是景公最喜歡的馬, 這是當死的第二條罪行。使景公由於一匹馬的緣由而殺人, 百姓聽了一定會怨恨我的國君, 諸侯聽說一定會輕蔑我國。你弄死了景公的馬, 使君主積怨於百姓, 軍力弱於鄰國, 這是你當死的第三條罪行。現在送到監獄去吧。」景公感慨地嘆道:「 您放了他吧,您放了他吧!不要再損害我的仁愛之心了。」

破壞對手的策略,打擊對方的勢頭,威猛英勇還不如「晦」的成效大。

如果被敵人圍困,論勇也不行,實力又不對稱怎麼辦?

此時只能用「晦」了。

方可保全身心之功。

謀「晦」最不能要響亮的名聲,因為名聲會讓自己暴露在外面,名聲過高也會有無形的影響力,使上位者不安 ,這樣便有上疑有禍的危險。

假如正人君子的名聲在外,並且名望很高,可以偶爾做一件不傷大雅的過錯之事,這也是謀晦的一種手段。

如歷史上蕭何自毀聲譽,以避劉邦的疑心之禍。

不是自己所喜歡的,又不方便拒絕別人的好意,不如引別人入局自己的「晦」的狀態中,請君入甕就會由自己做主,一舉兩得。

人人都是討厭別人不順從自己,回絕就會有禍害發生,兩難之下只要先損害本人來滿足別人。然後忍辱負重就可以把他人全部都佔為己有。

身處人人羨慕的好位置,往上看全是屁股,往下看全是笑臉,左右看全是耳目,不通過謀晦的手段就無法保全自己,更不用說建功立業了,謀晦的行家都是要銘記於心啊。

詐晦卷五

詐雖惡名,亦屬奇謀。孫子曰:「兵不厭詐。」施之於常時,人亦難防。運詐得理,可以成晦焉。

直道長而難行,歧路多而憂亡羊,妙心辨識,曲徑方可通幽。

詐以求生,晦以圖存。非不由直道,直道難行也。操以詐而興,莽以詐得名,詐之為術亦大矣,隨賢人有所不免。厭詐而行實,固君子之本色;昧詐而墮謀,亦取譏於當世。是以君子不喜詐謀,亦不可不識詐之為謀。

人皆喜功而諉過,我則攬過而推功,此亦詐也,卒得功而無過。君臣之間,夫婦之際,盡心焉常有不歡,小詐焉愈更親密,此理甚微,識之者鮮。詐以非易為也,術不精則敗,反受其害,心不忍不成,徒成笑柄。

【譯文】

詭詐雖然有著不好聽的名聲,但卻是可以出奇制勝的法寶。

孫子兵法上說:「兵不厭詐。」就是在平常的時候施展出來,人也是難以防備的。運用詐術只要合理得當,也可以達成「晦」這種狀態。

筆直的路是漫長而難走的,而小路才是抵達終點最快捷、最省力的途徑,不過你要細心察看啊。

用「詐術「來求生存,

用「晦術」來保自己,

這並不是教人不走正道,只能說正道太難走了。

曹操因詐術而興霸業,王莽因為詐術而得到了名聲,詐術作為一種謀略,即使賢能的人也不能免俗。

討厭詐術而老實行事,固然是君子的本色;然而因不識詐術陷入別人的詭計之中,這是要被當世之人所譏笑的。

君子雖然不會喜歡用詐術,但最好也要知道詐術的使用方法。

正所謂「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

人們都喜歡歸功於自己,把過錯推給別人,我卻把過錯攬到身上,把功勞推給別人,這也是一種「詐晦」,雖然有博取名聲之嫌,卻也是功德一件啊。

話說有一個寺廟,因藏有一串佛祖戴過的念珠而出名。念珠的供奉之地只有廟裡的老主持和七個弟子曉得。七個弟子都很有悟性,老主持覺得將來把衣缽傳給他們中的任何一個,都可以光大佛法。不料想那串念珠突然不見了。老主持問七個弟子:「你們誰拿了念珠,只要放回原處,我不追究了,佛祖也不會怪罪。」弟子們都搖頭。七天過去了,念珠依然不知去向。老主持又說:「只要承認了,念珠就歸誰。」但又過去了七天,還是沒人承認。老主持很失望:「自認沒拿佛珠的,你們都下山去吧。。」第二天,六個弟子收拾好東西,長長地舒了口氣,乾乾淨淨地走了。只有一個弟子留下來。老主持問留下的弟子:「念珠呢?」弟子說:「我沒拿。」老主持又問:「你為何要背個偷竊之名?」弟子說:「這幾天我們幾個相互猜疑,有人站出來,其他人才能得到解脫。再說,念珠不見了,佛還在呀。」老主持笑了,從懷裡取出那串念珠戴在這名弟子手上,說:「不但想到自己,更能為他人著想的,你已經得到了佛法的真諦。」

在上下級之間,夫妻之間的關係中,雖用心的相處,但也偶爾會有些不愉快的事情發生,這時使用一點小詐術反而會使關係更親密,這個道理很奇妙,知道的人很少。

例如:愛人的生日會,提前告訴說,因加班可能回不來了,結果不經意間卻來了一個驚喜。

詐晦是不容易做得,技術不行就不要嘗試,如失敗則必受其害,心裡沒有點耐性也不行,否則,畫虎不成反類犬,只能徒增成為別人的笑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天下奇聞啊 的精彩文章:

中國預言書之首《推背圖》60卷之第38象詳解:英法火燒圓明園
古代真有巨人族?墨西哥發現5米巨人遺骸!專家:這些謎團將解開

TAG:天下奇聞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