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秦朝的一段往事告訴你,歷史其實不刻板 | 贈課

秦朝的一段往事告訴你,歷史其實不刻板 | 贈課

關注 中國詩歌網,讓詩歌點亮生活!

(文末驚喜)

人對歷史的認知,只停留在兩個層面上,一個是枯燥的歷史課本,另一個是編造程度較大的古裝劇。

前者讓不少人對歷史產生了畏難的心理,但要是拋開課本去讀正史的話,二十四史、《資治通鑒》,滿篇的文言人讓人讀得又難又累。

後者讓我們長期浸淫在簡單化、輕齡化的「偽歷史」情境之中,比方說商朝的人穿著靚麗的綢緞錦服,宋朝的官員乘著婦女才會坐的轎子,帝後每天忙著宮斗……如果盲目浸淫,必然會給我們帶來負面的影響。

秦朝的一段往事告訴你,歷史其實不刻板 | 贈課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其實,歷史沒有人們以為的那麼高冷,如果說我們的邏輯思維是網,歷史就是織網的工具,這個工具,沒有你以為的那麼複雜,人人都會用。

早在堯舜的時候,人們就知道用歷史鑒往知來、輔助治國的重要性了,那歷史究竟應該怎麼用呢?我們不妨看看這篇享譽古今、極為知名的政論文《諫逐客書》。

這是秦國大臣李斯所寫,當時秦王嬴政聽信讒言,想要驅逐各國客卿,以求「安全」。李斯就寫了這篇公文,呈給秦王。在文章開篇,李斯什麼其他的話都不講,就只說歷史:

秦穆公迎來虞國百里奚等五位能人,遂霸西戎;

秦孝公請來了衛國商鞅,國力大振;

秦惠王信任魏國張儀,「功施到今」;

秦昭王重用同樣是魏國來的范雎,使秦國終成帝業……

我們不知道當年秦王嬴政看完這一段是什麼反應,有沒有冒出一身冷汗,但我們可以確定的是,他一定是認認真真地讀完了這篇公文,並且果斷收回了逐客的命令。

秦朝的一段往事告訴你,歷史其實不刻板 | 贈課

秦始皇陵兵馬俑

但反過來,要是李斯當初說的是:

「我們不能驅逐各國客卿,原因如下,重點原因是xxx,次要原因是xxx,根本原因是xxx……」

這一大段別說我們自己不愛看,恐怕在當時那麼緊張、焦躁的情況下,秦王自己也讀不下去。

把歷史從頭到腳「條分縷析」一遍,固然是好事,但顯然,它不適用於所有的情況,也不能被所有人喜歡。

反而像李斯那樣,用最簡單的方法,從人出發,曆數往事,更能引起人的共鳴。

也許,你該試一試,用新的辦法來重新認識歷史,這塊敲門磚——《楊早·簡說中國人》——就可以為你扣開一扇新的歷史之門。

點擊試聽《楊早·簡說中國人》

楊早帶你學歷史:識人看人、尋找共鳴

中國史漫長而複雜,但我們可以選擇用一個直接明了的方式去理解中國史。想像一下,如果歷史是一座博物館,館裡收藏著幾千年來歷代帝王將相、佛道名流的人像,人像的面容和歷史上記載的一模一樣,還穿著生前的服飾,那這座博物館得有多火爆?恐怕開張第一天門檻就被踏破了。

看歷史長河中舉足輕重、推動過歷史進程的重要人物,感受他們當年或振臂一呼、或氣定神閑、或睥睨天下、或閑雲野鶴的氣質,更重要的是,透過這群人來看一個別開生面的中國史,勾勒上下五千年的中國印象,這就是楊早老師想要在這門課裡帶我們做的事情。

秦朝的一段往事告訴你,歷史其實不刻板 | 贈課

秦朝的一段往事告訴你,歷史其實不刻板 | 贈課

楊早老師在中讀開設的第一門課《楊早·簡說中國史》,特別受讀者歡迎,這些圖是聽課筆記當中的一小部分

人是有共性的,會有同樣的喜好,會犯同樣的錯。

因此,在學習這門課的過程中,你可能還會慢慢發現,孔子、莊子、蘇軾、岳飛、王陽明……這些人並不遙遠。

秦朝的一段往事告訴你,歷史其實不刻板 | 贈課

清聖廟祀典圖考至聖先師孔子像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我們能從他們身上找到自己的性格側面,也能以他們為榜樣,看他們看重什麼、追求什麼、執著什麼、鄙夷什麼。這樣的體驗,不光能樹立我們對歷史的新觀念,同時對我們反觀自我、修身養性,也大有裨益。

曾有人說,讀歷史讓他感覺自己「活了幾千年」。擺脫時間的限制,用「上帝視角」去俯瞰古今人物、世事變遷,這樣的人,如何能不見識廣博、心胸闊大?

讓我們一起從這門課開始,為成為一個更優秀的人而努力。

秦朝的一段往事告訴你,歷史其實不刻板 | 贈課

秦朝的一段往事告訴你,歷史其實不刻板 | 贈課

本期贈送 6 份《楊早·簡說中國人》歷史課!

參與方式很簡單:

轉發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截圖後發送給中國詩歌網後台

小編將從中選出 6位幸運讀者

截止時間下周一(7月8日)中午12:00

喜歡歷史的朋友不要錯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詩歌網 的精彩文章:

2019年春季詩歌觀察 | 霍俊明:「高聳的圓頂很快將沉入暗夜」
漢詩英譯 | 將來的事

TAG:中國詩歌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