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良渚古城遺址申遺成功,中國世界遺產總數達世界第一!它的背後有哪些故事?

良渚古城遺址申遺成功,中國世界遺產總數達世界第一!它的背後有哪些故事?

來源:中新網

7月6日,在亞塞拜然巴庫舉行的第43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世界遺產大會)上,良渚古城遺址獲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至此,中國世界遺產總數已達55處,位居世界第一。

良渚古城遺址位於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在此前的考古發掘中,曾出土過陶器、玉器等珍貴文物。在其神秘的面紗被揭開的同時,其背後的故事也一點一點浮出水面。

一個25歲青年的發現

良渚遺址的發現,與一個25歲的青年有關。那就是施昕更。

資料圖:浙江博物館展出鎮館之寶——「良渚玉琮王」。(中新社資料圖片 王遠 攝)

施昕更出生於1912年,少年時代的求學生涯按部就班。1930年,他進入西湖博物館從事地質礦產工作。

也就是1936年,杭州古盪老和山在建造杭州第一公墓時,出土了一些石器。當年5月底,浙江省立西湖博物館和吳越史地研究會合作對遺址進行試掘。

古盪發現新石器時代末期遺址的消息傳出後,施昕更敏銳地發現,有幾件器物看上去很熟悉,尤其是一種長方形有孔的石斧,他在杭縣北鄉良渚一帶見過。

於是,施昕更回到良渚進行調查。11月3日那天,他在良渚鎮附近棋盤墳的乾涸池底,發現了一兩片「黑色有光的陶片」,這個重大發現令其激動不已。

後來,施昕更主持了對良渚遺址進行正式的田野考古發掘。期間,考古發掘獲得了大量的石器、陶器等實物資料。同時經調查「發現了以良渚鎮為中心的十餘處遺址」。此後,施昕更完成了《良渚——杭縣第二區黑陶文化遺址初步報告》。

其中對以「良渚」作為遺址的定名做了說明:「最新的考古報告都以地名為名……我也來仿效一下,遺址因為都在杭縣良渚鎮附近,名之良渚,也頗適當……」

「良渚文化」說法的由來

不過,當時因為種種原因,考古學者並未採取「良渚文化」的說法。即便是發現者施昕更也曾認為,良渚遺址與山東的龍山文化屬同一文化體系。

良渚文化遺址分布圖。(圖片來自杭州良渚遺址管理區管委會)

但這個看法很快發生了改變。隨著江浙一帶的諸多文物在考古發掘中出土,有學者逐漸意識到良渚應當屬於獨立的文化體系。

1957年,考古學家夏鼐在《浙江新石器時代文物圖象》的序言中指出,良渚等遺址出土的遺物有其獨有特色。

兩年後,1959年,在長江流域規劃辦公室文物考古隊隊長會議上,夏鼐又提出了「太湖沿岸和杭州灣的良渚文化」這一說法。

隨著相關考古工作的推進,更多的實物證據被發現。1987年,浙江餘杭瑤山發現良渚祭壇和貴族墓地;2007年,良渚古城的發現和確認,標誌著良渚遺址進入都邑考古新階段。

此後,2009年—2012年發現和確認良渚古城外郭城;2009年—2015年則發現和確認良渚古城外圍水利系統。

它的形成、發展脈絡,就此逐漸清晰起來。

良渚古城遺址里的智慧

良渚遺址位於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規模、形制都很令人驚嘆。

因良渚遺址命名的良渚文化,距今5300—4300年,持續發展約1000年。良渚文化有發達的犁耕稻作農業和以精美玉器、漆器等為代表的系統化、專業化的手工業。

古城城址區。(圖片來自杭州良渚遺址管理區管委會)

《良渚:神王之國》中寫道,良渚的玉器數量巨大、種類豐富,在中國史前玉器中獨樹一幟,是史前玉文化發展的最高峰。

其中,良渚古城是良渚文化的權力和信仰中心。據《中國青年報》報道,古城的主體結構分為三重,中心為莫角山宮殿區,其外環繞的是城牆和外郭,堆築高度由內而外逐次降低,顯示出明顯的等級差異。

考古學家推算,良渚古城總土方量超過700萬立方米,古城外圍水壩工程總土方量超過288萬立方米,如此浩大的工程需要高度集權、精心規劃、統籌組織、長期營建才能完成,這是良渚社會進入文明階段的重要標誌。

南方多雨,容易形成水患,「排水」十分考驗先民們的智慧。良渚古城外圍還有規模宏大的水利系統,其年代距今約5000年。

從良渚文化高度發達的社會生產力、明顯分化的社會階層、神王合一的權力體系,特別是出現了城市文明等現象分析,可以看出,這一史前文化已具備了早期的國家形態。

良渚遺址為何令世界驚嘆?

良渚遺址的考古發現,無疑給世人帶來了許多驚喜。

對良渚遺址的價值,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王寧遠曾對媒體說,良渚遺址擁有水利系統、分等級墓葬、祭壇、以玉器為代表的禮器,遺存類型豐富、遺址格局完整,成為中華五千年文明史的實證。

莫角山大型建築基址上的柱坑遺迹。(圖片來自杭州良渚遺址管理區管理委員會)

中國考古學會理事長王巍認為,良渚遺址一個墓里往往有上百件隨葬品,還有製作非常精緻的武器——玉鉞,有的短柄鉞上下還有玉質裝飾,顯然是軍事指揮權力的象徵。

他解釋,從良渚遺址墓葬出土的隨葬品、規模宏大的水利工程等來看,反應了良渚文明當時已經有了很高的社會分化程度,以及高超卓越的手工技藝。一些「糧倉」的遺址,也能證明當時稻作農業的發達。

「良渚遺址考古發現的種種證據都能表明,距今五千年左右,長江流域已經進入『古國文明』階段。同時期,中華大地各個區域中,良渚文化的發達程度是具有領先地位的。」王巍解釋。

王巍認為,良渚古城遺址成功申遺,讓全世界了解到我們中華五千年文明並非虛言,而是一個歷史的真實,其意義也正在於此。最後,良渚文化融入了以中原地區為中心的中華文明滾滾洪流之中。

良渚的考古從一開始就不是挖寶。探尋先民智慧、揭開文明的謎團,或許,這才是它的另一重要意義所在。(原標題:成功申遺的背後:良渚古城遺址有哪些故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華輿 的精彩文章:

沒有空調,還有消夏的 108 式!
普京最愛——俄羅斯冰激淋在中國成「網紅」,已入駐北京慶豐包子鋪

TAG:華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