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唐朝最好的科舉詩,開篇引人入勝,最後兩句偉人也愛不釋手

唐朝最好的科舉詩,開篇引人入勝,最後兩句偉人也愛不釋手

唐玄宗天寶十年,即公元751年,大唐王朝的科舉考試正在進行中。來自浙江吳興的考生錢起看了考試的試題——《省試湘靈鼓瑟》,不由得一驚。

以往的科考詩都是什麼歌頌盛世、讚美清明的充滿「正能量」的標題,這次怎麼出了一個如此文藝清新的題目呢?錢起不敢多想了,趕緊構思起來。

什麼是「湘靈鼓瑟」呢?這是一個凄美的神話故事。上古時代,舜有兩位妃子,一個叫娥皇,一個叫女英,舜與她們都很恩愛。後來舜帝南巡,亡故於蒼梧山。妻子因思念丈夫,一路追到洞庭湖。聽聞舜死的噩耗,投水而死。後來她們化為湘水女神,常在湖上鼓瑟。

這個「湘靈鼓瑟」就是從《楚辭》中即有「使湘靈鼓瑟兮,令海若舞馮夷」摘出來的。

考生們陸續交卷了,一個叫陳季的詩中有這樣兩句「一彈新月白,數曲暮山青」,考官讀了,不住頷首讚許,清新淡遠,寫得真是不錯。這時,錢起同學也交卷了。本是坐著的主考老師,看到錢起的詩竟然站了起來,並且連呼「神作也」!「神作也」!唐朝史上最有名的科考詩由此誕生。

《省試湘靈鼓瑟》

善鼓雲和瑟,常聞帝子靈。

馮夷空自舞,楚客不堪聽。

哭調凄金石,清音入杳冥。

蒼梧來怨慕,白芷動芳馨。

流水傳湘浦,悲風過洞庭。

曲中人不見,江上數峰青。

詩的開頭兩句就概括題旨,點出湘水女神鼓瑟的傳說。

接下來寫兩類人聽樂的反應——河神馮夷起舞;楚客心中哀愁。一個「空」字,道破了馮夷並未理解湘靈的哀怨,只有那渡湘江的遊子,才懂得其中的相思。

下面四句,開始著意渲染瑟聲的感染力。從金石為之凄楚,到蒼梧心生怨慕,再到白芷吐露芬芳,詩人展開豐富的想像,無論湘水兩岸,蒼梧之野,洞庭湖上,都瀰漫著瑟音,寫得頗有驚天地,泣鬼神的張力。

九、十句寫湘靈彈奏樂聲飄揚,瑟曲傳過湘水,形成強勁的悲風,飄過八百里洞庭。詩人的目光也隨著湖水遠眺前方,引出全詩的最精彩兩句橫空出世——「曲中人不見,江上數峰青」,這兩句歷來被詩界評為神來之筆。正在盡情描繪樂曲的表現力時,突然在高潮中戛然而止,詩境也從虛幻中拉回現實,湘水女神不見了,只有江水青山。

曲終人散,看到的只有一川江水,數峰青山。畫面明麗爽凈,一切盡在不言中,卻給讀者留下了廣闊的回味空間。

李白也有一首聽音樂的詩——《聽蜀僧濬彈琴》,描繪一位蜀地和尚的高招琴技,比起錢起的《省試湘靈鼓瑟》,更為流暢,緊湊,尾聯「不覺碧山遠,秋雲暗幾重」,也是曲終人遠的意境,是一首非常好的詩。然而,就因為少了「曲中人不見,江上數峰青」的警句,傳唱度遠不如錢起的這首詩。

一首試帖詩,卻寫得婉轉空靈,韻味無窮,不愧為千古應試詩的範本,也成就了錢起在詩壇的大名。據說,一代偉人毛澤東極愛這句「曲中人不見,江上數峰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每天讀宋詞 的精彩文章:

她是最悲情才女,本是貴妃命卻落髮為尼,留下三首詞作,哀婉動人
李商隱寫君王愛情的一首詩,直接說明帝王不如普通人,堪稱經典

TAG:每天讀宋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