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小暑:眼前無長物 窗下有清風

小暑:眼前無長物 窗下有清風

文/金鐘

「倏忽溫風至,因循小暑來」,小暑的「小」,最開始造字時的象形文字是三粒沙子,本義就是細微的沙粒,《說文解字》中解說:「小,物之微也。」「暑」,是炎熱的意思。而「小」和「少」相近,「少」又有稍的意思,所以「小暑」就是天氣剛剛開始炎熱,還沒有到最熱的時候。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記載:「六月節……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小也。」小暑時節,熱氣還算是小的。即便如此,我們已經感覺到這時的風都已經變成了溫的,就像一層層的熱浪席捲過來,再也沒有往日的涼爽了。

無怪乎有好多古人為寫詩「埋怨」此時的熱呢:

萬瓦鱗鱗若火龍,日車不動汗珠融。無因羽翮氛埃外,坐覺蒸炊釜甑中。」

這是南宋陸遊的切身體會。小暑時節,熱得房屋上的鱗鱗瓦片都已經變成了一條條噴著火的青龍,每天即使不動也會有汗piapiapia地往下滾落,無處躲藏,每天都像活在蒸籠里。想一想,古時沒有空調,只有手動的搖扇,那心中也必像著了火一般吧。正是應了那句俗語「小暑大暑,上蒸下煮」。還有說小暑一過,每日都會熱三分,豈不是每日都是煎熬了?

其實小暑來了,也不全是熱浪,還有雷雨。據傳說,小暑這一天,曾經犯了天條被囚禁在離家很遠的一個小島上的小白龍可以回家探母,他思母心切,在雲天間晝夜翻騰,就帶來了暴雨閃電。也有現代詩人寫到「地煮天蒸望雨風,偶得雷暴半圓虹。」偶得風雨時,還是要享受一下清涼的,但如若遇到大風暴雨,還是不要出去的好,可以在家靜心聽雷雨聲了。

小暑時節是人體陽氣最旺盛的時候,這時人心也容易浮躁,受天氣燥熱的影響,也會喜怒不定,會傷脾胃肝臟,使人精神渙散。此時最求心靜,我們所說的「心靜自然涼」便是此理了。

埋怨歸埋怨,古人在心靜這方面做得還是很值得我們借鑒的。

尋一處納涼:「攜杖來追柳外涼,畫橋南畔倚胡床。月明船笛參差起,風定池蓮自在香。」尋著柳蔭,於「萬條垂下綠絲絛」中倚著胡床,愜意地聽著參差的笛聲,享受著美妙的荷花香氣,秦觀自是瀟洒飄逸,竟有著魏晉七賢的風度。

與友人烹茶解暑:「一碗分來百越春,玉溪小暑卻宜人。」在晁補之看來,小暑卻是宜人之時,臨溪而坐,聽流水淙淙,一杯兩盞淡茶,與友人談天說地,正敵它早來熱風急,是一件多麼愜意的事情啊。

聽鳥語聞花香:「薰風慍解引新涼,小暑神清夏日長。斷續蟬聲傳遠樹,呢喃燕語倚雕梁。眠攤薤簟千紋滑,座接花茵一院香。雪藕冰桃情自適,無煩珍重碧筒嘗。」在喬遠炳看來,小暑的溫風正可消除心中的煩惱,倚著雕欄畫柱,聽著斷續的蟬聲與呢喃的燕語,聞著一院的花香,頓覺神清氣爽,心情自然適宜,無須因夏日而煩惱了。

還有那龐鑄的「鳥語竹陰密,雨聲荷葉香」,也是相同的心境,有此,確是「小暑不足畏」了。

心靜自然涼:「卻接良宵坐,明河幾轉流。安禪逢小暑,抱疾入高秋。靜室聞玄理,深山可白頭。朝朝獻林果,亦欲學獼猴。」在小暑的良宵靜靜地打坐,看著月光下流轉的河流,聽著深遠玄妙的道理,體會自然間的禪意,平靜自來,可到白頭——這是李頻的靜。

何以消煩暑,端坐一院中。眼前無長物,窗下有清風。散熱由心靜,涼生為室空。」

有什麼來消除這煩悶的暑熱呢?唯有端坐院中,心中靜便能散去空中熱,就能感受到窗下清風,室內室外自然就涼爽了——這是杜甫的靜。杜甫借著心靜來排遣煩躁,其實,排遣的不僅僅是熱,更是最後一句「此時身自保,難更與人同」中體現的人生的不順意。

在這幾近「背灼炎天光」的小暑時節,尋納涼處,執一柄摺扇,與三兩好友共約烹茶,靜享鳥語花香。真正能夠帶來清涼的不是扇子,不是空調,而是我們內心的靜謐,請保持平心靜氣,你若心靜,清涼自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儒學 的精彩文章:

「從容含玩 沉潛往複」:把生活過成一首詩
國學旅遊:山西 一個沉穩又令人震撼的地方

TAG:騰訊儒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