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距今5300-4300年!良渚古城成功申遺

距今5300-4300年!良渚古城成功申遺

(觀察者網訊)

新華社消息,當地時間7月6日,在亞塞拜然首都巴庫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43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通過決議,將中國世界文化遺產提名項目「良渚古城遺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至此,我國世界遺產總數達到55處,位居世界第一。

見證5300年前的中華歷史

良渚古城遺址位於浙江省杭州市,地處中國東南沿海長江流域天目山東麓河網縱橫的平原地帶,是太湖流域一個早期區域性國家的權力與信仰中心。

良渚文化分布的空間範圍非常廣闊,包括長江下游太湖流域36500平方千米的區域面積。通過科學的測定,良渚文化的年代為距今5300-4300年,持續發展約1000年,屬於新石器時代晚期的考古學文化。良渚文化分布範圍雖然如此之廣,但是它有一個中心地區,那就是位於杭州市餘杭區境內(主要集中在瓶窯鎮和良渚街道)的良渚遺址。良渚遺址是良渚社會的政治、經濟、宗教和文化中心。

世界遺產委員會認為,良渚古城遺址展現了一個存在於中國新石器時代晚期的以稻作農業為經濟支撐、並存在社會分化和統一信仰體系的早期區域性國家形態,印證了長江流域對中國文明起源的傑出貢獻;此外,城址的格局與功能性分區,以及良渚文化和外城台地上的居住遺址分布特徵,都高度體現了該遺產的突出普遍價值。

良渚申遺成功後,澎湃新聞採訪了復旦大學文物與博物館學系教授、曾兩次主持良渚博物院策展的當事人高蒙河。高蒙河教授表示:「國際學術界曾長期認為中華文明只始於距今3500年前後的殷商時期,良渚古城被列入世界遺產,這意味著中國文明起源和國家形成於距今五千年前,終於得到了國際承認。」

中國考古協會會長、故宮博物院原院長張忠培先生生前認為,良渚古城在國內獨一無二,其意義與價值可比殷墟,可稱為「中華第一城」。

83年考古揭開良渚神秘面紗

據良渚遺址官網介紹,1936年,浙江省立西湖博物館的施昕更先生首先在良渚鎮一帶發現並發掘了多處史前遺址。1959年,以良渚遺址為命名地的良渚文化被確認。

1970年代以來,隨著江蘇、上海和浙江取得的一系列接踵而至的重大考古新發現,良渚文化在生業支撐、物質生活、聚落形態、組織結構、等級分化、精神信仰、禮儀制度和文明化進程等方面的內容,大大豐富,從而使其成為3300—2300BC間中國境內最重要的史前考古學文化之一。良渚和瓶窯一帶,更是獨領風騷,反山、瑤山、莫角山、塘山、文家山、卞家山等近300處遺址點,如同一顆顆珍珠陸續浮出地面。

2007年,良渚古城的發現,將散落的珍珠串成了項鏈,一座消逝了4000多年的史前古城初露端倪。隨後,古城的考古發掘和研究不斷深入,它的空間格局、功能分區以及各類遺存的內涵日漸清晰。2010年,古城的外城得到初步確認。2015年,發現和確認古城外圍大型水利系統。這些考古工作不僅大大提升了人們對良渚古城遺址規模、內涵、布局、過程、價值的整體性認識,使其成為良渚文化中遺址點分布最密集、遺存類型最豐富、等級最高、規模最大、結構最複雜的一處核心遺址,而且在布局上顯露出一個經過精心規劃、有著明確功能分區的龐大而完整的、帶有早期國家都城性質的空間形態。

良渚遺址代表了中華文明起源階段稻作農業的最高成就,並經由它所代表的良渚文化對其後五千年的中華文明發展擁有廣泛而深遠的影響,可實證中華文明的發展特徵——多元一體,並真實、完整地保存至今,它是人類文明發展史上具有傑出代表性的東亞地區史前大型聚落遺址。

出土玉器

良渚遺址的核心良渚古城遺址,以反山墓地出土玉器的類型、功能、紋飾與用玉制度,體現了文化特性——禮制的影響。它的出土玉器無論是文化含義還是製作技藝,特別是反山墓地「琮王」所展現的良渚玉器最為經典的紋飾「神人獸面紋」,展現出中國兩河流域農耕文明的信仰特徵。

「玉琮王」是我國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1986年在浙江省餘杭縣反山12號墓出土,出土時,平正地放置在反山第十二號墓墓主關骨的左下方,是一件神聖崇高的玉制禮器,為禮器或財富象徵。

這件玉琮的製作,技術高超,可稱神工鬼斧,是良渚文化玉器的瑰寶。此玉琮通高8.9厘米、上射徑17.1—17.6厘米、下射徑16.5—17.5厘米、孔外徑5厘米、孔內徑3.8厘米。玉琮形體寬闊碩大,紋飾獨特繁縟,為良渚文化玉琮之首。

外圍水利系統

外圍水利系統是良渚古城遺址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良渚古城遺址的地理邊界,它與良渚古城的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為古城的安全與發展提供了必要的保障,在防洪、蓄水、水運、灌溉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與此同時,良渚古城外圍水利系統是中國迄今發現的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遺址,也是世界上迄今發現的最早的堤壩系統之一。它見證了良渚時期較為科學的水利工程技術和強有力的社會組織能力,也改寫了中國與世界的水利史。這一水利系統在壩址選擇、地基處理、壩料選材、填築工藝、結構設計等規劃和工程技術方面,體現了中國早期城市與水利工程的整體規劃能力及其科學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觀察者網 的精彩文章:

這部唐朝反恐片,為什麼可以拍得這麼「硬核」?
太原師範學院回應「女生被扒衣霸凌」

TAG:觀察者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