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詩聖杜甫困頓長安十餘載中最好的一首「求人詩」,且名句極多

詩聖杜甫困頓長安十餘載中最好的一首「求人詩」,且名句極多

唐代是一個詩的天堂,幾乎到了迎往送來無處不能成詩的地步,因此詩歌的題材也大大擴大了。其中一種,和我今天介紹的這首詩有關,即社交類的「求人詩」。

這類詩,最大的特點便是帶有明顯的求人姿態,處理不好,很容易為人詬病,寫的太露,顯出阿諛奉承、貶低自己的寒酸,寫的太傲,又不能被當權者所接受。但其實很多人都寫過「求人詩」,包括詩仙李白、詩聖杜甫等大詩人。今天我們便來介紹杜甫的一首,也是杜甫同類題材中最好的一首。

一、寫作背景

杜甫曾經困頓輾轉十餘年,也寫過許多求人援引的詩篇,而在這些詩中,最好的一篇,當屬下面這首長詩《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這首詩雖然是一首求人引薦的詩篇,但是在詩聖筆下,卻能夠做到不卑不亢,既能將自己胸中鬱積表現出來,又能將自己心緒表露其中,讀來令人精神為之一振。

唐玄宗天寶七年,即公元748年,當時杜甫身在大唐的都城長安,自杜甫24歲科舉考試失敗之後,這已經是第十三個年頭了。當時,韋濟正擔任尚書左丞,其實在這首詩之前,杜甫還曾贈給他另外的兩首,希望能夠得到這位韋左丞的提拔,但是,韋濟雖然很欣賞杜甫的才華,卻沒能給他實際的幫助。

當時已經在長安困頓了三年的杜甫,處處碰壁,有才難伸,有志難成,青年時代那種「驍騰有如此,萬里可橫行」的氣概已經消磨殆盡,當他寫下這首詩的時候,我們可感受到,詩聖杜甫的那種滿腔牢騷和悲泣,在這首詩中噴洒、發泄而出,震人發聵!

全詩雖然很長,但是寫得十分精彩,錄之如下:

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

杜甫

紈袴不餓死,儒冠多誤身。丈人試靜聽,賤子請具陳:

甫昔少年日,早充觀國賓。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賦料揚雄敵,詩看子建親。李邕求識面,王翰願卜鄰。

自謂頗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

此意竟蕭條,行歌非隱淪。騎驢十三載,旅食京華春。

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

主上頃見征,歘然欲求伸。青冥卻垂翅,蹭蹬無縱鱗。

甚愧丈人厚,甚知丈人真。每於百僚上,猥誦佳句新。

竊效貢公喜,難甘原憲貧。焉能心怏怏?只是走踆踆。

今欲東入海,即將西去秦。尚憐終南山,回首清渭濱。

常擬報一飯,況懷辭大臣。白鷗沒浩蕩,萬里誰能馴!

小註:(1)邕[yōng]:本意是被水環繞的都邑,此處是人名;(2)歘[xū],快速;(3)踆[cūn],忽走忽停的樣子;

二、藝術特色

杜甫的這首詩,將自己激憤不平、胸中鬱結和著滿腔血淚,全都表現了出來,寫的如泣如訴、直擊人心。

細細品味全詩,杜甫運用的表現手法,主要是兩種:第一,對比;第二,沉鬱頓挫。在對比中更顯得抑揚頓挫,在抑揚頓挫中對比更加鮮明。可以說,這首詩,是杜甫這種「沉鬱頓挫」風格的最早的一個名篇。

這首詩中的對比,有自己和他人的對比,比如開頭兩句,「紈袴不餓死,儒冠多誤身」,這種強烈的不鳴之感,劈空而下,大有振聾發聵之音。一些不學無術的紈絝子弟,過著花天酒地、紙醉金迷的生活,而像自己這樣有著抱負和理想的正直的讀書人,卻得不到重用,甚至掙扎在餓死的邊緣。這種開門見山的敘述,既是揭示全篇主旨,又是批判當時那個社會賢愚不辨的黑暗。

除了自己與他的對比之外,還有今昔的對比。杜甫在開篇明旨後,便大寫自己少年時的才氣,以對比現在的窮困潦倒。而這一對比,足見杜甫的一腔悲憤,他用了整整24句的篇幅來書寫,當真是抒發的淋漓盡致!

從「甫昔少年日」「再使風俗淳」,寫自己的才學出眾、抱負遠大。寫文章下筆如神,寫詩作賦可以與楊雄、曹植匹敵,而因為自己的博學多才,當時文壇上的領袖李邕、王翰等人爭相與之結交,而自己的政治理想,更是「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當真是躊躇滿志,意氣風發!

然而,從「此意竟蕭條」到「蹭蹬無縱鱗」,卻感情一變,寫自己才大受辱,與前面自己的才氣形成鮮明的對比。杜甫長期混跡都城,卻總是遭到紈絝子弟的白眼,遭到權貴門人的鄙視,甚至連朝廷主持的考試,也是李林甫一手策劃的騙局,這種打擊和對人才的辱沒,對詩人而言,無疑痛苦非常。

所以在這種打擊之下,杜甫再也不能忍受,決定離開。可是,杜甫的心情還是複雜的,他對韋濟表示了感激,「甚愧丈人厚,甚知丈人真」,可是希望的落空又讓他不得不去,可是就這樣離去,又讓詩人覺得可惜,因為自己的理想還未達到,自己還是有些戀戀不捨。

坎坷的人生之路,在杜甫抑揚頓挫的筆下寫來,尤其感人。最終詩人的骨氣還是戰勝了一切,他雖然欲去不忍,可最終還是「白鷗沒浩蕩,萬里誰能馴」,他要飛,要像白鷗那樣引弄萬里波濤!

三、評價

可以說,歷代許多人都對杜甫這篇感情豐富、藝術風格成熟的作品進行了評價,且評價極高。

比如方東樹評價說:「思深意曲,極鳴悲慨」;

浦起龍評價結句說:「一結高絕」;

仇兆鰲評價說:「詞氣磊落,傲睨宇宙,可見公雖困躓之中,英鋒俊彩,未嘗少挫也」。

杜甫年少豪氣勃發,即便是科舉失敗,仍然吟誦出了「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豪邁之句,然而,等作者經過了塵世的磨礪,被現實摧殘之後,雖然志氣不改,但是卻夾雜著苦悶之情。

他雖然表現了十足的不屈服,但是卻對未來表現了前途未卜和無可奈何的嘆息。

這首詩,運用對比和頓挫的藝術手法,句法上駢散結合,一氣呵成,於樸素語言中見感情之真摯,道盡了世態炎涼和杜甫所受的精神打擊,苦悶之情、無奈之意,沁入骨髓,讓人讀來一唱三嘆。

這一切,都代表著杜甫詩歌藝術上的功力日趨成熟,也代表著,抑揚頓挫筆法的杜甫式特色,終將會流傳萬世而不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史話詞風 的精彩文章:

周邦彥「情溢於詞,韻傳字外」的一首少年游,末三句堪稱點睛之筆
「古之傷心人」晏幾道的這首小詞,僅55字卻感人之至、深刻非常

TAG:史話詞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