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對於攝影師而言,「垃圾分類」來得太晚

對於攝影師而言,「垃圾分類」來得太晚

7月1日上海實施了中國有史以來首個垃圾分類管理條例,為什麼上海要開始強制垃圾分類了呢?其中緣由相信大家不難看出。據統計顯示,2018年上海全市每日生活垃圾清運量接近2.6萬噸,年均生活垃圾產生量超過900萬噸,給資源環境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帶來較大壓力。如果用2.5噸卡車來運送,上海每天產生的生活垃圾,所需車輛頭尾銜接便可繞上海內環一圈。

這其實是一個驚人的數字。

如今垃圾問題在世界各地均有體現,許多發達國家早已出台相應的垃圾分類管理措施。嚴謹的德國從上個世紀70年代開始實行垃圾分類政策。日本緊隨其後。

中國人對待垃圾的方式過於粗曠,以至於很多可以二次回收的垃圾或者污染嚴重的垃圾很難得到有效的分類處理。我們製造了垃圾只得歸於城市周邊的填埋場和焚燒廠。這些垃圾的填埋與焚燒對於土地和空氣造成的是不可逆的破壞。

可能我們個人在日常生活中難以體會垃圾日產量2.6萬噸的這樣一個龐大數據。如果用四年來衡量一個人的垃圾產量,你會發現,這個數值遠遠高於預期的值。你會發現實際產生的垃圾比想像中的還要多。

法國攝影師Antoine Repessé從2011年起,開始停止丟棄那些可回收的垃圾。四年後,他拍攝了一組令人震撼的照片,取名「#365 Unpacked」,使人陷入了沉思。在這4年期間,Antoine共積攢了70立方米的垃圾,其中包括1600個牛奶盒,4800個衛生紙紙筒,800千克舊報紙……

《365 Unpacked》Antoine Repessé

然而,這些只是可回收垃圾......

中國因垃圾產生的環境問題也一直是攝影師關注的焦點。早在2010年自由攝影師王久良以一組《垃圾圍城》的作品獲得了年度傑出藝術家金獎。作品中被垃圾所圍的城市正是北京。消費時代的垃圾問題一直圍繞在我們周圍。

《垃圾圍城》王久良

英國攝影師Mandy Barker也展示了香港塑料製品的嚴重問題——如同無情的瘟疫一般污染著海灘。香港飲食業每天產生的52噸泡沫塑料垃圾,這些塑料碎片和塑料顆粒會嚴重污染海灘。

《垃圾海洋》Mandy Barker

在中國,由於資源過度分配造成的垃圾也屢見不鮮。還記得曾經遍布各地的共享單車嗎?曾經的不可一世與現在的慘淡形成對比。仔細回想,雖說這是一場失敗的商業遊戲,但在資源問題上我們付出了代價。

來看這一組攝影作品。

《無處安放》吳國勇

自由攝影師吳國勇的作品《無處安放》體現了還沒得到合理利用的共享單車變成廢品的處境。無論是投放單車的企業還是使用單車的個人,我們都在浪費著資源去製造這些本不必有的垃圾。

不單是中國,美國的環境垃圾問題同樣不容小覷。美國現在面臨著垃圾的難題。根據美國環境保護署的數據,一個美國人平均每天要製造4磅多垃圾。這個量比1960年的數字翻了一倍還多,比西歐國家的平均產量還高50%以上

《7天的垃圾》Gregg Segal

落砂機攝影師Gregg Segal用他的攝影系列「7天的垃圾」展現了這一驚人的數據,照片中他拍下了自己在加利福尼亞的親朋好友鄰居以及陌生人躺在他們一周製造出的垃圾中的樣子。

中國人的垃圾處理方式一直很粗暴。這樣的方式必然會造成難以挽救的環境安全問題。上海出台的垃圾分類政策一開始便遭到一些質疑的聲音。相比於其他國家,中國至少有了垃圾分類體系的雛形。至於成熟與否,應該給它一些時間慢慢成熟化。對於大眾而言,政策能夠驅動人們提高環保意識。我們國家很早就需要這種驅動力。整體而言,垃圾分類政策有些遲到,更期待它在全國或者重點城市的運行。

讀者朋友對此有什麼觀點呢?歡迎在下方留言!

數 碼 文 化

影 像 傳 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數碼攝影 的精彩文章:

4800 萬像素!蔡司三攝——Nokia X71 試用體驗
Cambodia高棉的微笑——柬埔寨遊記

TAG:數碼攝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