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告別痛經,三招艾灸顯奇效

告別痛經,三招艾灸顯奇效

每晚9點與你聊艾灸| 與你說晚安

網友提問:

馮名雨老師,我這兩個月的例假期間,有很嚴重的小肚子疼痛的情況。請問這個情況該怎麼緩解呢?能不能去根呢?

解答分析:

這個屬於是痛經的一種,痛經的話,常見的有三種,分別是經期前疼痛,經期後疼痛和經期中疼痛。這三種情況的原因各不相同,今天咱們來簡單來聊一聊。

痛經的問題,我們總體還是以子宮附近的穴位作為主要的艾灸點。同時,辯證的分析不同人的體質來加減穴位。

【癥狀】 經前痛多屬寒凝;痛在經期多屬氣滯血瘀;痛在經後多屬氣血虛損。我推薦大家艾灸:八髎穴,關元穴,三陰交穴

1、 肝鬱氣滯型

婦女多抑鬱,郁怒傷肝,使肝的疏泄功能失常,致肝鬱氣滯,氣滯則血瘀,瘀滯沖任血行不暢,經時氣血壅滯於胞宮而作痛。具體表現為下腹脹痛,連及胸脅,疼痛拒按,經色紫黑有塊,舌質暗紅有瘀點,脈澀沉。採用疏肝理氣法,加灸太沖穴

2、 寒濕凝滯型

若經期涉水、淋雨、游泳、坐卧濕地或過食生冷食物,寒客沖任,與血搏結,血得寒則凝而不暢,經血流通受阻而腹痛。表現為經前或月經期中下腹冷痛,得熱痛減。月經量少色暗或有血塊,面色青白,舌邊紫暗,脈沉緊。治宜溫經散寒、化瘀止痛法,加灸地機穴

3、 氣血虛弱型

素體虛弱,氣血不足,或大病久病之後,氣血不足或氣血兩虧使得胞脈失於濡養,「不榮則痛」,而使痛經發作。主要表現為經期或行經後下腹隱隱作痛,纏綿不休,按壓下腹則痛減。經色淡紅,量少質稀,面色蒼白或萎黃,舌色淡,脈細弱。治療應補氣養血,和中止痛。加灸脾俞穴,足三里穴

穴點陣圖參考:

八髎穴,

關元穴,

三陰交穴,

太沖穴,

地機穴,

脾俞穴,

足三里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食療養生法 的精彩文章:

身上白色的汗斑,用黃瓜加上它輕鬆去除

TAG:食療養生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