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明代道士製作的酒杯,曾被誤認作茶具,以此杯飲酒,少有不醉之人

明代道士製作的酒杯,曾被誤認作茶具,以此杯飲酒,少有不醉之人

明代道士製作的酒杯,曾被誤認作茶具,以此杯飲酒,少有不醉之人 | 三隻眼文齋

唐詩中一句「葡萄美酒夜光杯」,勾畫出一幅浪漫美麗的場景,讓人不飲自醉。據說玲瓏剔透的夜光杯,是用美玉作原料,經過28道複雜的工序製成。殷紅的葡萄酒傾倒入半透明的玉質酒杯中,在月光映射下,艷光粼粼,給人一種強烈的視覺衝擊。傳說夜光杯還有使葡萄酒變得更香醇的作用,讓人舉杯垂涎,即使不善飲酒之人,也禁不住酩酊大醉而歸。喝醉的人並非痴愛酒,而是對夜光杯這種酒具愛不釋手。在本文中,小編要向大家介紹一件被譽為國寶的酒杯,用它來喝酒,因其美輪美奐的外觀,飲者中必定會「少有不醉之人」。

話說明末清初有一個道士,名叫項聖思(也有人說姓蔣),本是山上修道養心的人,但卻喜歡製作紫砂器具。紫砂,是介於「陶」與「瓷」之間的一種材料,顆粒細小,因其結果緊密、強度和支撐度較大而接近瓷化,用紫砂製作的器具砂質感十分明顯。紫砂泥的主要成份為水雲母,並含有不等量的高嶺土、石英、雲母屑及鐵質等其它成分,因此本色繁多。除去主要的「 朱 、紫、黑、墨綠、團泥」五色外,還有白、烏、黃、松花、榴皮等色,可謂如雲如霞,燒製成器具後,色彩渾然天成,或溫潤儒雅,或熱烈奔放。

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這位明代道士項聖思所製作的一件紫砂杯。可能由於項聖思的主業是「修道」,製作紫砂器具算是他的業餘愛好,所以文獻上對此人的記載可以用「語焉不詳」四個字來概括,只知道他是一位制壺高手,連生卒年月也不明確。項聖思製作的這件紫砂器具,現取名「項聖思紫砂桃形杯」。整個杯體宛若一半從正中心剖開的肥碩仙桃,杯身高7厘米、口徑寬10至10.5厘米;杯體下面的杯托,製作精美古樸,長14.4厘米、寬13.8厘米、高 3.8厘米。

「項聖思紫砂桃形杯」以蒼勁的桃枝老乾作杯耳(杯把),略高出杯麵;三支小足製成桃葉、桃實的樣子;杯體外壁上塑大小老嫩桃葉14片,呈翻轉摺疊之態,線條流暢、栩栩如生。整個桃形杯將枝、葉、果巧妙組合在一起,伸出杯體的枝幹、葉端和小桃恰好處於同一水平面的三個支點上,使杯體的放置十分穩固。杯上有兩句七言詩,署名「聖思」,並有一枚小印,印文為四字陰文「聖思所作」。「項聖思紫砂桃形杯」造型獨特新穎,品位卓爾不凡,足以在傳世的紫砂工藝器具中傲視群雄。

「項聖思紫砂桃形杯」原本是沒有杯托的,清代官員儲南強於市上偶然購得,便一直珍藏。後來,儲先生請近代著名制陶藝人裴石民為這個桃形杯配置了杯托。裴石民在杯托上寫下銘文多達131字,記述了桃形杯的作者及流傳經歷,杯托底部還有一方「石民」篆文印。上世紀50年代初,儲南強先生將桃形杯及杯托捐獻給國家,現藏於南京博物院,為國家一級文物。同時, 儲南強先生還將自己收藏的明代紫砂供春樹癭壺也捐獻出來,現藏於中國歷史博物館。現在,關於「項聖思紫砂桃形杯」的一個頗有爭議的問題出現了:這件紫砂桃形杯的功用究竟是什麼?

以前大多數人按照許多紫砂器具都作茶具使用的慣常思路,認為這是一件飲茶用的水杯。有人評價道士項聖思在桃形杯的製作中,追求的意境是「淡泊平和,超世脫俗」。然而,小編認為「項聖思紫砂桃形杯」不是茶具,而是一件別緻的酒杯。古代文人飲茶其實不著重在「飲」字上,而強調雅緻的「品」字,所以茶杯一般都較小一些。《紅樓夢》里妙玉笑話寶玉飲茶時,就用了這樣一段話:「一杯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飲牛飲騾了」。由此可見,風雅的品茶方式一是杯子要小,二是喝得要少,重在對茶味那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感覺。

小編認為桃形杯是酒杯還有一個實證,杯體上那兩句詩出自唐朝詩人許碏的《醉吟》:「閬苑花前是醉鄉,拈翻王母九霞觴」,詩中所寫明明是把酒言醉的情景。試問誰會把飲酒的詩句刻在茶杯上,給人不倫不類的感覺?因此,「項聖思紫砂桃形杯」一定是酒杯無疑了。當這件雕工細膩、連枝綴葉的紫砂桃形杯注滿美酒,任誰也無法壓抑油然而生的酒興,一定會忍不住喝個酣暢淋漓、醉眠芳草。所以,小編斷定:以此杯飲酒,少有不醉之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隻眼文齋 的精彩文章:

青石板下351件金銀器,國寶超過100件,南宋脫逃統兵官所埋
一張涼席需工匠60人、耗時18個月,雍正嚴禁生產,現已成絕唱

TAG:三隻眼文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