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驢經 溯溪完全攻略

驢經 溯溪完全攻略

炎熱的夏天又到來了,溯溪的旺季也隨之而來,溯溪是登山徒步的一種延伸,在天氣悶熱的季節,在水邊行走,別有一番涼意。溯溪深受廣大戶外愛好者歡迎,今天的驢經欄目就為大家分享溯溪的攻略,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溯溪簡介

所謂溯溪,就是由峽谷溪流的下游向上游,克服地形上的各處障礙,窮水之源而登山之巔的一項探險活動。這原是歐洲阿爾卑斯的一種登山方式,現在已經演變為一種相對獨立的戶外運動。在亞洲地區開展最為普遍的是日本、台灣。

溯溪似乎是為夏日「量體裁衣」的一種玩法,在溯溪過程中,溯行者須藉助一定的裝備、具備一定的技術,去克服諸如急流險灘,深潭飛瀑等許多艱難險阻,充滿了挑戰性。也正是由於地形複雜,不同地形須以不同的裝備和方式行進,因則使得這項活動富於變化而魅力無窮。溯溪活動需要同伴之間的密切配合,體現一種團隊精神,去完成艱難的攀登。

02

溯溪起源

義大利阿爾卑斯山區發展壯大於:日本發揚光大(溯溪王國)

03

溯溪等級

溯溪以高度和行程來區分如下等級:

初級溪谷:一千公尺以下,一天或一天半可以往返,流程起伏不大,適於新手的信心建立與興趣培養,如大屯山區部份溪谷。

中級溪谷:千公尺至二千公尺,二天至三天行程,具相當程度的瀑布、深潭、峽谷地形,頗具困難度且須露宿的行程均稱之。可進一步讓新手了解溯溪的實質意義,如插天山區溪谷。

高級溪谷:二千公尺以上,需四、五天以上行程,有高大瀑布、深潭、峽谷地形,具高難度且須緊急露宿的行程均稱之。須有技術熟練和體能良好者嘗試,如台灣各高山溪谷。

04

溯溪種類

1、以地域研究為主的溯溪:

如調查某山區的所有溪流兼綜合調查其棱脈、溪谷、岩壁和步道及動植物人文生態資源。這種方式可說所有的溪谷都是未知的處女地,更無任何資料可供參考,必須動員很多人,經年累月利用假期逐一探勘方能完成。

2、漫無目的的溯溪:

興趣相投的山友組合隊伍,伴行溯溪,盡興而上,這是目前國內最盛行的方式。

溯溪所需裝備及裝備的選購與保養

05

溯溪裝備

必備裝備:頭盔、溯溪鞋、棉布手套、面紙、坐式弔帶、防寒襪、頭燈、餐具、梨型保險鉤環、護脛、哨子、行動糧等

溯溪的個人則應該準備的裝備以保護性的為主。因為溯溪是登山的一種方式,所以登山裝備必不可少。除此之外還有一些溯溪專用的物品即溯溪鞋、護腿和防水衣物。溯溪鞋為溯溪者必要的裝備,不要使用無阻滑作用的鞋,要使用防水材料的溯溪鞋,既有阻滑效果又不易磨損,選擇上以兩指式抓地力較強為最佳。護腿為防水材料製成,除了一定的防寒性外,又可免於雜草岩石碰傷、擦傷、割傷之慮及防止螞蟥等的叮咬,分為長筒和短筒兩種,長筒除防護小腿外還可護膝。頭盔可用輕便的攀岩頭盔或登山頭盔,國內的工程頭盔也可替代(必須有安全認證標誌),保護頭部免於溪攀滑墜及落石襲擊傷害。當然,能排汗快乾的長袖長褲衣物也不能缺少。

同時,戶外專業人士撰寫的溯溪守則也提醒:一個雙肩背包很重要,背包大小視溯行天數而定,但不宜過大以利於保持重心和高繞鑽行;為防止背包進水,包內須加裝防水袋。其他個人裝備還包括:頭燈、地圖、指北針、高度計、對講機、雨衣、保暖衣物、手套、登山鞋、救生衣、泳鏡、刀、個人藥品等,安全帶、主鎖、八字環、扁帶套等。如果是2日以上活動,還應帶上帳篷或露宿袋、睡袋、睡墊、炊具等露營裝備。

06

溯溪鞋的日常保養方法

1、平時穿著溯溪鞋時不要將腳後跟的固定鞋帶踩在腳板底下,有不少人將溯溪鞋當拖鞋穿,時間一長,鞋子的固定帶就會被踩壞,鞋身也會隨之變形。

2、盡量不要穿著溯溪鞋做激烈運動,像打藍球,踢足球,盡量穿專用的鞋子,再好的溯溪鞋也不能當球鞋用哦。

3、登山出遊時盡量不要往尖石等銳利物上踩;避免長時間將溯溪鞋泡在水裡,或放在烈日暴晒,野營時注意不要讓火烤,以免變色、變形、加速老化。

4、避免與化學物品接觸,如酒精、硫酸,沾上了化學物品或者泡了海水應及時清洗。

5、溯溪鞋髒了以及不穿的時候,要洗乾淨,這樣不僅下一次穿的時候沒有異味,最重要的是,避免細菌繁殖。清洗時注意不要用硬鞋刷用力清洗,最好反覆用水沖洗,然後用抹布擦乾,放通風處晾乾,鞋身掉線或短線應及時縫補。

6、溯溪鞋不穿的時候要放置在蔭涼、乾燥的地方,避免曝露在陽光下,否則會影響材料的柔韌程度,影響其壽命。

7、再次就是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在鞋內放置一些乾燥劑,以保持鞋子常穿常新。

07

溯溪圖

跟登山及徒步穿越類似,溯溪行前也必須準備一份溯溪圖。溯溪圖是根據峽谷溪流的地形特點而繪製的簡單明了的溯行路線特徵圖件,讓溯溪者能有目的的進行各項準備工作。一個溯溪團隊還應該擁有GPS、大比例等高線地形圖、急救藥包、救生毯、主繩、輔繩、岩釘、岩塞、快掛等。

08

溯溪技術要求

除了基本的登山技能,溯溪還要求掌握攀登瀑布等技術,因此單從技術而言,溯溪比登山更為複雜,要求更高。據專業人士介紹,溯溪的技術大致可分為:溯溪圖的判讀,登山技術,具有溯溪特點的技術,即岩石堆穿越、橫移、涉水泳渡、瀑布攀登和爬行高繞等。其中,判讀溯溪圖是溯溪的基本技能,而能夠學會繪製溯溪圖則更使溯溪組織之間多一份交流的寶貴資料。攀登技術的基本要領為三點式攀登,即在攀登時四肢中的三點固定,使身體保持平衡,另一點向上移動。

對一般溯溪者而言,要加強身體素質訓練和溯溪技術鍛煉,能熟練地使用準備好溯溪裝備。在峽谷溪流中多滾石岩塊,且濕滑難行,行走時應看準、踏穩,避免因踩上鬆動岩塊摔倒或被急流衝倒。遇到岩石堆穿越、橫移、涉水或泳渡時,一定要聽從領隊的指示要求。攀登瀑布是溯溪過程中最刺激,也是難度最大的技術。攀登前必須事先觀察好路線,熟記支點,要充分考慮好進退兩難時的解決辦法,不具備嫻熟技術經驗或初學者不要輕易做這種嘗試。遇到瀑布絕壁,其他方法不能實現時,可以考慮爬行高繞的方式前進。即從側面較緩的山坡繞過去,高繞時小心在叢林中迷路,同時避免偏離原路線過遠,並確認好原溪流。

09

溯溪注意事項

1.參加溯溪活動前,應閱讀有關溯溪技術的書和學習各項攀登技術。

2.溯溪活動一定要組隊結伴,切忌單獨進入溪谷中。

3.隊員里有資深經驗者的指導是非常重要的。

4.溯溪活動之前都要做好行前準備計劃,前進路線與臨時撤退方案都要讓每個隊了解。

5.溪谷地形的特色與天氣的變化,都要認真研究清楚,一定要熟練使用地圖的技術。

6.發生意外事件時,不可慌亂,一定要視情況的輕重緩急,決定繼續前進或撤退中止活動,將傷害減低至最小的程度。

7.絕對不可以摸黑趕路,因為溪谷中高低不平,極容易失足受傷。

8.溪谷中理想的宿營地不多,如果傍晚前找不到適合的宿營地,就要及早考慮野地露宿的可能情形。

9.天氣轉壞時,一定要及早考慮可能所去溪流及上游地區的天氣情況,尤其是南方山區及多雨地區,因為有些時候在上游下一點余就可能導致山洪爆發,而山洪爆發是溯溪者所面臨的最大危險。

10.對於行進路線與營地的選擇,都要考慮到溪水上漲的可能,最好能有撤退路線以防萬一。

11.發生意外災難時,可向各地警察派出所報案請求協助。

12.在參加野外活動如登山、溯溪等運動時,溺水是極易發生的傷亡事故。為避免發生溺水事故,涉水過河時的地點應選擇在水最淺(淺於膝蓋以下)並且水流平穩之處,避免在急流及瀑布上游處渡河,以免因不慎滑倒,尚來不及爬起或上岸,就已接近危險地區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8264 的精彩文章:

晒圖,就能區分戶外人
初次徒步,一場開始就無法停下的癮

TAG:82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