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大唐最終能姓「李」,還得感謝一個能人,若不是他早就改名換姓了

大唐最終能姓「李」,還得感謝一個能人,若不是他早就改名換姓了

永淳二年,十二月,李治駕崩於紫微宮貞觀殿,臨終遺詔:「太子李顯於柩前即位,軍國大事有不能裁決者,由天后決定。」四天以後,李顯即位,是為唐中宗,尊武則天為皇太后。

唐中宗李顯登基後,他的母親武媚娘順理成章地榮升為皇太后,肩負輔國之重任。熟悉歷史的朋友都知道,此時的武則天名為輔國,實則大權在握,權傾朝野。在宰相裴炎等人的幫助下,武則天已權傾朝野,外廷的大事小情均由武則天做主,李顯不過是個受擺布的木偶而已。

李顯上位未久,想要讓自己的岳丈韋玄貞擔任宰相,以示對皇后韋氏的恩寵。以裴炎為首的宰相怎會容忍有人瓜分相權呢?於是,他們便仗著武則天的寵信反對李顯,極力阻止韋玄貞成為宰相。李顯年輕氣盛,對裴炎等人說了句氣話:「即便將江山全部送給韋玄貞也未嘗不可,你們憑什麼干涉?」

這句話傳到武太后的耳朵里,武則天勃然大怒,當即廢掉了中宗,將他趕出長安。隨後,武則天乾脆坐上龍椅,接過李唐王朝,稱帝登基,並改國號為周。新君上位,首先要考慮的就是皇儲問題。按照祖制,皇帝通常會優先冊立嫡長子為太子,自夏朝建立後中國已很少出現禪讓,若無改朝換代的情況,皇權通常是一脈相承的,這是最基本的原則。

所以說,武則天應該選武氏後人作皇儲。

不過,中國千百年向來是子承父姓,武媚娘的兒子都隨李治姓李,該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呢?武則天將自己的四兒子李旦改姓武,讓他執掌東宮。武則天的做法倒也算合情合理,不過,武氏宗族卻有人表示不滿。

他們認為:武氏當家做主,江山就是武家的江山,怎麼能由李旦來繼承大統呢?

為此,武則天的兩個侄子在朝廷拉攏大臣幫腔,希望讓姑姑立武氏後人為太子,以鞏固武家的地位。當然,武承嗣和武三思雖然在暗中活動,但是,他們並不敢將這件事拿到檯面上說,畢竟,廢立皇儲是江山社稷最敏感的話題。

在武承嗣和武三思的授意下,擁護武氏的老臣王慶等人集體上表,希望皇上能將武承嗣冊立為太子。對此,武則天問王慶道:「廢立太子是事關天下危亡的大事,愛卿為何讓朕改嗣?」於是,王慶就拿出一套「自古以來未有立異姓為嗣者」的說辭,希望武則天改變心意。

這番話讓武則天幡然醒悟,李旦雖已改姓,但是,一旦自己百年之後讓李旦擺脫了控制,他肯定會恢復李姓,並承認父系血統,武周王朝也就成了笑話。不過,武則天並不打算將皇位傳給武承嗣,她更看好的是武三思。

為了將武三思立為皇儲,武則天召見群臣徵求意見,但是,此時朝廷中的「擁唐派」大臣較多,他們一致反對將武三思立為太子。無奈之下,武則天只好大開殺戒,殺了一大批擁戴李唐的大臣。後來,武則天再徵求大臣們的意見時,文武百官均裝聾作啞,不發表任何看法。

於是,武則天立武三思為皇儲這件事就擱置下來了。

公元698年,狄仁傑覲見武則天,與皇上商討立儲事宜,武則天問道:「狄愛卿,朕想要改立自己的侄子為皇儲,你對此有何看法?」

狄仁傑答道:「陛下與武三思是姑侄關係,與廬陵王是母子關係,哪一種關係更加親近陛下應該心裡有數。陛下若立皇子為太子,等到陛下千秋後就能被供入李唐宗廟,與先帝共享萬年香火。試想,若陛下立侄子為太子,有哪個皇帝想要將自己的姑姑供奉在太廟中呢?」

這番話無疑給武則天潑了一盆冷水,讓她清醒地認識到,哪怕自己活著的時候,有無限的權力,但是,在世人眼中武則天終究是李氏的媳婦,在死後連香火都不配享受,這番折騰又有什麼意義呢?於是,武則天只好將廬陵王召回京城,重新將他立為太子。

至於為何武則天重新讓李顯執掌東宮,而不是此前被立為太子的李旦,筆者認為:這說明武則天已向祖制妥協,並接受了「無嫡立長」的繼承原則。

當然,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神龍政變。神龍元年正月,張柬之、桓彥范、崔玄、敬暉等人聯合右羽林大將軍李多祚發動政變,殺死武則天的男寵張易之、張昌宗兄弟,逼武則天退位。不久,武則天被迫將皇位讓給兒子中宗李顯,復唐國號。

在武則天駕崩之後,大唐皇權也一直歸李氏所有。

最終,武三思竹籃打水一場空,為了鞏固自己所剩不多的權力,他與韋皇后母女、上官婉兒潛通,打算廢掉太子李重俊,將安樂公主擁立為黃太女。不過,李重俊並非受人擺布的昏庸太子,他迅速舉兵,派人殺進武府,將武三思父子及其黨羽盡數格殺。

至此,武氏在朝中的地位一落千丈,武氏宗族成了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

參考資料:

【《資治通鑒》、《舊唐書》、《新唐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江山社 的精彩文章:

大唐最悲情的皇帝,一生都活在母親的陰影當中,至今死因成謎
數字中最神秘的一個數,中外很多傳說都與它有關,至今成未解之謎

TAG:江山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