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有瑕疵,但遮不住中國科幻開拓者的價值

有瑕疵,但遮不住中國科幻開拓者的價值

有瑕疵,但遮不住中國科幻開拓者的價值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當摘下太空服的氧氣面罩,露出那一張張熟悉的同胞面孔;當運送火石的運載車穿越過被冰凍的地標建築,耳畔響起的是極具現實感的安全提示;當看完整部節奏緊湊、細節精湛的科幻電影后,察覺到在西方電影工業已臻成熟的情節套路之下,貫注的卻是極具東方氣質的家國情懷。那一刻,每個中國影迷都難以抑制奪眶而出的眼淚。這無法用任何專業理論和技術參數來支持,它也是一份情懷,內心的激動不僅為這一部科幻電影,也是源於這部作品為整個中國電影工業帶來的突破和提升,它是值得被銘記的時刻,也是行業後來者必須作為標杆的里程碑。

《流浪地球》的疏漏之處顯而易見。劇本架構上,主角們好幾處台詞刻意而且薄弱,不少人物線索單一又倉促,為了抵達最終高潮的情感推力又顯不足;技術層面上,地下城場景借鑒太多同時呆板陳舊,近處細節特效基本合格,卻忽略了遠處宏觀及整體架構的雕琢,濃烈的重工業風格與傳統春節視覺元素有某種不適感,這兩者又與太空艙的簡約科技感太過於混搭以至於令人目眩。

有瑕疵,但遮不住中國科幻開拓者的價值

然而,這些缺點都難以掩蓋《流浪地球》的重要價值。它是第一部可以與全球電影工業正面對話的國產電影。因為,相比起以情緒和思想為主題的文藝電影,以及喜劇、警匪、懸疑等類型電影,科幻電影是集中展示電影技術水平的平台,也是體現各專業領域實力的最好機會。在這些專業技術方面,導演郭帆和創作團隊絲毫沒有表現出後來者的怯場,而是集中火力,以最大的努力實現了各方面的齊頭並進。

首先是劇本的專註與用心,該片的拍攝製作持續了四年時間,而在劇本的打磨上便耗掉了整整三年,郭帆請來原著作者劉慈欣監製全片,大劉卻沒有踏入過片場一步,而是將全部精力花在了該片劇本的科學背景、理論基礎和故事情節的架構之上,為了保證推論嚴密,導演甚至還請來數位航天科學家完成理論背景的邏輯梳理。同時在極寒世界、地下城、太空艙等場景中,通過與國外團隊的充分協作,實現了將科學理論與藝術情懷的自然融合。

儘管作為科幻作品,在具體細節上無法與科學真實完全吻合,但已經成功營造出科幻層面的真實.與此同時,該片以專業而嫻熟的技巧完成了節奏把控和情緒推進,雖然角色們嚴肅或是耍酷的台詞語氣稍顯齣戲,但這卻又與片中的本土元素形成有趣的張力和默契。在此基礎上,祖孫三代的行動和命運有效牽扯著觀者的注意力,情緒從鋪墊、醞釀、升華及被推至高潮一氣呵成,人類努力、地球走向和智能指揮形成多方博弈,以合理的線索和邏輯將片尾吳京的偉大選擇成功地推導出來,加上幾個情緒燃點的烘托,讓整部影片貫穿著情感的完整和自洽。

而在特效方面,創作團隊更是在致敬經典的基礎上,實現了令其他國產片望塵莫及的技術投入與成就。作為科幻電影的後來者,《流浪地球》幾乎無法避開科幻藝術中的那些標誌性場景,吳京與AI智能指揮官Moss的鬥智斗勇,顯然借鑒了《2001太空漫遊》的衝突內核,而與俄羅斯宇航員在太空艙外的抗爭,則是《地心引力》開創的經典段落。

有瑕疵,但遮不住中國科幻開拓者的價值

但這些借鑒和致敬,並沒有消解《流浪地球》的原創性,無論是場景設置上的本土化,與傳統春節有關的視覺要素,還是偶然出現令觀者會心一笑的網路語言,以及成功製造冰雪特效的標誌建築,都為影片建立了統一而持續的美學風格。

除此之外,充滿東方氣質的精神內核更是該片最獨具一格的特質,區別於好萊塢美學中個人英雄、強調自我的套路,《流浪地球》將家國情懷提升到了人類合力拯救地球家園的高度,其中的「飽和式救援」體現了團隊協作的強大力量,對親情和家人的重視,以及甘願為此奉獻出個體生命也凸顯出了東方思維對家庭的獨特定義。而影片最後建立起與前呼應的「希望」,更是為科幻故事注入了人生哲學的思考。

突破之後,也是新的起點。《流浪地球》為中國電影行業樹立起了從專業技術到職業精神的標杆,這也將成為提升行業水平的強大推力,引導著中國電影朝著發展的方向不斷邁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