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乾隆皇帝書畫

乾隆皇帝書畫

著名的「文人」皇帝

他擅書法、好題字

一生寫了上萬幅書法

留下如此多的墨跡

是否也有繪畫傳世

事實上

乾隆皇帝一生所作繪畫

至少有一千四百幅之多

只是鮮為人所提及罷了

乾隆皇帝學習繪畫起點很高。首先,由於生於皇家,他年幼時便可以接觸到當時的文化精英,如叔叔允禧、允祿,西洋畫家郎世寧等。與他們探討畫理、切磋畫藝,繪畫水平自然精進極快。

此外,清宮中盛極一時的書畫收藏,也為乾隆皇帝觀摩臨習歷代名家的繪畫創造了得天獨厚的便利條件。

乾隆皇帝學畫,始自對五代黃筌花鳥畫的學習。黃筌擅繪宮廷園囿中的珍禽異鳥、奇花怪石,畫風華麗精妙,故有「黃家富貴」之說——這正是乾隆皇帝所追求的審美情趣。

但是,由於乾隆皇帝並無很深的繪畫功底,他學院體花鳥畫時,即使作一幅小畫也很吃力。所以,他轉向了注重「古意」,而在寫實功力上可以適當放鬆要求的「文人畫」。

自娛自樂、陶冶性情,是乾隆皇帝作畫的目的。他並不以畫交友,也不用出售,更不作留名畫史之想。這是作畫時最好的一種心態,配以最好的紙、最好的墨、最好的顏料,於無拘無束中筆隨意走,揮寫的是真性情。

此寫柳塘淺草,游鴨泛水,畫法簡拙,但不失厚朴之趣,韻味不俗。與他的書法相比,格調更高些。觀其樹石的皴染,似與當時董邦達、張宗蒼輩為近,蓋耳濡目染,影響較深的緣故。其上璽印累累,所鈐「會心不遠」諸印,可見其自得之狀。在其傳世畫中,確是較好的一件。

《石渠寶笈》著錄此作品原為八開冊頁,今僅見四開。其餘四開未知去向。此水仙四幀,以極佳紙作,或水墨,或雙鉤,或設以淡色,或竟以沒骨,估計是目之所見,心有所感,興之所至,泚毫所作的。構圖雖簡,但造型甚准,最不易者能神閑意定,故有安祥平和之趣,堂皇富貴之態。

圖中以墨摻加赭石,採取勾寫、點染相結合的手法,表現杏樹枝杈在雨雪浸潤後皮色濕重而又粗礫毛糙的質感;在杏花的描寫上,使用燦若朝霞的紅色,突出了其御制詩中所描繪的杏花在澹煙微雨中展露笑顏,不輸梅花的曼妙姿采,疏疏朗朗,絳雲一枝,正所謂「動人春色不須多」。

此圖為紙本水墨,前景畫山石江水邊,巨石上幾株高樹聳立,小船隱於江邊的巨石旁,只露出半個船身,一位老者坐於船頭,神態安然,赤足洗滌;越過霧靄瀰漫的江面,遠景是更加高聳的遠山,山巔一人昂首佇立。畫幅左上有乾隆皇帝自題詩一首:「振衣濯足句誠高,足見太沖興緻豪;千仞之岡澗水,一時陟降豈無勞。乙巳仲春中澣偶仿金鉉濯足圖,戲題以句。御筆」。

乾隆皇帝六下江南,每次必到寒山別墅,可見乾隆對寒山別墅獨愛有加。此幅《寒山別墅》,用筆圓柔婉轉,多中鋒藏鋒,所以少尖利出鋒。在構圖、造型上有拙樸之感無巧媚之美,比較接近於宋人的稚拙純真之美。加之畫作上三段題跋,有一種不徐不疾的雍容大度,非一般能工巧匠所能有所能擁有的氣質。

乾隆皇帝的這幅作品,是他傳世作品中為數不多的寫生繪畫,儘管在一般人看來,他的繪畫技巧確實稍嫌笨拙,但正是這種笨拙、幼稚的筆墨才是他本人的親筆之作。

此作仿趙雍(1289—約1360)寫蘭竹秀石,畫法簡拙,但不失厚朴之趣,韻味不俗。與他的書法相比,格調更高些。觀其坡石的皴染,似與當時董邦達、張宗蒼輩為近,蓋耳濡目染,影響較深的緣故。

此作寫書齋古梅,畫法簡拙,但不失厚朴之趣,韻味不俗。此作有些奇怪的是中央上方的印,通常多見乾隆老爺子蓋在別人的畫上,沒想到在自己的畫上也這麼蓋,還蓋歪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京師書苑 的精彩文章:

王福庵篆書《西泠印社記》線條圓潤,結體勻稱
用古風線條,畫活了無數經典角色!

TAG:京師書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