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遙遠古國的重要文物,出土後驚艷世界,在地震中曾經受到損壞

遙遠古國的重要文物,出土後驚艷世界,在地震中曾經受到損壞

中國歷史不僅是漢民族書寫的,更是各民族之間相互交融的結果。博物館中的文物,除了漢文化的特徵以外,其實也有不少兼具少數民族的。元朝蒙古人的文物、清朝滿族人的文物,恐怕是我們見得最多的少數民族文物。其實,還有許多文物同樣有著異域風情,比如收藏在李家山青銅器博物館的三騎士銅鼓。

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位於雲南省江川縣龍街鎮的李家山古墓群被發掘。這是戰國至東漢初年的墓葬群,也是屬於古滇國的歷史遺存,出土了大量具有地方特點的精美文物。最出名的當屬馳名中外的牛虎銅案,而這件三騎士銅鼓,也是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

其實,在李家山古墓群中出土的大量銅鼓、貯貝器、俑、編鐘中,帶有非常濃郁的滇文化特點,享譽世界,在中國青銅器歷史上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那為什麼這件銅鼓,就有如此的影響力呢?

我們看到,它和普通的銅鼓有著顯著的不同。除了底座、鼓身和鼓面以外,在鼓面之上,還有著三個騎士和一頭牛的雕像。這三位騎士,騎著高大威猛的駿馬,英姿勃勃,氣宇軒昂。他們戴著當時滇國特有的鴨嘴形盔,耳上佩著誇張的大耳環,身上的對襟衫和披肩都真實再現了當年滇國武士的風采。

這三個武士環繞在鼓面的四周,形成了競相追逐,競相比賽的場景。另外還有一頭公牛,增添了趣味,其實也反映出他們從漁獵文明向農耕文明轉變的心路歷程。整件文物做工精美,氣勢磅礴,剛剛出土就驚艷了世界。

這件文物被發現之後,還是有很多專家不理解:鼓面上做成這個樣子,精美倒是精美,問題是將如何敲打呢?要知道,鼓的作用無非是樂器,不管是在禮樂中,或者在戰場上,還是祭祀時,都離不開這個功能。但如果不能敲擊的話,那怎麼能發出聲響呢?

鼓面上有雕像,這是古滇族人的習俗,在出土的大量貯幣器上,就有這樣的造型。鼓面上也有雕像,固然不能按照通常的方式來敲打,但仍然可以在演奏的過程中,自上而下,在銅鼓的正中間有節奏地敲出鼓點。這件文物屬於禮器,平時使用的次數不多,常常還是作為宗廟的祭祀品。

就是這樣一件奇特的藝術品,出土後被專家評為國家一級文物。然而,卻在2018年因為地震而受損。當時,雲南省通海縣發生了兩次5.0級的地震,震區就有2件珍貴文物和18處文物古迹嚴重受損,其中就包括這件三騎士銅鼓。

通過當時的監控視頻可以看出,在地震的過程中,三騎士銅鼓因為受力不均勻,產生了一定的扭力,致使三騎士的戰馬中,有兩匹發生斷裂,從底座脫離。事後清理,這件文物受到了嚴重的損害,目前已經不能展出,只能送給修復專家處理。

儘管這件文物遭遇厄運,但我們相信,它會得到精心地修復,在不遠的將來,依然會像以前一樣,以獨有的方式,訴說那段鮮為人知的歷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珏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詩人和宮女成為筆友,兩首情詩千古流傳,還成就了一段佳話
大臣上書:聽說皇后就要被害死了?皇帝:畜生,你怎麼知道?

TAG:小珏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