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天京事變中的韋昌輝:本是「奉詔勤王」,卻成眾人討伐之對象

天京事變中的韋昌輝:本是「奉詔勤王」,卻成眾人討伐之對象

說起北王韋昌輝,估計大夥印象不是很好,為啥呢?因為他是「天京事變」的劊子手,1856年9月至11月的那場慘案,與其脫不了干係。9月,韋昌輝接到「誅楊密詔」後,率所部3000精銳星夜兼程趕回天京勤王,誅殺楊秀清。完成任務後,韋昌輝開始對東殿在京人馬下手,先是與傅學賢、吉成子等東殿將士戰鬥,後則以「北燕受刑」為名,誘騙東王餘黨前來觀刑,而後將其一網打盡。後來,韋昌輝更加瘋狂,派兵追殺石達開,屠戮翼王府,圍攻天王府,將事變一次次推向高潮。此次事變,太平天國損失2萬餘精銳,具有「代天父傳言」權的楊秀清死於非命,拜上帝教信仰因此崩潰,加速了太平天國滅亡之步伐。

若是單從事變之表面看,韋昌輝確實是一個十惡不赦的大壞蛋,一手釀成「天京事變」此次慘案,讓太平天國由盛轉衰。正因為如此,後世許多人都將北王韋昌輝視為「小人」,是典型的「亂臣賊子」,人人得而誅之。但是,若是仔細了解韋昌輝,仔細觀察「天京事變」之前因後果,也許你會發現事情並非那麼簡單。韋昌輝,太平天國大股東,「毀家紓難」參加金田起義,其注入的巨大資金及其拉攏過來的2000兵馬,為太平天國事業發展作出巨大貢獻。韋昌輝,他也是「天京事變」的受害者,從「奉詔勤王」之忠臣,變成「十惡不赦」之小人。洪秀全可以給楊秀清平反,可以給秦日綱家族巨大利益,可以繼續重用腹黑老司機陳承瑢侄子陳玉成,但就是不能放過韋昌輝及其家族,最後逼迫悍將韋俊投降清朝。

01.韋昌輝其人,及對太平天國之貢獻

韋昌輝,廣西桂平縣人,太平天國元勛,又副軍師,封北王六千歲,位居實力派二把手,地位僅次於楊秀清(蕭、馮兩人死得早)。與廣大參加太平天國運動的貧苦農民不同,韋昌輝家境殷實,是典型的小土豪,上萬畝田產之地租,再加上平時放高利貸,還有縣城之商鋪收入,日子過得相當滋潤。不過,韋昌輝並沒有考取功名,因而深受當地大戶人家鄙視,藍秀才就曾勾結官府以「違制」為由,將其逮捕,後交了300兩銀子才算了事。因此,韋昌輝覺得倍感羞恥,於是決定加入拜上帝教,對抗腐朽沒落的清朝統治,為自己出口惡氣。韋昌輝參加拜上帝教,這絕對是一個巨大的好消息,因為他不但有錢,而且還願意贊助教眾,給集團注入資金。金田起義所需要之武器、錢糧、彈藥等軍用物資,均通過韋家搞定。後來,韋昌輝還將全部家產變賣兌現,所得銀兩全部充入「聖庫」,與教眾一起分享。金田起義時,韋昌輝又拉著全族入伙,共2000餘人,其中還包括後來大名鼎鼎的悍將韋俊。因其貢獻太大,清朝官員曾一度將韋昌輝視為「逆首」,也是有其道理。

02.韋昌輝與楊秀清之間的關係,勢不兩立之對手

本來呢,韋昌輝與楊秀清是井水不犯河水,可以相安無事。可惜,天意捉弄人,韋昌輝是無法避免與楊秀清產生衝突。1851年12月,洪秀全在永安分封建制,封楊秀清為東王九千歲,蕭朝貴為西王八千歲,馮雲山為南王七千歲,韋昌輝為北王六千歲,石達開為翼王五千歲。以上所封之王,俱受東王節制,楊秀清是典型的實力派一把手。此時,韋昌輝是四把手,兩者並沒衝突之必要。可惜,蕭朝貴、馮雲山兩位過早陣亡,韋昌輝一躍而成為僅此於楊秀清之二把手成。此外,楊、韋兩人同為「軍師」,都能掌握政權,矛盾想不激化都難。楊秀清權力慾望強烈,為了震懾韋昌輝,讓其對自己服服帖帖,經常玩「天父下凡」,在大庭廣眾之下公開杖責北王,讓其幾天下不了床。更狠的是,楊秀清小題大做,因小舅子與韋兄爭奪地產,令韋將其兄長五馬分屍,實乃欺人太甚。後來,楊又將天京衛戍權從北殿轉移到東殿,剝奪韋昌輝京師保安大隊長之權力。如此,兩者之間矛盾不斷激化,衝突自然不可避免。

03.韋昌輝與洪秀全、石達開之同盟關係,及其遭到盟友之背叛

楊秀清不但欺負韋昌輝、石達開,甚至連天王洪秀全也不放過,為了兩位宮女,楊玩「天父下凡」,親自到天王府斥責之,還揚言杖責40大板,搞得天王顏面盡失。如此,天王、北王、翼王三人便有了共同敵人,為了維護尊嚴和手中權益,他們結成了「反楊同盟」,共進退。正如李秀成在《自述書》中所言:「東欲專尊,君臣有別,北翼兩人計議誅殺東王,及兄弟三,其餘皆不得多殺」。1856年9月,眼看形式一片大好,洪秀全決定搶先動手,派人送「密詔」給韋昌輝、石達開,讓他們趕緊率兵回京誅殺楊。可惜,韋昌輝幹掉楊秀清後,洪秀全並未在第一時間出來公布詔書,斥責楊秀清大逆不道之罪行,說韋昌輝乃是奉詔勤王。如此,韋昌輝處境就被動了,沒天王詔書,誅楊就是非法,自己就是亂臣賊子,成為大夥攻擊之對象。當時,在京東殿士兵萬餘人,實力碾壓韋昌輝3000兵馬,他豈能不怕,豈能不先下手為強。聽說天京殺戮太多,石達開從湖北武昌帶著張遂謀、曾錦謙等三人回到天京,試圖勸阻韋。可是,石達開下車尹始,立刻劈頭蓋臉責罵韋昌輝,公然站在東王餘黨之立場說話,還將之前說好要誅殺的楊輔清保護起來。如此,韋昌輝就不爽了,他可以容忍石達開遲到,也可以不追究遲到之原因,但不能容忍石達開立場有問題。因為,此時韋昌輝已經很被動,大夥不明真相都在責怪他,說他是亂臣賊子。所以,此時韋昌輝需要的是立場,而不是對與錯;需要的是石達開堅定支持,逼迫洪發布詔書,而不是劈頭蓋臉之責罵。如此,洪、韋、石三人之同盟關係宣告破列,天京事變不可避免擴大化。

04.出於維護拜上帝教信仰需要,韋昌輝註定無法被「原諒」

仔細看「天京事變」之經過,韋昌輝屠殺東殿餘黨是事實,可這並非他本意,他也不想毀掉自己投入巨大資金才建立起來的太平天國。況且弟弟韋俊還被困武昌,胡林翼、李續賓率湘軍主力玩起「鐵桶」戰術,大有切斷城中糧草供應之可能。韋昌輝濫殺,實乃迫不得已,洪秀全、石達開兩位盟友在關鍵時刻靠不住,都想將自己當槍使,不擴大事態,還有別的辦法保全自己嗎?可以說,韋昌輝是被拋棄的孤兒,很無辜,也很無奈。對此,洪秀全心裡有數,但就是不能原諒他,不能優待他族人。後來,洪秀全給楊秀清平反了,弄出個東王升天節,讓大夥代代莫相忘,還將第五子洪天佑過繼給他,承襲東王爵,稱幼東王。但是,韋昌輝卻不能平反,不能原諒,還被稱為「臭蟲」,永世不得翻身。為何如此呢?很簡單,為了維護拜上帝教信仰,為了尋找替罪羊,韋昌輝只能躺槍了。洪秀全是天王,是皇帝,不能有錯;楊秀清是「天父替身」,更不能有錯,他若是有錯,太平天國就沒了統治之合理性,也就沒存在之必要了。所以,錯的只能是韋昌輝,北王是背鍋俠,雖然他有點無辜。

從上文可知,韋昌輝對太平天國貢獻很大,對洪秀全也足夠忠誠,天王有需要,他第一時間出現。不過,韋昌輝謀略不足,在「天京事變」中成了槍手,雖然他誅殺楊秀清有功於天王,可出於維護拜上帝教信仰需要,他只能當背鍋俠了,成為大夥眼中的「大逆不道」之人。就此而言,韋昌輝是內部權力鬥爭之犧牲品,這是他人生之悲哀。各位說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縱橫國史 的精彩文章:

若是清軍入關失敗,退回東北,中國歷史將何去何從?

TAG:縱橫國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