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年一度三伏灸,這幾個穴位最好用!

一年一度三伏灸,這幾個穴位最好用!

為什麼三伏天要做艾灸?

炎炎夏季,特別是三伏天,什麼最旺?

當然是天上的太陽最旺,人體陽氣也到了最旺盛之時。

那麼,此時該用什麼來鼓舞陽氣、調整陰陽?

當然是——地之陽:艾灸

艾之火是純陽之火,古人把太陽稱為天之陽,艾灸稱之為地之陽。

中醫認為:寒則瘀、瘀則凝、凝則堵、堵則造成酸麻脹痛,嚴重些易積成炎症,再嚴重些就會導致肌瘤、囊腫、癌症!

三伏天,在陽氣最旺的夏季,利用天之陽、地之陽、人之陽三重力量,祛除一切寒濕,打通經絡,固本扶陽,此時治療可以最大程度治癒疾病,特別是冬病。

要做三伏灸的朋友,下面的內容請看好了!

保健穴位

足三里(補氣血、健脾胃)

關元穴(補腎壯陽、溫通經絡、理氣和血、補虛益損,補一身之元氣)

神闕穴(溫通元陽、復甦固脫、調和脾胃、益氣養血)

中脘穴(一切脾胃之疾無所不療)

命門穴(昇陽氣補腎虛)

出於保健目的,以上穴位可根據自身需要任選1-2個進行三伏灸。

婦科病取穴

經期怕涼、痛經,總感覺小腹涼涼,宮寒不孕,伴有性冷淡、月經錯後、稀發,經量少,經色暗,腰部冷痛。

取穴:關元、腎俞、三陰交、血海

作用:溫補腎陽,溫宮散寒。

慢性咳嗽

痰多清稀,面色白,舌淡苔白膩,或滑膩苔,或伴有打噴嚏、流清鼻涕,遇冷則咳嗽哮喘加重,怕冷。

主穴:肺俞穴(根據個人癥狀配定喘、中府、腎俞等)

作用:溫肺止咳,化痰平喘。

腹瀉

脾胃虛弱,經常便溏者,或貪涼太過或飲食不潔,導致寒濕或濕熱內生,誘發急性胃腸炎、細菌性痢疾、消化不良等。

取穴:足三里、天樞、神闕、中脘

作用:溫補脾腎,散寒止瀉。

美容養顏

改善眼袋、黑眼圈、眼瞼下垂、皺紋鬆弛、色斑、皮膚萎黃等問題。

取穴:氣海、關元、三陰交、足三里、神闕、中脘。

作用:補足氣血、加速血液循環、陪補陽氣,以達到延緩衰老、青春永駐的目的。

空調病

長期呆在空調房,室內外溫差大,易引發肩頸椎病。頸部正中屬督脈。太陽經主「一身之表」,寒邪入體太陽最先受之。而督脈則主「一身之陽」。

取穴:大椎穴

作用:溫陽利濕。

皮膚問題

夏季是皮膚病成為高發疾病。對於內有濕濁,外受風寒引起的舌苔白膩、怕冷,甚至便溏型蕁麻疹、濕疹等瘙癢性皮膚病可採用艾灸來治療。

取穴:曲池、血海、合谷、患處

作用:疏風止癢,溫陽利濕。

暑濕症

中醫所說的暑濕證,一般不會出現高熱,僅有低熱,常伴有頭痛、身體酸懶、倦怠乏力等癥狀,出汗而熱不退,口乾卻不想喝水,有些還會出現嘔吐或腹瀉等癥狀。

取穴:足三里、陰陵泉、中脘、神闕

作用:溫中散寒,健脾利濕,止嘔止痛。

三伏灸具體操作方法

每伏當天或前後共三天施灸最好。

溫和灸:每穴15分鐘左右。

隔姜灸:每穴3-5壯左右。

疾病輕者:伏前加強一次、入伏後每伏不少於兩次艾灸,伏後加灸一次。

疾病重者:伏前加強兩次、入伏後每階段不少於三次灸,伏後灸兩次,更可選擇連續灸。

每位患者的病情不同,所以艾灸時間、療程、取穴要自己靈活掌握,自己的感受和體會最重要。

三伏灸注意事項

1、艾灸時風扇和空調盡量不開,尤其不要讓冷風扇直接對著艾灸者吹。

2、艾灸後2小時內不要碰涼水、不要吃冷飲、不能洗澡。

3、初學者、出於保健目的,可以自行艾灸。較重的慢性疾病患者,若想徹底達到「冬病夏治」的目的,最好就醫診治、辯證配穴,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三伏灸。

4、艾灸只是治療疾病的一種手段,不能完全替代其他治療,正在服藥的慢性病患者不要盲目減葯、停葯。

5、慎灸人群:正在發燒的病人、肺結核、感染性病、行經期且月經量多的女性、孕婦、嚴重過敏體質、潰破性皮膚病、陰虛火旺、心臟病患者等等。

俗話說「冬練三九,夏練三伏」!三伏天艾灸,為身體補陽氣,扶正氣,輕輕鬆鬆養出好身體!

想做伏前加強灸的朋友,現在可以開始了~

正宗蘄艾條 蘄春 黃金艾條 李時珍五年陳艾條

經絡養生網淘寶小店(手機淘寶搜店鋪名:經絡養生網)

https://paidalajin.taobao.com/

原文來源網路,僅供參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冬瓜文藝 的精彩文章:

什麼性格就得什麼病,病因對照表!看完還真是這麼回事!
驚呀!衰老是一個被灌輸的概念!

TAG:冬瓜文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