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俄潛艇火災14人身亡,潛艇出事為何難救?難度超出一般人想像

俄潛艇火災14人身亡,潛艇出事為何難救?難度超出一般人想像

本月2日,一艘隸屬於俄羅斯北方艦隊的深海核動力潛航器,在北莫爾斯克附近水域發生火災,至少造成14名人員死亡。俄總統隨後在國防部長的陪同下,召開記者會更正出事的不是軍用潛艇,而是科學研究用的「深海潛水器」,據悉該艇於巴倫支海海底發生火災,儘管艇員全力控制火勢,但濃煙與有毒氣體仍造成14人死亡,好在該艇還有足夠操作返航的人力。

眾所周知,一般所謂的「深海潛航器」是指體積較小,續航力與自持力(食物、氧氣攜帶量)有限,作業時必須依靠船舶或母潛艇支援,通常只能搭載一兩人的潛水器。但這次出事的潛艇搭載人員明顯超過14人,所以它並非常見的小型深海潛水器,根據外媒研判,最有可能的是AS-12核動力深海潛艇。據悉,該型潛艇長度約70米,排水量2000噸,可搭載25人,6000米的作業深度遠超一般潛艇。但由於為深潛做了特殊的設計,該艇內部空間狹小,即便有核動力引擎,可作業時還是要靠母艇支援。

事實上,這已經不是俄羅斯第一次發生潛艇事故了。在1968年,蘇聯海軍K-129號潛艇就由於不明原因在太平洋爆炸沉沒,導致83人遇難。而在2000年,俄羅斯K-141庫爾斯克號潛艇,因為艇內魚雷爆炸沉沒,95人當場死亡,23人倖存,但倖存者在耗盡氧氣後,等不到救援同樣遇難,人數共118人。此外在2008年,俄羅斯K-152海豹號潛艇在日本海試航時,發生了艇內有害氣體的外泄事故,造成20人死亡、21人受傷的嚴重後果。

那麼,為什麼潛艇一發生事故就很容易導致全員喪命,同時也很難加以施救呢?從上述的事故中我們不難發現,一部分潛艇出事是因為攜帶的武器彈藥在內部發生了爆炸,往往直接炸開艇殼,讓艇身進水沉沒。還有就是艇員的操作失誤,或潛艇設計瑕疵。特別是潛艇的特殊作業環境大海,一直有著「內太空」的稱號,其環境與適合人類生存的淺水與陸地大不相同,一旦有嚴重的操作失誤,或潛艇設計有問題,出事時往往瞬間就變成重大災難。

而且,海中的環境與一般人想像不同,海底也有起伏的山脈,如果在陌生海域航行,潛艇有可能發生「撞山」的慘劇,最典型的是2005年美國舊金山號潛水艇以20節的速度高速航行,最終撞上一座太平洋海底的山脈,導致艇身嚴重受損,運氣不好就沉沒了。此外,由於海水溫度、鹽度變化而使浮力降低,對行進中的潛艇也很危險。例如在深潛時,突然遇到海水密度急劇變化的「深海斷崖」情況,會使得潛艇浮力大減,急速下沉,一旦下沉時來不及反應,或下沉速度太快,超過艇殼與內部管道的耐壓深度,就可能發生危險。

這些危險當然與水壓有絕對關係,因為海水每增加10米的深度,就會增加1個大氣壓,故一旦潛艇下沉或失事往下沉,超過艇殼耐壓深度,整艘潛艇就會被水壓壓毀,如同氣球爆破般變成碎片。就算潛艇「幸運」沉到海底,海水不夠深沒讓潛艇被壓毀,潛艇內部倖存人員也馬上開始面臨氧氣消耗的問題,必須在一定時間內脫困的情況,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在艇員受困情況下,一般分為可分為自主脫困與救援脫困。自主脫困指潛艇有逃生艙,存活艇員集中於逃生艙後脫離受困艇,但這要求潛艇有該項配備(多數沒有),以及艇身在海床的姿態正確,逃生艙相關發射裝置未受損等。還有一種方式,就是讓被困士兵換上潛水裝,並在救生浮繩標示的位置減壓,慢慢浮上海面,此法理論脫險深度約180米,實際成功脫險案例在60米。

救援脫困的情況就更好理解了,首先必須出動大量飛機、軍艦,偵測到失事潛艇的位置,這點就非常困難,因為潛艇如果靜靜的躺在海床上,沒有引擎、螺旋槳發出的噪音,聲納探測非常困難,必須輔以海底掃描等方式,除非大概知道出事位置,否則如同大海撈針。在發現目標潛艇後,出動救援潛艇也必須在有限時間內,完成與失事潛艇的對接,均衡壓力才能施救,而救援潛艇還需要救援母船的支援,才能完善整個任務。所以這一系列的問題導致一旦潛艇出事,艇員能生還的希望十分渺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精英出鞘 的精彩文章:

伊朗吃軟不吃硬,大批美軍不敢冒進,魯哈尼:互相尊重才談判
又是老套路!以軍借口遭炮擊悍然空襲,結果遭敘軍導彈強力反擊

TAG:精英出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