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辛棄疾信手拈來之作,女人看到了痴心絕對,男人讀懂了鐵血柔腸

辛棄疾信手拈來之作,女人看到了痴心絕對,男人讀懂了鐵血柔腸

宋代詞壇的現象級詞人,蘇東坡和辛棄疾,堪稱雙璧!他們呈現出來的別緻現象,就在於有他們時而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時而柔腸百轉,情致婉約,細膩到李清、朱淑真這些女詞人都難以望其項背。而在這個二元悖謬的作詞風格上,辛棄疾顯然走得更遠。

辛棄疾一生力主抗金,金戈鐵馬,他的標籤先是大將後才是詞人。「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台,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英雄豪邁之氣,壯士暮年之悲,可謂力透紙背,堪與蘇東坡「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相媲美。「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又何其婉轉深情,簡直有幾分李易安的格調了。不過這首《青玉案·元夕》後人解釋不一,也有說看出了婉約,有人讀出了豪邁。

這還不算,辛棄疾似乎決定要將男子豪情與女孩兒家家的柔情玩轉。有一天,他詞性大發,信手拈來似也寫下一首詞。這首詞的上片,似乎專為女子柔情而作,下片卻似乎只有男兒能夠讀懂。然而不論風格如何,將女人的痴心絕對和男人的鐵血柔腸合在一起,這首詞就已絕美。

《鷓鴣天·代人賦》

宋.辛棄疾

撲面征塵去路遙,香篝漸覺水沉銷。山無重數周遭碧,花不知名分外嬌。

人歷歷,馬蕭蕭,旌旗又過小紅橋。愁邊剩有相思句,搖斷吟鞭碧玉梢。

上片似乎是一首清新雋永的羈旅懷人之作,顯得哀怨婉轉;下片又一掃哀切怨亂之音,豪放鏗鏘,金戈鐵馬,男兒豪情,躍然紙上。這真是一首令人稱奇的作品。

詞的上片,婉約風格的懷人之作。撲面的黃土征塵,路途遙遠。香爐中的沉香一點點焚燒殆盡,送別之人和行將遠征之人,四目相對,情難割捨!多麼兒女情長!這時候,辛棄疾還宕開一筆,寫山無重,寫未來行軍中所見的嬌艷欲滴之野花,以此襯托此時分別的辛酸和苦楚。如果這首詞的下片延續上片之風格,至多就是一首哀怨之詞罷了。然而辛棄疾的格調顯然要超出這個藩籬。

詞的下片,風格陡轉!「人歷歷,馬蕭蕭」,借用杜甫《兵車行》言: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可見是言說金戈鐵馬!旌旗招展翻飛。無邊的愁苦早已忘卻,對她的思念留在心中。奮馬揚鞭,由於用力太猛竟甩斷了碧玉梢。搖鞭的細節,令人感受到無窮的力量。

清·陳廷焯《詞則·放歌集》評價此詞說:」信手拈來,自饒姿態,幼安小令諸篇,別有千古。」痴心絕對與鐵血柔腸,就這樣,在辛棄疾的詞中,完美融合,化作永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叨叨不訣 的精彩文章:

高僧題在畫上的妙詩,畫簡單詩卻不凡,僅28字道破人生的輸與贏
三位詩壇大佬3首夏日經典詩,孟浩然美白居易高明,李白一言難盡

TAG:叨叨不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