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蘇軾最高明的一次抄襲,將8首唐詩抄成一首宋詞,卻抄出千古絕唱

蘇軾最高明的一次抄襲,將8首唐詩抄成一首宋詞,卻抄出千古絕唱

大唐文壇能與「風雨」最先掛鉤的人必屬李白,所謂「驚風雨泣鬼神」,一支青蓮劍歌驚起狂風暴雨,一捧陳年舊酒泣零怒鬼教神,李白本就來自天上,也該歸於風雨;而大宋能夠一讓人提及名字便聯起風雨的人,那當然是蘇子瞻。

蘇軾之「風雨」除卻太白那一層,更多了一層跌落:也無風雨也無晴。眾所周知,蘇軾的一生皆穿梭於世俗的風雨和官場的泥濘交織而成的現實之中,每走一步都帶著巨大的苦痛,都需要莫大的勇氣,還記得「烏台詩案」的不堪嗎?

仍在湖州任上的蘇軾被招搖帶走,他十分清楚結局,所以他嘗試了自盡,卻被阻未遂。一位思想強大的詩詞巨人,卻被逼到了這種份兒上,這世間還有什麼意志是擊不垮的?蘇軾在現實里投了降,但在他的語言王國里,他仍是最尊貴的王。

只憑著有心之人的斷章取義,蘇軾就差點被處以極刑,幸得王安石一句「安有盛世而殺才士乎」才免除死罪,改判黃州。在黃州充團練副使的蘇軾終於看開了,看清了權貴的罪惡,看清了隱忍在大宋表面下的暗流涌動,也看淡了人生。在這裡,他寫下「一蓑煙雨任平生」,公然與仕途劃清了界限,與其吸納烏煙瘴氣,何不如拋卻紛紛擾擾,自在清閑地寫幾首好詩好詞?

但不同於以往,這一次蘇軾有了更好的點子,他不再傻兮兮地用自己的文字去批判任何事物,他學聰明了,他想用其他人——不,還需要更遠一點,那就用前朝人的文字去表達自己的想法,於是乎一首通篇抄襲的千古名作出現了。

《南鄉子·集句》

悵望送春懷。漸老逢春能幾回。花滿楚城愁遠別,傷懷。何況清絲急管催。

吟斷望鄉台。萬里歸心獨上來。景物登臨閑始見,徘徊。一寸相思一寸灰。

蘇軾絲毫沒有掩飾自己的剽竊行為,他明確在題目里點明了「集句」,整理句子罷了。那麼他抄的是哪些人的詩句呢?不得不說,蘇軾極為聰明,他不以詩養詩,反而將唐詩抄成了宋詞。全篇中除了「傷懷」與「徘徊」除外,其餘八句皆是信手而得。

上片四句:「悵望送春懷」,來源於杜牧《惜春》一詩第五句,原封一字未動;「漸老逢春能幾回」,來自杜甫《漫興九首》第四首中的第二句,同樣未改一字;「花滿楚城愁遠別」,修改自許渾《竹林寺別友人》一詩,原句為「花滿謝城傷共別」,蘇軾略作修改;「何況清絲急管催」,出自於劉禹錫《洛中送韓七中丞之吳興》第三首第二句,原封一字未動。

下片四句:「吟斷望鄉台」,取自李商隱《晉昌晚歸馬上贈》中的最後一句,未改一字;「萬里歸心獨上來」,來源於許渾《冬日登越王台懷舊》一詩的第二句,未改一字;「景物登臨閑始見」,來自杜牧《八月十二日得替後移居譬溪館,因題長句四韻》一詩第七句,未改一字;「一寸相思一寸灰」,取自李商隱《無題》詩之一,原詩未動。

雖然全詩僅有四字是蘇軾原創,其餘皆抄自他人,但拋開前人作品不談,單從蘇軾信手拈來的功力上看,這首詞仿若己出,堪稱渾然天成,全詞取句之人創作詩歌時的境遇與心態,皆符合蘇軾當下。尤是最後「一寸相思一寸灰」,李商隱原為表思人,而蘇軾這裡則是思鄉,同是深切之心,又何顧言他?

況且,倘若一個人沒有至多的知識庫存,和極高的甄選能力,他又怎能從幾萬句唐詩之中摘出這八句呢?可以說,這首「抄」詞經過蘇軾的心血輝映,獲得了全新的生命力。而這首詞也作為集句作品中的佼佼者,而被廣為傳誦,流傳為千古絕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解憂歷史 的精彩文章:

神秘草原墓共有九層,挖兩層後被叫停,專家:無知,這是九層妖塔
為什麼大禹治水的畫像里都拿著一件「叉子」?用叉子怎麼治水?

TAG:解憂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