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大唐詩人想要當官,求人卻又不好意思,只好面對洞庭湖寫下一詩

大唐詩人想要當官,求人卻又不好意思,只好面對洞庭湖寫下一詩

在大唐的文人圈子中,有許多屢次落榜鬱郁不得志的詩人,像賈島和孟郊,就連著名的大文豪韓愈都曾落榜六次,最重視科舉考試的古代讀書人,在不斷的落榜失意中,得到人生的升華,比如張繼寫了《楓橋夜泊》,成為名傳四海的千古名篇。還有一個詩人,他本來沒有科舉入仕之心,但是後來卻萌生了入仕的想法,不斷的徘徊在出世隱居和入仕科舉的道路上。他就是著名的山水田園詩人孟浩然。

大唐詩人想要當官,求人卻又不好意思,只好面對洞庭湖寫下一詩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孟浩然和王維是好朋友,他們都擅長描寫靜寂的山水,但是不同於王維的年少得意,孟浩然卻是個名副其實的隱居派。年輕人都是狂熱的,懷揣著夢想想要施展一番,報效祖國,科舉入仕,這是句大多數人的奮鬥之路。

大唐詩人想要當官,求人卻又不好意思,只好面對洞庭湖寫下一詩

王維等人都有過這樣的過程,只有孟浩然在本應埋頭苦讀、備戰科舉的年紀,他卻效仿先賢,一頭扎進鹿門山,將種樹養花、品茶垂釣的退休生活,提早了幾十年。本來這種隱居的生活,只要孟浩然願意!他是可以這樣過一輩子的,但是在他這樣雲淡風輕的背後,卻總是有一種矛盾的心理。

大唐詩人想要當官,求人卻又不好意思,只好面對洞庭湖寫下一詩

幾年後,孟浩然路經岳陽,眼見洞庭湖的開闊雄渾,不禁熱血沸騰。寫下了一首著名的拜謁詩: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

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這是孟浩然投贈給張九齡的詩,通過描述面臨煙波浩瀚的洞庭湖欲渡無舟的感嘆以及臨淵而羨魚的情懷而曲折地表達了詩人希望張九齡予以援引之意。詩的前四句寫洞庭湖壯麗的景象和磅礴的氣勢,湖水和天空渾然一體,景象是闊大的。「涵虛」,高空為水所包含,即天倒映在水裡。「混太清」即水天相接。詩人站在湖邊,遠眺湖面的景色,汪洋浩闊,與天相接的洞庭湖,潤澤著岳陽城千家萬戶,容納了無數河流。籠罩在湖上的水汽蒸騰,吞沒了雲、夢二澤,西南風起時,波濤奔騰,湧向東北岸,好像要搖動岳陽城似的。

大唐詩人想要當官,求人卻又不好意思,只好面對洞庭湖寫下一詩

後面四句開始說明寫詩的目的。詩人面對浩浩的湖水,想到自己還是布衣之身,要積極入仕卻沒有人引薦,正如想渡過湖卻沒有船隻一樣。「端居恥聖明」,是說在這個「聖明」的太平盛世,自己還是不甘心長時間隱居的,「恥」字表明了決心。這兩句是正式向張丞相表白心事,說明自己目前雖然是個隱士,但是仍舊懷有出仕求官之心,不過找不到門路。希望對方予以引薦。

大唐詩人想要當官,求人卻又不好意思,只好面對洞庭湖寫下一詩

最後兩句,運用了《淮南子》中「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的典故,說自己坐在湖邊觀看那些垂釣的人,早已產生羨慕之情。「垂釣者」自然指的就是入仕做官的人了,通過羨慕垂釣的人,引出自己想要做官,希望引薦的意願,既給自己留了面子,又表明了自己的意圖。表達委婉,不失體面。不過萌生入仕之心的孟浩然,最終還是只能「徒有羨魚情」了,張丞相雖然心有餘,但還是力不足,沒有幫助到孟浩然。

大唐詩人想要當官,求人卻又不好意思,只好面對洞庭湖寫下一詩

最後,一身才華的孟浩然也終究沒有躲過中年危機,母親日漸年邁,生活捉襟見肘,自己抱負無從施展不說,連最基本的孝道都無法實現了。這可是古代讀書人,最不能忍受的恥辱。遠方與詩歌只能滿足精神上的需求,物質上的貧困仍舊無法填補。孟浩然也走上了科舉考試的老路,不惑之年的孟浩然進京趕考,終究難逃落榜的命運,即使他有好朋友王維、張九齡的引薦,最終還是以布衣之身,終老於漢江之濱,終年五十二歲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