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歷史不會忘記它們,那些年那些研製失敗的國產戰機,外形似曾相識

歷史不會忘記它們,那些年那些研製失敗的國產戰機,外形似曾相識

在我國航空工業的歷史上,除了殲5、殲6、殲7、殲8、殲10、殲11、殲15、殲16、殲20這些大家耳熟能詳的戰機之外,還有一些未曾研製成功的失敗項目。比如上個世紀70年代的二號任務,從外形上看,它像是飛豹和梟龍戰機的結合體,採用了邊條翼設計,上單翼、有翼尖掛架,能夠短距起降,強調機動性,這些指標在那個年代十分先進。

而更早的三號任務外形更加科幻,外傾雙垂尾、無尾三角翼、雙發重型戰機布局,最大平飛速度3馬赫,升限30000米,配合大型機載雷達和中距攔截空空導彈,這一切看起來都像是中國版的米格25。

更不可思議的則是四號任務,它是中國的垂直起降戰鬥機。在殲6的基礎上,加掛四台升力風扇,起飛後拋棄,恢復戰機的機動性,這一設計雖然在今天看來完全行不通,但是在那個年代,是中國戰機實現垂直起降的唯一辦法。而四號任務的四個升力風扇,和今天的四軸無人機異曲同工,可謂是一種天才想像了。

中國的戰機,比如殲10、殲20都採用鴨翼布局,也叫抬式布局,其原因,一方面是因為咱們的發動機不行,不得不利用複雜的氣動布局來彌補。另一方面,則是咱們在鴨翼布局研究功底十分深厚,毫不誇張的說,咱們是世界上對鴨翼布局研究最早最深,成果最多的國家,超過法國,而這個著名的751任務就是見證。順便說一句,當年咱們還曾研製鴨翼布局的短距起降運輸機。

強5的後繼機強6,是南昌陸孝彭的作品。該機看起來似乎是F16和米格23的結合品,機頭像F-16,機身和機尾像米格-23,裝備一台渦扇6發動機,還採用了當時最先進的變後掠翼。然而就是這個複雜的變後掠翼,導致強6項目的研製遇到極大的困難,再加上渦扇6發動機的問題,最終不得不下馬。

沈飛的殲13,又一個中國版的F-16,然而該機除了外形之外,各種設計指標極其保守,最終被宋文驄以一個殲10模型用十幾分鐘的時間全面推翻,改寫了中國三代機和四代機的歷史,這算時中國航空史上因為步子邁得太小而失敗的案例。值得一提的是,殲13後來又全部推倒重來,設計了外形完全不一樣,有點類似IDF戰機的殲13艦載版,但是最終也不了了之。

殲9是中國氣動布局方案最多的戰鬥機,據說各種風洞模型做了幾百個,將全世界就所有可能的布局都測試個遍,這也促成成飛成為世界氣動布局研究最為身後的單位之一。而殲9其中一個方面,非常類似後來的殲10,而這個方案出現的時間,比以色列的獅式戰機早得多,所以那些鼓吹殲10是仿製獅式戰機的人,可以歇歇了。

而殲9除了前面說的J01,也就是雙二五方案之外,還有一個雙二六重型機方案,看起來三號任務、以及今天的殲20有點神似。一款戰機的研製,從來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它的背後,是航空工業幾十年默默無聞的預先研究和付出,才會有後來的一飛衝天,而這些研製失敗的飛機,也並非完全無用,它們的很多研究成果,後來出現在殲10、梟龍、殲20等戰機身上,為我國航空工業的騰飛做出了特殊的貢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鐵翼蒼穹 的精彩文章:

印度驅逐艦著火,大火燒了足足2個小時,自比中國055大驅
非洲老鐵終於開上了高達,迦納士兵滿身瓦坎達黑科技

TAG:鐵翼蒼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