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82年前的今天,日軍發動七七事變,出兵盧溝橋,炮轟宛平城

82年前的今天,日軍發動七七事變,出兵盧溝橋,炮轟宛平城

1937年7月7日下午,日本華北駐屯軍第1聯隊第3大隊第8中隊大隊長清水節郎率領部下,荷槍實彈的開往回龍廟到大瓦窯之間的地區,這裡緊靠由中國軍隊第29軍駐守的盧溝橋。晚上7時30分,日軍開始了所謂的演習。22時40分,清水節郎向中國駐軍提出交涉,內容是:有一名叫做志村菊次郎的日本士兵失蹤了,演習地帶還傳來槍聲,懷疑失蹤士兵以及槍聲與盧溝橋駐軍有關,要求進入宛平城全城搜查。

面對日軍的交涉要求,駐紮盧溝橋的中國第29軍第37師第110旅第219團嚴詞拒絕。拒絕理由有二,一是此時中國士兵都在睡覺,不可能向日軍演習地帶開槍。二是此時已是深夜,全城百姓都在休息,日軍若搜城必然擾民。面對中國第29軍的拒絕,日軍採取了兩方面的部署,一方面,在24點,日本駐北平特務機關長松井太久郎給中國冀察當局打電話,說明中國軍人向日軍開槍,開槍的中國士兵和失蹤的士兵都進入了宛平城,要求即刻進城搜查。另一方面附近大量的日本軍隊向盧溝橋集結,各種軍用物資要麼已經運到日軍駐地,要麼就是在運往日軍駐地的路上。

冀察當局為了防止事態擴大,按照日本的要求,同意派遣特派員前往盧溝橋協助調查。事實上,所謂的日軍失蹤士兵早已經回到了日本軍營,也許他只是去旁邊的飯館吃了一頓霸王餐。可是日軍卻引而不報,依然要求搜查宛平城。冀察當局派遣的協同調查員還沒有到,日軍就開始了攻城。7月8日凌晨5點,日軍突然炮轟宛平城,城內一片火海。中國第29軍軍長宋哲元立即給前線官兵下發死命令:「確保盧溝橋和宛平城」,「應與橋共存亡,不得後退。」守衛盧溝橋和宛平城的第219團在團長吉星文的指揮下奮起抗戰。

日軍挑起七七事變,開始了全面侵華戰爭,在中國引起強烈反響。7月8日,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通電全國,發出告全國同胞書,呼籲:「平津危急!華北危急!中華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實行抗戰,才是我們的出路!」並提出「不讓日本帝國主義佔領中國寸土」、「為保衛國土流最後一滴血」的戰鬥口號。蔣介石也隨後提出「不屈服,不擴大」和「不求戰,必抗戰」的方針,他還致電宋哲元(第29軍軍長)、秦德純(北平市市長)等人"宛平城應固守勿退」,「盧溝橋、長辛店萬不可失守」。

7月17日,蔣介石在廬山發表談話,指出「盧溝橋事變已到了退讓的最後關頭」,「再沒有妥協的機會,如果放棄尺寸土地與主權,便是中華民族的千古罪人。」對於在盧溝橋戰鬥中英勇抗敵的29軍,全國各界報以熱烈的聲援,各種物資和戰備源源不斷的運往宛平城。

事實上,日軍發動侵華戰爭是一種必然,需要的只是一個契機。早在1931年9月18日,日軍挑起九一八事變,佔領中國東北,炮製了偽「滿洲國傀儡政權」。佔領東北後,又陰謀策動「華北自治」。1936年6月,日本天皇批准了新的《帝國國防方針》及《用兵綱領》,公然宣稱要實現控制東亞大陸和西太平洋,最後稱霸世界的野心。1936年8月7日,日本五相會議通過了《國策基準》,確定了侵略中國,進犯蘇聯,待機南進的戰略方案。同時,還制定了1937年侵華計劃。從1936年5月起,日本陸續增兵華北,不斷的製造事端,不停的進行軍事演習,華北局勢危如累卵。可以看出,盧溝橋事件絕非偶然,而是必然,所謂的查找失蹤士兵和演習地帶的槍聲,不過都是一種出兵宛平城的借口,是小丑的伎倆。面對日軍的侵略,全國人民結成統一戰線,經過14年的艱苦戰爭,終於打敗了侵略者。

如今,82年過去了,現在的中國再不是當年任人欺辱的東亞病夫,但是「落後就要挨打」的血的教訓永遠都不要忘記。無論任何時候,都要自立自強,只有強大了,才能保護得了我們的親人,才能守護得住腳下的土地。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只要每個人都貢獻出一份力量,我們的生活更加更加美好,我們的國家必然更加富強。國家富強了,看誰敢來犯!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

謹以此文紀念發生在1937年7月7日的盧溝橋事變(七七事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史學生仵三源 的精彩文章:

而立之年,最重要的是找准自己的定位,往後餘生才能事半功倍

TAG:文史學生仵三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