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社評:共和國70年的成就離我們個人並不遠

社評:共和國70年的成就離我們個人並不遠

中華人民共和國70年華誕正逐漸向我們走來,輿論場關於這個大日子的談論越來越多起來。共和國70年究竟取得了哪些成就,它們是否在對今天人們的生活產生著實質的影響,如何看待中國社會裡依然存在的種種問題,這些都是人們頗為關心的,並且存在很多討論它們的角度。

客觀說,這70年給中國帶來了滄海桑田的變化,這不僅是這段時間裡中國在全人類進步的浪潮中實現了正常發展,我們還做到了與發達國家綜合水平差距的全球矚目的縮小。中國在宏觀上實現了跨越式進步,這恐怕是任何歷史學者都需給予這70年的客觀評價。

然而國家的發展不光會以歷史的宏大敘事存在,它還會分解成每一代人和各種不同群體的感知,甚至它最終是以每一個人具體生活境遇和變遷集合而成的。這就讓討論國家的成就變得複雜得多,受到各種微觀認識和感受的牽制。

國家成就與個人認知最直接的介面是民生,能夠激發愛國主義、直接反應國家力量的各種元素固然很重要,但民生對公眾態度的塑造顯然更加持久。那麼中國民生的進步該如何評價呢?

中年以上的中國人絕大多數都充分肯定共和國、特別是改革開放時期給民生帶來的革命性變化。與此同時年輕的、互聯網上最活躍的一代無法用個人的人生度量這些變化,而他們的眼界又遠比父輩更加開闊,直接看到了西方發達社會經過長期積累所形成的民生面貌。換句話說,他們對民生的評價更多不是來源於縱向對比,而是橫向比較。

這導致了,用宣傳共和國的宏觀成就與處在就業和生活各種難題中的年輕人對話效果未必明顯。後者想要的是一份好的工作和工作地的一套住房,中國GDP增加了多少倍,取得了哪些國防和科技成就,甚至人均收入增加了多少,那些數據和故事往往難對他們產生個人觸動。

其實這恰是中國治理的焦點之一。國家既要最大限度地幫助就業和福利上不太順利甚至面臨困難的群眾,又要如實告訴大家,共和國所處的發展階段不可能達到發達國家的福利水平,我們對共和國成就的宣傳需要與講清這種尚存的客觀差距結合起來,讓更多的人了解個人人生所處的真實方位,既不悲觀,積極進取,也不抱不切實際的期望。

中國的福利進步同樣是巨大的,我們的衣食住行面貌被徹底重塑,實現了初步現代化。問題在於出現了更高的期待。把中國在福利上與發達國家、特別是與北歐國家做對比,帶這樣的節奏是輿論場上的一種長期現象。積極地說,可以將此理解為中國社會不滿足於現狀的進取心,但它們與現實的偏離無疑是明顯的。

中國是個做得很出色的發展中國家,這是我們認識國情任何時候都應該擺正的基本維度。

年輕人最需要的是機會和公平,中國的高速發展提供了更多的機會,社會公平建設則在過去幾十年不斷形成一些機制性的積累。除此之外,今天的中國社會為每一個公民提供了選擇人生道路的更多自由。上述這一切共同塑造了當代年輕人比上幾代人要優越得多的人生髮展環境。

但是每個人最終能走多遠,都要更大程度上取決於個人奮鬥,這在任何時代又是不可改變的。而關於個人奮鬥,這些年談的少了,「拼爹說」廣泛流行,不能不說這是輿論場上非常有害的一種價值宣揚。

共和國70年的成就需要最大限度地朝著個人的認知和感受滲透,與一些個人在現實中的不如意去交匯,塑造更多積極的人生觀,也發現國家發展轉化成個人幸福尚且不足的地方。那樣的話,國家成就會更加有效地實現宏觀和微觀的打通,按照以人為本的原則與我們每個人的利益融為一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環球網 的精彩文章:

印度女議員上班穿襯衫被斥「著裝巨魔」,網友也炮轟:庸俗

TAG:環球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