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特大滑坡破壞機理與實時撤離模式研究取得進展

特大滑坡破壞機理與實時撤離模式研究取得進展

2018年7月19日,四川省鹽源縣玻璃村突發特大型土質滑坡。由於預警預報及時,區域內97戶437人成功避險,未發生人員傷亡。為揭示玻璃村滑坡成災機理,探索成功避險模式,中國科學院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副研究員胡桂勝、研究員陳寧生及研究團隊第一時間趕到災害現場,通過現場調訪、無人機航拍、實驗測試等技術方法,在多期遙感影像、野外調查和滑坡土樣分析的基礎上,揭示了玻璃村滑坡典型特徵、成因及破壞機理,並提出了一種簡單、有效、可擴展的基於技防與群防結合的災害預警模式。

研究發現,玻璃村滑坡是在降水的激發作用下,經歷蠕滑變形和滑動2個階段形成的;該滑坡是受區域脆弱地質環境背景和陡傾地形的影響,在降水和地表徑流聯合作用下,古老滑坡堆積體復活的結果,研究還發現,該滑坡失穩機理為沿崩坡積體內坡積層的蠕滑-拉裂變形和基於差異滲透的流態化啟動。通過此次成功的實時撤離案例分析,提出的基於技防與群防結合的災害預警響應模式,可為重大自然災害應急救援與處置提供借鑒,完善貧困山區的防災減災對策。

來源:中國科學院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科院之聲 的精彩文章:

守護沙漠公路丨世界防治荒漠化和乾旱日丨短視頻
研究發現BTN3A2基因是精神分裂症新的風險基因

TAG:中科院之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