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韓日建交54年 韓國對日本貿易赤字累計超過4萬億元

韓日建交54年 韓國對日本貿易赤字累計超過4萬億元

韓國貿易協會和關稅廳7月6日發布(韓國)進出口統計報告指出,韓日建交50多年以來,由於韓國的半導體、顯示屏等支柱產業對日本的依賴度過高,對日貿易赤字累計超過了6000億美元。

統計報告顯示,自1965年至2018年,韓國對日貿易赤字累計達到6046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16萬億元)。

韓日兩國1965年簽署索賠權協定,實現外交關係正常化,開始了進出口交易。當年韓國對日貿易赤字就達到了1.3億美元。此後隨著韓國的快速經濟增長,對日貿易赤字也隨之增加。1974年累計達到了12.4億美元,1994年累計達到了118.7億美元。

近20年以來,除了1998~1999年國際金融危機時期之外,韓國對日貿易赤字每年均在100億美元以上,2010年曾達到了361.2億美元。此後雖然有所降低,但依然維持每年200億美元以上的赤字。

近20多年以來,日本始終是韓國最大的貿易赤字國。去年,韓國對日本的貿易赤字達到240.8億美元,對沙特的貿易赤字達到223.8億美元,對卡達達到157.7億美元,對科威特達到115.4億美元。但除了日本之外,其他國家都是韓國需要100%進口的原油出口國。

在非產油國身上出現如此巨額的貿易赤字,最大的原因是技術問題。幾十年以來,韓國生產的各種工業零配件,從技術上大部分依賴日本,發展了半導體和顯示屏產業。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此次採取對韓出口限制的氟聚醯亞胺和光刻膠,全球市場中的90%貨源來自日本。70%的蝕刻氣體(高純度氟化氫)也來自日本。

相反,韓國能在對日貿易中實現黑字的僅有礦物燃料(31.9億美元),天然珍珠和貴金屬(5.6億美元),魚類和甲殼類動物(3.7億美元)。而日本可以隨時找到這些商品進口的替代國家。

韓國對外經濟政策研究院表示,韓國幾十年以來的經濟發展,離不開美國和日本的資本和技術。此次日本對韓出口限制,很好地證明了對日本依賴過高的韓國產業結構。早在1970~80年代開始,韓國已經意識到了這一點,下大力氣提高了國產化率。但是除了汽車零配件之外,尖端領域原材料方面的技術依然沒有趕超日本。

韓國治癒對日貿易赤字這一「慢性疾病」的唯一方法是通過強化技術力,實現零件及材料的國產化以及進口多元化。韓國政府已經宣布,要向半導體產業每年投入10000億韓元。為了實現對日依賴度過高的核心零件及材料的國產化,韓國政府將在本月發表一攬子解決方案。

而韓國實現進口多元化,也是日本產業界最擔憂的部分。2010年前,日本進口的稀土類對某國的依賴程度達到了90%。但從2010年開始,日本先後在澳大利亞、越南、哈薩克、印度等國獲得了稀土類開發權,此後對某國的依賴程度下降到了50%以下。因此,韓國如法炮製地找到替代國家,將對日本的零件及材料產業帶來巨大衝擊。

但是,韓國趕超日本的技術,找到可替代日本廠家的供貨商,依然需要很長的時間。如果可以通過投入巨額資金解決這個問題,韓國或許早已經擺脫了日本。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直面華爾街 的精彩文章:

美國取消對印度的優惠關稅 印度隨即對美國進口商品採取報復措施
美國經濟是否會從2020年開始衰退?專家眾說紛紜

TAG:直面華爾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