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為什麼新加坡放棄繁體字轉而追隨中國大陸推行簡體字?

為什麼新加坡放棄繁體字轉而追隨中國大陸推行簡體字?

如今中國人民越來越富裕,出國旅遊的人也越來越多,國人在外最常去的國家也就是咱們中國周圍的那幾個,日本韓國新加坡,其中新加坡是華人建立的國家,他們會說漢語,書寫的文字也是漢字。值得注意的是,新加坡雖然使用漢字,但他們和中國大陸一樣都捨棄了繁體中文的使用,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什麼?

要研究這個問題,還是離不開歷史因素。1949年自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政府就開始考慮推行簡體字,當時中國文盲率特別高,如何實行普及教育對於當時的中國政府來時是個迫在眉睫的問題。1954年12月,中國文字改革研討委員會更改為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就是這個組織在1955年1月擬定了《漢字簡化方案》,為後世簡體中文代替繁體奠定了基礎。之後中國大陸很快就將繁體中文淘汰,進而走向推行新式漢語教育的道路。

新加坡文字的改變要比中國晚幾十年,近代時新加坡那邊被稱為南洋,雖然掛個洋字,可終究也沒像東洋那樣「洋」起來,說白了就是國人躲避戰亂,在外謀生的地方。當時新加坡的報紙稱中國為「我國」「祖國」,所以繁體字很普及。那麼他們更改文字是在什麼時候呢?

1973年,李光耀在新加坡大地小地演講宣傳時,背景板上用的還是繁體,而等到1979年,李光耀主張「講華語」,那個時候演講的背景板上就已經開始出現簡體字了。除此之外新加坡著名作家張森林也在以前回憶道:從一年級到六年級,老師都用繁體,然而到了中學一年級,學生們已經開始接觸簡體字了,當時大概是1974年。李光耀政府和中國大陸一樣認為,繁體字難寫難記,推廣起來十分困難,故在1969年至1979年十年的工夫,新加坡也開始自己簡化漢字,不過他們自己創造的78個新加坡簡體漢語沒過多久就被捨棄了。1976年以後,新加坡全民使用中國大陸簡體字,與此同時不再使用台灣標音,轉而使用新式漢語拼音。

總的來說當時的新加坡對華還是十分友善,畢竟兩者有著血緣關係,李光耀後來在自己的回憶錄中表示,像他這樣的人(在南洋發展不錯的),都是小民文盲的後代,到了南洋都能混口飯吃,中國本土的更是狀元之後,沒有理由發展不起來。或許這也是新加坡願意追隨中國大陸搞實用主義,廢除繁體字的原因之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向東向南看 的精彩文章:

只因此人的一番話,使得曹髦怒髮衝冠,送人頭讓出曹魏江山
此人被後人稱為暴君,在位僅僅二十七天,出土文物或為其平反

TAG:向東向南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