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印光大師說凈土 52

印光大師說凈土 52

點擊下方按鈕收聽本期極樂佛音廣播

第八章 釋普通疑惑

二、論心性

265、一切眾生,都有佛性。但是佛與眾生,心行受用,絕不相同,這又是什麼原因呢?因為,佛是背塵合覺,眾生是背覺合塵,佛性雖同,迷悟卻完全不同,所以才有苦樂升沉,天淵懸殊的差別。如果詳細考察「三因佛性」的意義,那麼無疑不破,人人都會想要修行了。什麼是「三因佛性」?三因,就是正因,了因和緣因。

第一,正因佛性,就是我們即心本來具有的妙性,諸佛所證真常的法身。它在凡不減,在聖不增,處生死而不染,居涅槃而不凈。眾生徹底違背,諸佛最後圓證,迷證雖異,性常平等。第二,了因佛性,即正因佛性所產生的正智。或得善知識指點,或讀經教,得聞「正因佛性」之義,因而得到明了覺悟。以前由於一念無明,障蔽心源,不知道六塵境界當體本空,以為實有,以致起貪瞋痴,造殺盜淫等罪。由惑造業,因業受苦。反而讓「正因佛性」成為起惑造業,受苦的根本。這樣開悟之後,就想要反妄歸真,希望恢複本性。第三,緣因佛性,緣即助緣。既然能夠明了覺悟,就必須修習種種善法,以便消除惑業,增長福慧,一定要徹底親證到所悟的本具之理,才肯罷休。

請讓我用比喻來說明。正因佛性,如礦中金,如木中火,如鏡中光,如谷中芽,雖然原本就存在,但是你不知道,或者是知道了,又不去開發,金礦得不到冶煉,或點火的木材沒有燃燒,有光的鏡子不曾摩擦,有芽的穀子得不到播種和雨水等緣,則礦中的金,木中的火,鏡中的光,谷中的芽,永無出頭之日了。因此要知道,雖然有「正因」,若無「緣因」「了因」,也得不到受用!這就是為什麼佛看一切眾生都是佛,而立即想度盡眾生的原因;眾生因為不明了覺悟,不肯修習善法,以致長劫輪迴於生死之中,無法出離。我佛如來於是廣設方便,隨順眾生不同的根機,給予相應的啟迪,希望眾生返妄歸真,背塵合覺。

266、真性在未證前,隨惡緣就變成煩惱,但真性未曾改變過;隨善緣凈緣而成菩提,真性也未曾改變過。譬如用真金鐵櫃做馬桶,夜壺,雖天天盛糞,但是金性仍然不變。打做佛像,菩薩像,雖極其貴重,但是金性仍舊如初。世間人,各具佛性,卻常造惡業,就像將金子打造馬桶和夜壺一樣,太不知自重了!

267、佛光,乃是十法界的凡聖眾生和佛即心本具的智體。這個本體靈明通達,不動永恆,不生不滅,無始無終。從豎的方面來看,貫穿過去,現在,未來一切時間,可一切時間也無法超越佛性永恆;從橫的方面看,貫穿東西南北等十方,可東西南北等十方也消融於佛性的永恆之中。

說它是「空」,又有萬德圓彰;說它是「有」,而它又一塵不染。雖然存在於一切法中,卻又離開一切外相。在凡不減,在聖不增。雖然有五眼,也不能看見,有四辨,也不能宣說。卻又法法承受它的力量,處處能夠遇到它。只是由於眾生從來沒有覺悟的緣故,不但得不到受用,反而承受這種不可思議的力量,起惑造業,由業感苦,以致沉迷於生死輪迴中,完全沒有出離的日子。

以常住的真心,受生滅的幻報。譬如醉人看見屋子旋轉,屋子實際上沒有轉,他糊裡糊塗以為方向變動,方向實際上沒有變動。這完全屬於妄業所現,實際沒有一點外相是真實的。所以,我佛世尊釋迦牟尼,示現成佛,徹底證得佛光時,感嘆說:「奇哉!奇哉!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不能證得。」若離妄想,則一切智,自然智,無礙智自然現前。

《楞嚴經》說:「妙性圓明,離諸名相。」本來沒有世界眾生,因為妄想執著就有眾生的出生,因有生就有滅,生滅是妄想,滅妄為真如,這就叫做如來無上菩提或者大涅槃,二轉依等。盤山說:「心月弧圓,光吞萬象。光非照境,境亦不存;心境俱亡,復是何物?」溈山說:「靈光獨耀,迥脫根塵。體露真常,不拘文字。心性無染,本自圓成。但離妄念,即如如佛。」因此應該知道,佛祖的種種言教,無非是指示眾生本具的心性,讓眾生返迷歸悟,複本還元罷了。

268、一切眾生,原本具有佛性常光,不論明暗,遠近,有無阻隔,都能完全照亮無遺,因此無需藉助日,月,燈的光明,就能看見。遺憾的是眾生迷失本性,背覺合塵,致使佛性常光,變作煩惱無明,不但黑暗,阻塞,遠處不能見,即使近在眼前,若無日月燈光,雖是泰山也不能看見,更何況其他呢?因此,輪迴生死苦海,如盲人走路,沒有嚮導,沒有一點出離的希望了。

新浪微博:@昌義法師

微信公眾賬號:昌義法師

訂閱即能第一時間獲取最新佛訊,及昌義法師每日法語!

歡迎大家轉發,分享也是一種功德!

恭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山西省大同市廣靈縣九龍山極樂寺 的精彩文章:

【昌義大和尚教唱念】08-慈雲懺主凈土文
第三十八回 嚴居士建造白衣庵 劉賢婦割股療姑疾

TAG:山西省大同市廣靈縣九龍山極樂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