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代中探花,為何比中狀元還要興奮,其實這裡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

古代中探花,為何比中狀元還要興奮,其實這裡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

科舉制興起與隋煬帝大業元年(605年),是隋唐用來選拔人才的考試製度,科舉制直到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才被廢除,而現在我國的高考制度,也類似於科舉,不過我國的高考更加註重全方面發展。

不管是現在還是古時,狀元都會出現,不過在古時除了狀元外,還有和狀元齊名的兩個頭銜,一個是榜眼,一個是探花,它們合稱「三鼎甲」不過歷朝歷代以來想要考中探花都是非常難的,因為探花除了才華之外,還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

探花這個稱呼最早是出現在唐朝,但是在當時這個稱呼並不是殿試的第三名,而是一種戲稱,在狀元和榜眼誕生之後,朝廷就在會考試的人當中挑選「探花郎」,而探花郎必須是進士當中最英俊的人。

他們負責到後花園採花,然而在瓊林莞吟詩作賦,製造氣氛來迎接狀元,例如翁承贊是唐晚期即昭宗乾寧三年(896年)崔諤榜進士第四人,他就選中探花,他曾在《擢探花使三首》詩中寫道:「洪崖差遣探花來,檢點芳叢飲數杯。深紫濃香三百朵,明朝為我一時開」。

在唐朝時,想要當上探花不僅僅需要一些才華,更重要的還是俊朗的外表,而中的探花的人,比起沒有考中的人更加能夠接觸到皇帝和大臣,由於長相俊朗,難免會被人多看幾眼,他們也更加有機會得到皇帝的賞識,這對探花郎來說也是第二次機會。

隨著皇帝逐漸開始重用探花郎,科舉制度當中就加上了探花,這個第三名也在明朝時正式出現,不過從唐朝開始探花郎就必須有著俊朗的外表,這個第三名探花同樣需要看一看臉,如果顏值沒有達到要求,而才華又比不過狀元或者榜眼,那就基本與探花無緣。

其實古龍在《小李飛刀》當中,就有過這樣的解釋,李尋歡就是探花郎,由於他不喜歡當官,就辭去了官職,遊走天下,這種不成文的規定也確實限制了一些才華橫溢的人才,可隨著發展,這個不成文的規定就成了科舉的習俗。

在古時,如果對自己的才華和顏值都有一定自信的人也都會去試一試考一些探花,而探花也是最有可能成為當朝駙馬的人選,這一點就連狀元郎都比不上,一般來說,公主到了嫁人的年紀,又沒有合適的人選,往往都會在前三甲當中挑選。

顏值最好的探花自然成了首選,這也是為什麼中的探花的人比中了狀元還要高興。對此,你怎麼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蜀山筆俠 的精彩文章:

史上最牛摸金校尉,盜墓30年,獲利5億,臨死一言得罪考古界
原以為《天龍八部》中蕭峰的結拜大哥很厲害,結果是個草包

TAG:蜀山筆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