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醫周醫事∣醫生被禁進娛樂場所;西醫未經考核不能開中成藥;一周內三位醫療衛生優秀人才因勞累過度去世

醫周醫事∣醫生被禁進娛樂場所;西醫未經考核不能開中成藥;一周內三位醫療衛生優秀人才因勞累過度去世

醫療政策

1. 衛健委新規:

西醫未經考核不能再開中成藥

7月1日,首批國家重點監控合理用藥藥品目錄公布,神經節苷脂、奧拉西坦等20個品種收錄其中,共涉及176家企業470個藥品批號,總市場規模約500億元。在長達半年談判後,涉及20個品種的用藥目錄終於問世。目錄名稱已由「輔助用藥」改為了「合理用藥」。此前被視為輔助用藥嚴控對象的中藥類藥品,無一入選目錄。文件明確指出,對於中醫類別外的醫師,需要經過不少於一年系統學習中醫藥專業知識,並考核合格後,才可以開具中成藥處方;而如果想要開具中藥飲片處方,條件則更為嚴苛。據悉,截止2017年底,全國中醫類別執業醫師52.7萬人,僅佔全國執業醫師總數的15%。而據此前的媒體報道,大約70%的中成藥是由西醫開出。這也意味著,如果真要嚴格執行的話,絕大多數醫院的中成藥處方至少在一年內無法開出。

(來源:人民政協網)

2. 國家葯監局:

定製式醫械不得委託生產

7月4日,國家葯監局和國家衛健委聯合發布《關於發布的公告》(以下簡稱《規定》),自2020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規定》共分為總則、備案管理、設計加工、使用管理、監督管理和附則六章共35條,明確了定製式醫療器械的定義、備案、設計、加工、使用、監督管理等方面的要求。為合理控制風險,《規定》對生產、使用定製式醫療器械的生產企業和醫療機構均提出了明確要求,並明確定製式醫療器械不得委託生產。《規定》的發布實施,將進一步鼓勵定製式醫療器械的創新研發,規範和促進行業的健康發展,滿足臨床罕見特殊個性化需求,有力保障公眾用械安全。

(來源:國家葯監局)

3. 醫療反腐創新:醫生不許

場所,辦公室不許有未拆封煙酒!

6月28日,山西省衛健委下發《關於加強醫療衛生行風建設工作的通知》文件,重申了醫療從業人員「九不準」,為醫療行業樹立反腐帶電的高壓線。實行貪腐一票否決制,誰觸碰誰玩完。對查實的,該通報批評的按照有關法律法規頂格處理;違法違規的醫院和個人,要列入系統黑名單,並向社會公示公布,實行行業禁入制度,移交司法機關等。實際上,今年5月中旬,遼寧、江西省衛健委就印發了一份行風建設文件,通知也是要求嚴格遵守「九不準」,內容異曲同工,這之間「嚴禁參加營業性娛樂場所的娛樂活動」和「禁止在醫療衛生機構辦公場所存放未開封的煙、酒、化妝品等與工作無關物品」兩條,是創新之舉,在以往的涉醫反腐是沒有提及也沒有要求過的。

(來源:HAOYISHENG )

4. 全國首批疾病預防控制

信息化試點單位名單公布

7月1日,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關於開展全國疾病預防控制信息化試點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國家衛生健康委疾控局決定與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開展全國疾病預防控制信息化建設試點工作,首批試點周期為3年。根據各省份推薦試點單位情況,經專家評審,確定了全國首批疾病預防控制信息化試點單位。其中,省級試點單位8個,市級試點單位31個,區縣級試點單位29個。同時,研究制訂了全國疾病預防控制信息化試點工作要點,要求加強試點組織保障、明確試點工作內容、加強試點工作管理。

(來源:國家衛生健康委)

醫生醫事

1. 被指數十篇論文造假,

李兆申院士回應:論文絕對沒問題

7月1日,有網友發帖稱,中國工程院院士、海軍軍醫大學附屬長海醫院消化內科主任李兆申涉嫌剽竊學術論文。網友指出,李兆申發表的論文涉嫌剽竊兩名碩士研究生的文章,並有多篇文章涉嫌抄襲、一稿多投、重複發表等學術不端問題。網友還發布了中國知網對上述兩篇論文的檢索及定性的截圖,稱李院士的兩篇文章總文字複製比分別達58.4%和62.9%。同時,進一步檢索發現他涉嫌造假的論文多達數十篇。7月1日下午,李兆申院士表示事情通過組織在處理,論文絕對沒問題,對於網曝內容沒必要回應。李院士認為,評判論文是否有造假都是科研評估機構做的事情,一個網路記者根本無法做出專業的評判。目前該事件正在調查研究,過後會有聲明。

(來源:澎湃新聞)

2. 痛心!一周內三位醫療衛生優秀人才因勞累過度去世

7月5日,據微博用戶數據科學家快報消息:在不到28歲就被破格提拔為湘雅醫院副教授的肖育眾於昨天下午勞累過度出現心源性猝死,留下了一個剛剛7天的小娃娃。同時,著名的衛生統計學家和公共衛生教育學家,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四川大學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四川大學華西公共衛生學院(華西第四醫院)院長李曉松教授因病醫治無效,於7月4日下午不幸逝世,享年56歲。據新浪微博網友描述,李曉松教授是因過度勞累,感冒引發暴發性心肌炎、病毒性心肌炎去世。該消息尚未得到醫院方證實。而在6月30日,北京同仁醫院團委副書記、眼科青年醫師王輝在家中心臟驟停,經搶救無效不幸離世,終年32歲,其家屬在他過世後已做出捐獻遺體眼角膜的決定。一周之內,竟然有3位優秀醫生相繼離開,實在令人惋惜!

(來源:BioWorld 、醫學界)

3. 人民日報點贊「中國好醫生」

當地時間7月1日晚6時許,在法國巴黎歌劇院附近,一位老人突然倒在街頭抽搐。正在附近遊玩的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神經外科副主任醫師李文濤聞訊趕到並進行了緊急施救,大約十分鐘以後老人意識恢復,心率呼吸也恢復正常。記錄李文濤施救過程的視頻在互聯網上廣泛傳播並引髮網友大量點贊,施救者被網友稱作「中國好醫生」,人民日報也點贊了這位中國好醫生。7月3日上午,剛剛回到西安的李文濤向記者講述了當時的情景,稱當時倒地者周圍有很多人,但都是手足無措的樣子,於是用英語告訴他們自己是中國的醫生,請他們給予配合。

(來源:人民日報)

4. 患者就醫將急診護士打致

腦震蕩,傷人後離開去向不明

6月29日晚11點左右,1名男子與2名女子陪同前往四川省泌尿外科醫院就診,該院工作人員稱,保安看到2名女子在藥房旁邊說話,就上去問話,得知他們來看病,帶他們去急診科,急診科楊護士給他們聯繫內科醫生,可能是患者很痛,說要去其他醫院,護士就給他們解釋醫生馬上就來並帶他們去診室,然後他們就打了人。患者拳擊護士楊某面部,致使護士楊某左面部、顳部、眼部受傷,醫生診斷為腦震蕩、軟組織挫傷,為保障其安全,目前已轉移他院住院治療。男子在傷人後便與家人一同離開醫院,去向不明,目前武侯警方已介入調查,事件仍在進一步處理當中。

(來源:四川在線)

醫療資訊

1. 177人新登6月醫鬧黑名單

7月3日,國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公布2019年6月份新增失信聯合懲戒對象公示。嚴重危害正常醫療秩序黑名單方面,新增嚴重危害正常醫療秩序當事人177人。據悉,有關部門將對嚴重危害醫療秩序的相關失信主體實施限制補貼性資金支持;撤銷相關榮譽,取消懲戒對象參加評先評優資格;限制擔任國有企業法定代表人、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限制登記為事業單位法定代表人;限制招錄(聘)為公務員或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等懲戒措施。

(來源:中國新聞網)

2. 四川3月女嬰被錯輸2天藥物,

衛健委:確為醫院責任,責任人已停職

7月4日,記者4日從雅安市人民醫院獲悉,該院近期因工作人員失誤,為一名3歲就診女嬰輸錯藥物,雅安市衛健委工作人員表示,錯輸藥物確為醫院責任,目前相關責任人已被停職,該女嬰也轉到上級醫院就診。6月26日,楊某3歲的女兒因「轉氨酶高及巨細胞病毒感染」到雅安市人民醫院兒科門診就診,醫生開具「還原型谷胱甘肽」等藥物進行治療。但因工作人員失誤,誤為患兒輸注「乙醯谷醯胺」。事件發生後,雅安市人民醫院將患兒收入住院,4日上午,患兒轉院到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接受治療,專家會診後初步認為,目前患兒病情平穩,原發病正在好轉,誤輸藥物對患兒造成的影響,目前還需要進一步觀察。雅安市人民醫院已責令相關責任人停崗停職,目前正在對該事件進行深入調查,後續將根據調查情況嚴肅追責。

(來源:新京報)

3. 銀川一莆田系醫院35人被捕,

涉法人、院長、醫生護士等

7月2日,寧夏銀川市興慶區公安分局通過官方社交媒體賬戶發布《關於公開徵集蘇益雄等人違法犯罪線索的通告》(簡稱《通告》)。 《通告》稱,興慶區公安分局經縝密偵查,經興慶區人民檢察院批准,已依法逮捕銀川歐亞男健醫院涉嫌多次實施違法犯罪行為的犯罪嫌疑人蘇益雄、黃洪勇、年建華等35人。警方為全面查清該犯罪集團的違法犯罪事實,現面向廣大人民群眾徵集線索。該案主要嫌疑人中,年齡最大的65歲,最小的19歲,涉案醫院包括法人代表、前任運營主任、現任運營主任等高管均來自福建莆田市。從2016年至2018年,該院多次被有關部門處罰,且屢罰不改。當地便民服務熱線半年內曾接過針對該院包括手術台上加價等投訴22起。

(來源:騰訊新聞)

4. 山東萊蕪暴力傷醫案嫌疑人

二審:維持死刑判決

7月3日,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對陳建利故意殺人案二審宣判,裁定駁回上訴,維持死刑原判。2016年10月,陳建利因醫療糾紛持刀砍擊山東萊鋼醫院兒科醫生李寶華頭部,共計十三刀,致其顱骨粉碎,腦漿迸裂,當場死亡。2018年7月27日,案件作出一審判決,以故意殺人罪判處陳建利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宣判後,陳建利不服,提出上訴。

(來源:中國新聞網)

醫學前沿

1. 美國FDA對孕婦、兒童

吃魚提出新建議

有研究指出,魚提供蛋白質、健康的omega-3脂肪以及比任何其他類型的食物更多的維生素B12和維生素D、鐵,對嬰兒、幼兒、懷孕或懷孕的婦女很重要。近日,FDA強調了魚類的許多營養成分在孕期和幼兒期的生長發育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以及吃魚作為健康飲食模式的一部分可能帶來的健康益處,特別是對於心臟健康和降低肥胖的積極作用。FDA建議孕婦或哺乳期婦女每周應攝入8至12盎司(約合226.8~340.2克)汞含量較低的各種海鮮,最佳選擇包括鮭魚,蝦,鱈魚,金槍魚罐頭,羅非魚,鯰魚和鱈魚,比目魚,黑線鱈,蟹,蛤等36種。

(來源:FDA)

2. 把細菌改造成藥物運輸車,

成功摧毀腫瘤,治癒癌症

2019年7月3日,哥倫比亞大學的Nicholas Arpaia教授和Tal Danino教授團隊在頂級醫學期刊Nature Medicine雜誌上發表了題為:Programmable bacteria induce durable tumor regression and systemic antitumor immunity的研究論文。該研究報道了一種使用群體感應細菌治療癌症的策略,這種策略利用細菌傳遞納米體的單鏈抗體片段,該單鏈抗體可以靶向吞噬細胞的抑制配體CD47,從而導致小鼠全身抗腫瘤免疫誘導的腫瘤快速消退。

(來源:BioWorld )

3. 國內有關科研單位已開展

非洲豬瘟疫苗研究

7月4日,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舉行,對於政府在有關非洲豬瘟的疫苗研發方面的進展問題,農業農村部副部長於康震介紹,在非洲豬瘟疫情發生之前,中國內地有關科研單位已經開展了非洲豬瘟疫苗的有關研究,在理論和技術資料上有了一定的人才和技術儲備。于康震表示,已有相關科研單位與國內大型獸用疫苗生產企業簽訂了研發協議,並明確了疫苗研發的主要技術路線,疫苗的實驗室研究也取得了積極進展,研究機構已經初步完成了自主構建的基因缺失疫苗候選毒株實驗室階段的研究工作,並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

(來源:澎湃新聞)

4. 腸道菌群,不僅決定牛奶

好不好喝,甚至還導致全球變暖

為了研究微生物如何影響牛奶的產量、質量,以及如何影響甲烷產量。英國阿伯丁大學的R. John Wallace等人對來自英國、義大利、瑞典、芬蘭這四個國家的1016頭奶牛的腸道微生物進行了DNA分析。通過這些分析,研究人員發現了39種核心微生物,這些核心微生物在牛奶美味程度,及產生甲烷量方面,影響力甚至超過奶牛自身的基因影響。該研究以A heritable subset of the core rumen microbiome dictates dairy cow productivity and emissions為題,發表在2019年7月3日,Science子刊Science Advances上。

(來源:nature)

關注消化界,每天更精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消化界 的精彩文章:

7.15前註冊亞太消化疾病周,享有三項特殊權利!
常吃的維生素D是怎樣在IBD腸道炎症反應中起作用的?

TAG:消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