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七七事變82周年行文

七七事變82周年行文

西安事變發生後,國共兩黨依照約定在南京舉行關於兩黨合作、統一戰線和紅軍改編等議題的談判,談判的核心在於軍隊,蔣介石對於共產黨所掌握的紅軍部隊一直耿耿於懷,一直想將紅軍部隊所有權收歸中央,可是共產黨堅持黨外合作,紅軍接受改編但是軍官得由自己派,軍隊所有權得歸自己。於是乎兩黨就為軍隊的事情吵得不可開交,好不容易蔣介石同意了紅軍所有權歸共產黨,又在改編後軍隊編製上跟共產黨墨跡,蔣介石一開始只想給一個師的編製,共產黨說你小子太摳了,我們光紅一方面軍的人數就超過一個師的編製,於是乎雙方又在軍隊編製上吵吵了起來。

這邊國共兩黨在談判桌上吵架,日本人可不閑著。自從得了東三省,眼光又瞄上了華北,雖然在進軍華北的過程中吃了幾場敗仗,但是實力上總體佔優,隨著《塘沽協定》、《秦土協定》、《何梅協定》的簽署,日本事實上已經在經濟上牢牢控制住了華北,後又煽動「華北自治運動」,殷汝耕等一幫漢奸賣國賊們成立了所謂的「冀東防共自治政府」,這下可好,北平陷入了三面包圍之中,北面,是部署於熱河和察東的關東軍一部,東面,是偽「冀東防共自治政府」及其所統轄的約17000人的偽保安隊;南面,日軍已強佔丰台,逼迫中國軍隊撤走。這樣,位於西南面的宛平城與盧溝橋成為了北平與外界唯一的通道,再加上幾路通向北平的鐵路都被日本人佔領了,只有盧溝橋附近的平漢鐵路還在中國軍隊手裡。如果日軍拿下宛平城,佔領平漢鐵路,北平就成為了一座孤城,分分鐘被攻破。所以,在南邊的日本人跑到盧溝橋附近進行挑釁性軍事演習,隨時準備搞事情。

何謂挑釁性軍事演習,就是當著中國軍隊的面以中國軍隊為假想敵進行的軍事演習,就好比隔壁老王在你面前宣布他準備如何致你於死地、霸佔你媳婦、強佔你家房產、打你的孩子。這還了得,駐守宛平城的中國軍隊為29軍219團,團長為吉星文(此人為抗日名將吉鴻昌的侄子),當即下令全團進入戰備狀態,並向日軍演習地點派出斥候。1937年7月7日下午,日軍士兵志村菊次郎拉肚子離隊解手,結果日軍集合時點名發現這小子不見了,當即下令四處找人,並懷疑是附近的中國軍隊綁架了他,與當日22時40分強行要求進入中國守軍駐地宛平城搜查,宛平城守軍當即拒絕,你想來搜查就搜查,我豈不是很沒面子。於是乎日軍一面加緊備戰,一面假意與中方談判交涉。此時日軍士兵志村菊次郎拉完肚子歸隊,但日軍隱瞞不報,繼續與中方交涉,聲稱若中方不允許,日軍將以武力強行進城搜查。7月8日晨5時左右,日軍突然發動炮擊,並進攻盧溝橋中國守軍陣地,中國守軍奮起還擊,但實力懸殊,盧溝橋陷落。

此時中國第29軍司令部立即命令前線官兵:「確保盧溝橋和宛平城」,「盧溝橋即爾等之墳墓,應與橋共存亡,不得後退。」蔣介石致電宋哲元(第29軍軍長)、秦德純(第29軍副軍長兼北平市市長)等人"宛平城應固守勿退」,「盧溝橋、長辛店萬不可失守」。7月8日,吉星文會同第三營營長金振中,組織150人的敢死隊,每人按照西北軍手槍隊的標準配足裝備,星夜出擊,將佔領盧溝橋的幾十個日軍全部消滅,重新奪回盧溝橋,並立刻向上級彙報盧溝橋戰事經過,29軍軍部立刻將盧溝橋戰事通電全國,全國一時為之嘩然。

日軍見短時間內攻不下,便又玩起了「現地談判」的陰謀,利用談判為自己增兵贏得時間,1937年7月25日,陸續集結平津的日軍已達6萬人以上。日本華北駐屯軍的作戰部署基本完成。26日下午,華北駐屯軍向第29軍發出最後通牒,要求中國守軍於28日前全部撤出平津地區,否則將採取行動。宋哲元嚴詞拒絕,並於27日向全國發表自衛守土通電,堅決守土抗戰。同日,日軍參謀部命令日本華北駐屯軍向第29軍發動攻擊,第29軍各部奮起抵抗,第29軍副軍長佟麟閣、第132師師長趙登禹陣亡。但由於雙方實力差距太大,北平於7月29日陷落,天津於7月30日陷落。

中國共產黨於七七事變第二天發表抗日聲明:「全中國的同胞們,平津危急!華北危急!中華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實行抗戰,才是我們的出路!」,並提出了「不讓日本帝國主義佔領中國寸土!為保衛國土流最後一滴血!」,中共總算提出了靠譜的抗日聲明,比之前九一八事變喊出的「武裝保衛蘇聯」的口號好多了。同時在南京的國共談判也終於有了結果,給了紅軍一個集團軍一個軍的番號,命令紅軍限期整編完畢,開赴抗日前線。

七七事變讓國民政府意識到,現在的日本人膨脹了,說啥都不好使了,必須拿起武器跟小日本硬剛了。1937年7月17日,蔣介石在廬山發表抗日自衛聲明,標誌著全面抗日戰爭拉開了序幕,現將廬山抗日聲明即《對盧溝橋事件之嚴正聲明》全文公布如下:

中國正在外求和平,內求統一的時候,突然發生了盧溝橋事變,不但我國舉國民眾悲憤不止,世界輿論也都異常震驚。此事發展結果,不僅是中國存亡的問題,而將是世界人類禍福之所系。諸位關心國難,對此事件,當然是特別關切,茲將關於此事件之幾點要義,為諸君坦白說明之。

第一

中國民族本是酷愛和平,國民政府的外交政策,向來主張對內求自存,對外求共存。本年2月三中全會宣言,於此更有明確的宣示。近兩年來的對日外交,一秉此旨,向前努力,希望把過去各種軌外的亂態,統統納入外交的正軌,去謀正當解決,這種苦心與事實,國內大都可共見。我常覺得,我們要應付國難,首先要認識自己國家的地位。我們是弱國,對自己國家力量要有忠實估計,國家為進行建設,絕對的需要和平,過去數年中,不惜委曲忍痛,對外保持和平,即是此理。前年五全大會,本人外交報告所謂:「和平未到根本絕望時期,決不放棄和平,犧牲未到最後關頭,決不輕言犧牲。」

跟著今年二月中全會對於「最後關頭」的解釋,充分表示我們對於和平的愛護。我們既是一個弱國,如果臨到最後關頭,便只有拼全民族的生命,以求國家生存;那時節再不容許我們中途妥協,須知中途妥協的條件,便是整個投降,整個滅亡的條件。全國國民最要認清,所謂最後關頭的意義,最後關頭一到,我們只有犧牲到底,抗戰到底,唯有「犧牲到底」的決心,才能搏得最後的勝利。若是彷徨不定,妄想苟安,便會陷民族於萬劫不復之地!

第二

這次盧溝橋事件發生以後,或有人以為是偶然突發的,但一月來對方輿論,或外交上直接間接的表示,都使我們覺到事變發生的徵兆。而且在事變發生的前後,還傳播著種種的新聞,說是什麼要擴大塘沽協定的範圍,要擴大冀東偽組織,要驅逐第二十九軍,要逼迫宋哲元離開,諸如此類的傳聞,不勝枚舉。可想見這一次事件,並不是偶然。從這次事變的經過,知道人家處心積慮的謀我之亟,和平已非輕易可以求得;眼前如果要求平安無事,只有讓人家軍隊無限制的出入於我們的國土,而我們本國軍隊反要忍受限制,不能在本國土地內自由駐在,或是人家向中國軍隊開槍,而我們不能還槍。換言之,就是人為刀俎,我為魚肉!我們已快要臨到這極人世悲慘之境地。這在世界上稍有人格的民族,都無法忍受的。我們的東三省失陷,已有了6年之久,繼之以塘沽協定,現在衝突地點已到了北平門口的盧溝橋。如果盧溝橋可以受人壓迫強佔,那麼我們百年故都,北方政治文化的中心與軍事重鎮的北平,就要變成瀋陽第二!今日的北平若果變成昔日的瀋陽,今日的冀察,亦將成為昔日的東三省!北平若可變成瀋陽,南京又何嘗不可變成北平!所以盧溝橋事變的推演,是關係中國國家整個的問題,此事能否結束,就是最後關頭的境界。

第三

萬一真到了無可避免的最後關頭,我們當然只有犧牲,只有抗戰!但我們的態度只是應戰,而不是求戰;應戰,是應付最後關頭,逼不得已的辦法。我們全國國民必能信任政府已在整個的準備中,因為我們是弱國,又因為擁護和平是我們的國策,所以不可求戰;我們固然是一個弱國,但不能不保持我們民族的生命,不能不負起祖宗先民所遺留給我們歷史上的責任,所以到了必不得已時,我們不能不應戰。

至於戰爭既開之後,則因為我們是弱國,再沒有妥協的機會,如果放棄尺寸土地與主權,便是中華民族的千古罪人!那時便只有拼民族的生命,求我們最後的勝利。

第四

盧溝橋事件能否不擴大為中日戰爭,全繫於日本政府的態度,和平希望絕續之關鍵,全繫於日本軍隊之行動,在和平根本絕望之前一秒鐘,我們還是希望和平的,希望由和平的外交方法,求得盧事的解決。但是我們的立場有極明顯的四點:(一)任何解決,不得侵害中國主權與領土之完整;(二)冀察行政組織,不容任何不合法之改變;(三)中央政府所派地方官吏,如冀察政務委員會委員長宋哲元等,不能任人要求撤換;(四)第二十九軍現在所駐地區,不能受任何的約束。這四點立場,是弱國外交最低限度,如果對方猶能設身處地為東方民族作一個遠大的打算,不想促成兩國關係達於最後關頭,不願造成中日兩國世代永遠的仇恨,對於我們這最低限度之立場,應該不至於漠視。

其它

總之,政府對於盧溝橋事件,已確定始終一貫的方針和立場,且必以全力固守這個立場,我們希望和平,而不求苟安;準備應戰,而決不求戰。我們知道全國應戰以後之局勢,就只有犧牲到底,無絲毫僥倖求免之理。如果戰端一開,那就是地無分南北,年無分老幼,無論何人,皆有守土抗戰之責任,皆應抱定犧牲一切之決心。所以政府必特別謹慎,以臨此大事;全國國民亦必須嚴肅沉著,準備自衛。在此安危絕續之交,唯賴舉國一致,服從紀律,嚴守秩序。希望各位回到各地,將此意轉達於社會,俾咸能明了局勢,效忠國家,這是兄弟所懇切期待的。

蔣中正

1937年7月17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超講歷史 的精彩文章:

90後抗戰視角—大會戰(九)

TAG:超講歷史 |